投资协议正式签署,资金很快到位。仿佛一按下了加速键,“高记”这台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着运转起来。
新租下的仓库被迅速改造成了像模像样的生产车间。按照食品生产标准进行了区域划分:原料区、预处理区、炒制研磨区、封装区、成品库。崭新的、效率更高的炒锅和自动化封装设备安装到位,取代了部分依靠经验和手感的人工环节。车间里亮起了明亮的防爆灯,地面干净整洁,工人们也穿上了统一的白色工装和帽子。
人员也一下子扩充了近一倍。除了栓子和春妮作为生产主管和质量把控核心,又招聘了七八个附近的居民,经过紧急培训后上岗。栓子负责带新人,熟悉新机器的操作和“高记”独有的工艺要求。他嗓门大,要求严,但教得用心,颇有些“老师傅”的派头了。
高辉和林薇的角色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高辉将更多精力投向了全局规划、渠道拓展和与投资方的对接上。他跑遍了周边几个县市的批发市场,与之前意向强烈的经销商敲定了供货合同。林薇则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内部管理的重担,从生产排期、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到人员考勤、工资核算,事无巨细。
规模的急剧扩张,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率提升。订单积压的情况迅速缓解,发货变得及时,客户的满意度回升。看着一箱箱印着“高记”新商标的产品被装上货车,发往更远的地方,高辉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成长的烦恼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人。以前只有自家人和两个帮工时,靠的是默契和自觉。现在员工多了,难免良莠不齐。有人嫌新规章制度太死板,不如以前自在;有人操作机器毛手毛脚,差点酿成小事故;甚至还有人私下抱怨,说现在活儿多了,钱也没见多多少,不如以前在小院里轻松。
这天,栓子就气冲冲地找到高辉和林薇。
“辉哥,薇薇姐,新来的那个小王,说了他多少次了!炒料的时候不看火候,就知道盯着时间,差点把一锅料都给整糊了!还说不得,一说就顶嘴,说什么‘按标准流程来的’!”栓子满脸通红,既是气的,也是对新式管理的不适应。
林薇耐心听栓子说完,然后拿出新制定的《生产操作规范》和《绩效考核办法》,温和但坚定地说:“栓子,你的经验很重要,但咱们现在规模大了,不能光靠眼睛看、鼻子闻。这套标准是为了保证每一批产品味道稳定。你带新人,既要教他们手上的功夫,也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规矩。”
高辉也拍了拍栓子的肩膀:“规矩定了,就要执行。该批评批评,该处罚处罚。你放手去管,我和林薇支持你。”
栓子看着态度明确的两人,张了张嘴,没再说什么,但眼神里的困惑和些许失落并未完全消散。
其次是管理。林薇虽然细心,但骤然面对繁杂的行政和财务事务,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原材料采购量大了,供应商管理、价格谈判成了新课题;员工多了,考勤、绩效、工资计算占用了她大量时间;还要应对工商、税务等方面越来越规范的要求。
一天晚上,林薇对着账本和一堆单据直到深夜,眉头紧锁。
“怎么了?账对不上?”高辉关切地问。
“账目倒是对得上,就是感觉太乱,太耗神了。”林薇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以前就我们几个,心里一本账清清楚楚。现在采购、生产、销售、人工……头绪太多了。我担心哪天哪里疏忽了,出了纰漏。”
高辉看着妻子疲惫的样子,心疼不已。他知道,林薇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颈。光靠她一个人,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务了。
“咱们……是不是得请个专业点的会计?或者,找个懂管理的来帮你?”高辉试探着提出。
林薇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敏感地看了高辉一眼:“你是觉得我管不过来了?”
“不是这个意思,”高辉连忙解释,“是咱们这个摊子,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你不能什么都扛着,会累垮的。”
林薇沉默了片刻,她也知道高辉说得在理。只是,将核心的财务和内部管理交到外人手上,她心里本能地有些抗拒和不舍。这就像当初不舍得股权一样,是一种对“自家事”掌控权的留恋。
车间里机器轰鸣,业务版图在扩大,但内部的关系和管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作坊的“人情”与现代化企业所需的“制度”,正在经历着艰难的磨合。
高辉明白,解决了资金和生产的问题,如何管理好这支初具规模的团队,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成为了“高记”能否真正蜕变为一个成熟企业的下一道关键坎。
喜欢赎的光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赎的光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