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的日头暖洋洋地照在河西村的上空,却化不开某些人心头的冰碴子和另一些人脸上漾开的笑意。
李铁柱还清赊账的消息,像一阵滚烫的风,迅速刮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
那些捏着还带着李铁柱手心温度的毛票的村民,个个脸上都像捡了金元宝,逢人便忍不住要说道几句。
村尾的张奶奶,破天荒地拄着拐棍挪到了门口晒太阳,手里紧紧攥着那一块七毛五分钱,逢人路过,就眯着昏花的眼,咧开没几颗牙的嘴念叨:“…俺就说铁柱那孩子是个实诚娃…看看…说话真算数哩…比那信用社还准时…”
那家沉默的邻居汉子,下午去村口代销店打酱油,腰杆都比平时挺直了些,碰到相熟的人问起,便言简意赅地肯定一句:“…铁柱办事,牢靠。”
这风向变得太快,让那些昨天还斩钉截铁拒绝李铁柱的村民,心里像是被猫爪子挠过一样,又痒又疼,更多的是后悔。
王大娘一下午在自家院里心神不宁,喂鸡时差点把糠喂到晾的衣服上。她男人从地里回来,看她这副模样,嘟囔了一句:“…听说铁柱真把钱还上了?还按三分五算的?早知道…”
“早知道早知道!马后炮有个屁用!”王大娘正愁没处撒气,立刻呛了回去,心里却愈发堵得慌。三分五啊!白白溜走的钱!她看着隔壁李铁柱家安静的院门,肠子都悔青了。
赵婶更是连门都不好意思出了,躲在屋里,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议论声,脸上火辣辣的。她男人晚上回来,听说了这事,难得地数落了她一句:“…就你眼皮子浅!看吧?把现成的钱往外推!以后人家有啥好事,还能想着咱?”
赵婶嘴硬地顶了一句:“…谁…谁知道他是不是就这一锤子买卖…”但声音明显底气不足。
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李铁柱家的小院。
下午,第一个上门的是前院的孙婆子,手里还捧着几个刚摘下来的、水灵灵的小黄瓜。她脸上堆着前所未有的热情笑容,还没进门声音就先到了:“…铁柱他娘!忙着呢?”
李母正在院里缝补衣服,闻声抬起头,看到是孙婆子,有些意外。这孙婆子平时可是村里有名的“事儿精”,眼睛长在头顶上,很少主动跟她家来往。
“他孙婶啊,快进来坐。”李母放下针线,起身招呼。
“不坐了不坐了!”孙婆子笑着摆手,把黄瓜硬塞到李母手里。
“…自家院里结的,不值钱玩意儿,给你和孩子们尝个鲜!…哎呀,俺可是听说了!你们家铁柱,可是真出息了!都跟县里大工厂做上买卖了!啧啧,一天能挣好些钱吧?真是能干!”
李母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和恭维搞得有些不知所措,连忙推辞:“…哎哟,他孙婶,这怎么好意思…孩子就是瞎折腾…挣啥钱啊,糊口罢了…”
“哎哟喂!你还谦虚啥!”
孙婆子声音拔高,仿佛李铁柱是她自家儿子一样骄傲,“现在全村谁不知道你家铁柱说话算话,讲信用!那可是跟公家单位打交道!了不得啊!比咱这些土里刨食的强多了!你呀,就等着享福吧!”
她的话音刚落,隔壁的张婶也闻声过来了,脸上带着些尴尬,但更多的是讨好:“…就是就是!铁柱他娘,俺早上那是瞎操心,胡说八道呢!你可别往心里去!铁柱这孩子,打小俺就看出来有出息!脑子活络,人又实在!将来准错不了!”
李母听着这些几乎从未听到过的夸赞,看着她们脸上那略带巴结的笑容,一时之间竟有些恍惚。
曾几何时,这些邻居看她们家的眼神,除了怜悯,就是嫌弃,生怕她们上门借钱借粮。何曾有过这般光景?
她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儿子用“说话算话”四个字挣来的。
她脸上有些发烫,心里却像揣了个暖炉,热烘烘的。她努力保持着平静,嘴上依旧谦虚着:“…都是乡亲们帮衬…孩子也是没办法,逼出来的…”
正说着,又有两个妇人结伴而来,都是昨天拒绝了李铁柱赊账请求的,此刻脸上都带着讪讪的笑和明显的示好。
“铁柱他娘,明天…明天铁柱还收蛋不?俺家今天又下了好几个,又大又新鲜!”
“俺家也是!留着呢!绝对给他留最好的!”
小院里一时间竟显得有些热闹。李母应付着她们,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了。
但那种被尊重、被需要、甚至被一点点羡慕的感觉,像细细的暖流,浸润着她干涸已久的心田。
她悄悄地、不易察觉地挺了挺总是佝偻着的腰背。
直到众人都散去,小院重新恢复安静,李母还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那几根翠绿的小黄瓜,望着远处起伏的田埂,久久没有动弹。
小丫从屋里跑出来,仰着小脸好奇地问:“娘,刚才那些婶子婆婆为啥都来咱家呀?还夸哥?”
李母低下头,看着女儿清澈的眼睛,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嘴角缓缓向上弯起一个清晰的、带着泪光的弧度,声音却异常平稳和有力:
“…因为你哥…说话算数,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她们…是来认这个理的。”
这一刻,她感觉压在这个家头上那无形的、屈辱的巨石,似乎被撬开了一丝缝隙。 新鲜的空气透了进来。 虽然未来依旧艰难,但活下去的底气,却前所未有地足了起来。
信任,这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建立,竟能比金钱更让人挺直脊梁。
喜欢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