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时间·第1278日。
黎明从地平线的另一端升起,
那一抹淡金的光,穿透稀薄的大气,
落在曙光城以北三十公里的低洼平原。
那里,原本是一片死寂的尘土——
如今,却泛着若有若无的绿色光泽。
监测无人机缓缓掠过,
高清镜头拍下了人类梦寐以求的画面。
那些看似尘埃的微点,
竟在阳光下闪着生机的光。
地衣、藻类、嗜冷菌群,
经过三百多天的自然扩散,
已经在火星的低地,
铺出了一层——生命的底色。
曙光城中央实验舱内,警报声骤然响起。
不是危险警报,而是……突破提示音。
科研官一手扶着数据终端,声音颤抖:
“主任!氧气浓度上升到——1.03%!”
整个指挥中心先是寂静了三秒,
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所有人跳起来相拥、击掌、笑着哭。
这一刻,他们知道——
火星的天,第一次能养活火。
伍思辰走进控制中心,
目光落在那条绿色的曲线——
氧气含量的波动数据在屏幕上跳动,
像是心电图,也像是呼吸的节奏。
他轻声道:
“火星的肺……终于张开了。”
科研员打开高倍显微影像。
画面里,红褐色的岩石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绿。
那不是草,也不是苔,
是地衣的菌丝和藻类的共生体。
它们紧紧附着在岩壁上,
在风中微微闪烁,
吸收着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化作氧气。
阳光下,一片又一片绿色的斑点连成片,
从低地一直延伸到浅坡。
偶尔有微风吹过,
那些细小的生命体随风摆动,
就像呼吸在流动。
无人机从空中俯拍,
整个火星北区被一种奇异的色彩覆盖。
那是红与绿的交织,
是冰冷星球与生命的第一次和解。
大气监测系统的数据稳定上传。
温度:7.2c。
湿度:0.12%。
氧气浓度:1.06%。
风速:每秒2.1米,携带微量生物孢子。
科研官擦着眼镜,语气哽咽:
“主任,这意味着——
氧气循环已经开始自我维持。”
伍思辰注视着那一连串数字,
语气平静,却透着某种无法掩饰的骄傲。
“记下来——
从今天起,
火星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呼吸系统。”
傍晚,曙光城的外勤小队启程前往北地勘测区。
他们穿着新一代恒压服,
面罩半透明,呼吸辅助系统只需提供30%的供氧。
而剩下的——
来自火星。
当第一个科研员在半山腰取下面罩,
小心吸入那口空气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秒、两秒、三秒……
他笑了。
“味道有点涩,但——能呼吸。”
队友们纷纷惊叫着拍下那一幕。
那是人类第一次在另一颗星球上,
直接呼吸自然空气。
他们在岩壁上插下一面红白相间的旗帜,
随风飘扬。
那面旗帜下,地衣与藻类在光中生长,
生命与文明的象征,
第一次并肩在火星的风中颤动。
这一消息传回地球的瞬间,
世界的喧嚣仿佛被点燃。
社交平台几乎崩溃,
每个屏幕上都在播放同一个画面——
那片泛绿的火星平原,
和那条在阳光中延展的红旗。
“氧气浓度1%!”
“火星能呼吸了!”
“生命的第二次黎明!”
在大夏的城市街头,
人们自发聚集到广场。
巨幕上播放着从火星传来的实时画面,
孩子们手中挥舞着红色的气球,
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我们让星球活了。”
老教授擦着眼泪,喃喃道:
“这比登月更伟大。
他们不是去了火星,
他们——在让火星成为家。”
那一夜,曙光城静静发光。
空气系统的传感器捕捉到微弱的湿度变化,
一层薄雾在低地缓缓升起。
伍思辰站在基地的穹顶上,
望着那片朦胧的绿意。
风吹过,带来一丝淡淡的氧气味道,
混着尘土的气息,却让人觉得无比真实。
他低声说道:
“我们在地球追逐生机,
如今,我们亲手在另一颗星球——
播种了呼吸。”
他顿了顿,又笑了笑:
“火星,不再是孤独的红。
它开始,变绿了。”
风从远方吹来,
掠过那片充满生命的低地。
空气微颤,
那是火星自己的——第一次呼吸声。
那一夜,当火星大气监测数据传回地球,
全世界的科研网络同时弹出那行闪烁的数字:
“氧气浓度:1.03%。”
这短短的一行字,
像一道闪电,
劈进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神经。
华盛顿。凌晨两点。
白宫的灯光再次亮起。
总统被从床上叫醒,
面前摆着厚厚一叠报告。
航天总署署长语速极快、手都在抖。
“先生——确认过三次,火星的氧含量突破1%。
这意味着火星生态体系已经自我维持!
他们成功制造出能呼吸的大气!”
总统的脸色一点点发白。
“你是说……他们在那颗星球上,造出了空气?”
“准确地说——造出了生命的环境。”
房间里陷入死寂。
顾问们面面相觑,
有人干笑:“所以,现在火星能……养活火了?”
NASA副主任点头。
“是的,先生。
如果他们愿意,甚至可以在火星上——点一根蜡烛。”
这句话像一根针,
狠狠扎进了所有人的心。
伦敦,《bbc》新闻部彻夜未眠。
主播几乎是在喊:
“这不是模拟实验,也不是封闭舱数据!
这是真实的火星!
他们让氧气浓度突破了1%!”
画面切换,火星的低地闪着淡绿,
红色沙丘上有生命的斑点在扩散。
那不是滤镜,不是艺术照,
而是卫星拍到的——现实。
英国生物学家双手掩面,声音哽咽:
“他们不是去火星生存,
他们在火星——让生命复活。”
巴黎,《费加罗报》头版:
《他们让火星呼吸了》
副标题冷冷一句:
“而我们,仍在争论碳排放指标。”
法国科学部长在议会答辩时语无伦次。
“他们……他们在制造生态系统?
这不可能!
理论上不可能——”
有人低声补了一句:
“可他们做到了。”
整个议会陷入一片寂静。
有人咬牙切齿,有人低头叹息。
所有人都清楚:
他们的“未来”,
已经被别人提前两百年偷走。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为国家献科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