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卫报》头版视频标题只有一句话:
“他们种下的,是希望。”
主播努力保持镇定,
可声音仍止不住发颤:
“据轨道光谱监测,火星大气中氧含量提升0.002%,
大夏科研团队证实——这是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化。
这意味着……火星正在形成生态系统的雏形。”
演播室一片死寂。
嘉宾教授扶着桌角坐下,
低声说道:
“他们成功地——复活了一颗星球。”
柏林时间早上七点,
欧洲航天防务委员会临时召开会议。
科学家们一边对比数据,一边无声发抖。
屏幕上,一条绿色曲线正在上升。
氧气、湿度、气压、碳循环——
所有指标都在接近“地球生态下限值”。
一位老科学家失声喊道:
“他们已经掌握了行星气候控制!
行星生态激活!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们是——造物者!”
会议室陷入一阵混乱。
有人用手掩面,有人瘫坐在椅子上。
还有人喃喃重复一句话:
“我们在防止地球变绿,
他们在让火星变绿……”
纽约,《经济学人》的封面被一夜换掉。
标题用最醒目的大字印出:
《他们在另一颗星球种下春天》
文中写道: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态系统’这个词,
不再仅属于地球。
而这一切,来自大夏。”
杂志社的评论如同丧钟:
“这不是一项科学突破,
这是文明的分水岭。
我们失去了科技领先,
也失去了叙事权。
从今天起,
谁能让行星呼吸,
谁就能定义未来。”
东京的防卫航天厅会议室,
大屏幕上滚动着实时影像。
火星的红土间,
绿色的条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参谋长呼吸急促,声音发抖:
“那不是滤镜?那真的是——绿的?”
科学官员几乎是喊出来:
“是的!那是生物荧光反射!
他们的藻类在繁殖!
火星地表的生态密度,已经比我们的月球实验场高出十五倍!”
沉默片刻后,
部长喃喃说道:
“我们以为他们在研究能源,
没想到他们在——培育未来。”
全球的社交媒体在同一夜爆炸。
#火星长出绿色
#他们在播种生命
#第二个地球
无数人目瞪口呆。
“他们让火星呼吸,
现在又让它发芽。”
“我们在谈环保,
他们在重启行星。”
“火星的第一抹绿,
是人类最美的颜色。”
一条被转发上亿次的留言写道:
“我们花几百年让地球不死,
他们用十年,让火星复活。”
华盛顿的夜,再次无眠。
总统坐在窗前,看着那颗红色的星。
顾问轻声汇报:
“氧含量上升0.002%,
他们称之为‘生命萌芽点’。”
总统久久没有出声,
良久,他低声说道:
“我们曾经登陆火星,
而他们——
在火星上种下了生命。”
他抬头看着那颗闪烁的红色星点,
喃喃补了一句:
“当他们种下春天,
我们,
连希望都要进口。”
而那一刻,
在火星的天空下,
阳光洒在那片新生的绿色上。
风拂过,轻轻掀起一阵尘沙,
绿色的孢子被卷起,
飞向更远的荒原。
那是火星的第一次春天。
也是整个地球文明——
被震撼得无言以对的瞬间。
当“微生态播种计划”成功的消息传回地球那一刻,
大夏的天,彻底炸开了。
卫星画面在直播平台滚动播放——
红色的火星平原上,
那片“第一滴水之地”已经泛起一层浅浅的绿色光晕。
尘土中,有微光在闪。
那是藻类的反射,是生命的第一次呼吸。
短短五分钟,
大夏网络上的热搜被一个词霸占:
#火星长出生命了!
街头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那段画面,
人群在阳光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有人举起手机对着天空高喊:
“我们真的做到了!”
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边擦眼泪边笑,
“火星也长草啦!”
各大城市广场挤满了人。
魔都外滩的巨型LEd上,
火星的红色地表被实时转播,
光影之间,出现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绿色。
当那一点绿在镜头中闪动,
整片人群轰然欢呼——
掌声、口哨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伍思辰!”
“火星!”
“文明新生!”
呼喊的浪潮从广场传到街口,
从街口传到城市上空,
变成一场属于人类的庆典。
龙都,中枢科技城会议中心。
临时宣布的新闻发布会座无虚席。
中央大屏幕上,
火星生态监测图像被不断放大——
氧气含量0.004%,
湿度上升至0.08%,
极地温度上升至6.1c。
主持人几乎忍不住哽咽:
“这意味着……
火星的空气,真的开始有生命成分了。”
台下掌声持续三分钟,
所有人都在笑,却都红了眼。
有人在会议记录上写下了一行字:
“人类用几千万年演化出呼吸,
而大夏——只用了十年。”
校园里,
老师放下课本,打开投影,
孩子们看着那抹红色星球的绿光,
一个男孩忽然举手:
“老师,以后我能去火星种花吗?”
老师笑着回答:
“当然可以。
到那时,也许花开得比地球的还好看。”
全班哗然欢笑。
而那种笑声——轻盈、骄傲、带着未来。
在南方的工厂车间,
焊工们暂停了手上的活儿,
围着一块旧电视屏幕。
有人点燃一支烟,
嘴角咧到耳根:
“呵,他们在火星种东西了,
这回真不是电影。”
旁边的小伙子接话:
“那就是咱们造的运送模块啊,
你忘了去年调度的那批耐辐射材料?”
几个人对视一眼,
都笑了——
那是一种打心底的骄傲,
那种属于工匠、属于国家、属于这个时代的光。
晚上八点整。
大夏中枢发布官方公告:
“微生态播种计划·一期圆满成功”
并宣布设立纪念日——
“星生节”,纪念人类在火星上第一次让生命发芽。
全国灯光秀同步开启。
长江大桥的灯光化作流动的绿线,
东方明珠塔的顶端,打出一行巨字:
“地球之外,生命新生!”
高铁车厢内的广播换成了喜讯报道,
司机们纷纷鸣笛致敬。
夜空被无人机编队点亮——
那一刻,
上空出现了火星与地球相连的立体光环,
两颗星球的轮廓交汇,
构成一个巨大的汉字——“生”。
人们仰头望着那片光,
有人笑,有人哭,
有人默默伸出手,
像是想去触碰那遥远的星光。
电视台的特别节目连夜播出。
主持人声音沙哑却激动:
“从今天起,火星不再是冷寂的星。
它第一次呼吸,第一次长出生命。
这一刻,
整个人类,
都在用中文——记录历史。”
夜深了,
城市的灯火仍未熄灭。
街角的小店贴出了新的标语:
“今晚营业到火星天亮!”
人们举杯庆祝,
有人大喊:
“敬火星第一滴水!”
另一个接着喊:
“敬大夏!”
第三个声音响起:
“敬我们这代人——真的点亮了宇宙!”
笑声、掌声、汽笛声混在一起,
在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而此刻,
在数千万公里外的火星上,
伍思辰站在那片泛绿的地表前,
看着新生的藻群在风中轻轻闪光。
通讯频道里传来地球的欢呼声,
他只是微笑,
轻声说道:
“他们在庆祝,
其实我也想告诉他们——
这一抹绿,
也在看着我们。”
风掠过他的肩头,
带起火星沙面上的微光,
像是在回应这场跨越星辰的欢腾。
那一夜,
地球亮如白昼,
火星静如梦境。
两颗星球之间,
回荡着同一句话——
“我们做到了。”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为国家献科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