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科技中心,
几位研究行星生态的学者彻夜研究那份来自大夏的公报。
报告中的每个数据都完美得让人绝望:
地衣覆盖率0.7%、藻类活性反应指数1.3%、氧浓度1.06%。
德国生态学家怒摔资料:
“他们连生物演替阶段都跨过去了!
这不是实验——
这是行星进化的捷径!”
有人苦笑着说:
“他们已经不在‘研究火星’,
他们在管理火星。”
纽约,《经济学人》封面一如既往地克制,
却冷得刺骨。
封面标题:
《地球之外的绿色革命》
副标题:
“当我们在地球讨论气候修复,
他们在另一颗星球创造气候。”
文中写道:
“这不是科技领先十年,而是文明领先一个纪元。
他们让红色的星球长出了绿,
而我们,还在给地球的蓝补妆。”
罗马,梵蒂冈神学院。
神学家们围在那张被绿色光点染亮的卫星图前久久不语。
老神父喃喃着祷文:
“我们曾说,上帝在七日内创造世界。
而现在,
人类在七十年内,
重造了一个。”
年轻的修士惊恐地问:
“这……是不是亵渎?”
老神父缓缓摇头。
“不。
这是——继承。”
东京。
防卫航天厅的气氛压抑到极点。
部长看着那份火星环境变化报告,
几乎喘不过气。
“氧气1%,湿度0.1%,温度7度……
这意味着他们能点燃火焰。
能种植作物。
能在火星——生活。”
副部长声音发颤:
“他们在另一个星球,
重建了伊甸园。”
社交媒体彻底沸腾。
#火星绿了
#他们造出了空气
#文明二次呼吸
网友们炸开了锅:
“地球还在减排,火星已经在产氧!”
“火星有草,地球有霾。”
“这不是科幻片,是现实!”
一条来自美国网友的留言被疯狂转发:
“他们不是移民火星,
他们在进化文明。
我们还在原地——
向他们呼吸过的方向,仰望。”
白宫再度陷入寂静。
总统缓缓站起身,看着大屏幕上的画面。
火星的低地被柔和的绿雾覆盖,
空气里有光。
他低声说:
“我们曾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而他们——
成了第一个让星球呼吸的文明。”
没人再出声。
那一刻,
所有人都听见了——
火星在呼吸,
而地球,
只剩下沉默。
当那条来自曙光城的实时数据传回地球——
“火星氧气含量突破1%”——
整个大夏,炸了。
最先反应的是星辰总局的指挥中心。
凌晨的控制室里,一名年轻工程师几乎是跳着从座位上站起。
“确认过三遍!没有误差!氧浓度真破1%了!”
随即,掌声、笑声、喊声交织成一片。
老专家拍着桌子,声音都有些哽咽:
“成了……这一步,成了!”
远在太原的航天研究所里,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未灭。
屏幕上那条绿色曲线不断攀升,
年轻的科研员激动得泪流满面,
冲着监控镜头喊道:
“伍主任!火星会呼吸了!”
那一刻,几乎整个国家都被唤醒。
城市的夜色被手机屏幕点亮,
地铁、写字楼、寝室、便利店,
无数人推开窗,看向天边那颗泛红的星。
他们知道——
那里,已经有空气在流动,有生命在生长。
大夏新闻频道临时插播。
主持人努力维持镇定,声音却在颤抖:
“曙光城科研团队传来确认消息,
火星生态改造阶段性成功!
地衣与藻类已覆盖低地,
大气氧含量首次突破1%!”
镜头切换——
曙光城科研队员在红土上插旗庆祝,
火星风中,那面旗帜猎猎作响。
几秒的沉默之后,
直播弹幕和评论瞬间爆炸。
“我们真的做到了!”
“火星能呼吸了!地球的孩子在那里活着!”
“东方,让宇宙再度有了春天!”
大夏的城市街头,
凌晨三点却灯火通明。
魔都外滩的大屏幕上重播着那一幕——
红色大地,泛起淡淡的绿。
人们自发聚集,挥舞着旗帜,高喊:
“曙光照火星!”
“我们让星球活了!”
龙都的天安门广场上,
新闻摄影师记录下无数年轻人仰望星空的身影。
他们举着手机,屏幕上是伍思辰的笑容和那条数据曲线。
有人红着眼睛说:
“他不止是科学家,他是让宇宙变暖的人。”
在重庆的老街巷口,
一群退休工人围着电视机,
看着新闻画面里那一抹绿光,
有人笑得合不拢嘴,有人眼眶泛红。
“我们那会儿看电视上登月,现在他们在火星种草!”
“这一代人啊,真没白干!”
广州的中学生在操场上挥舞国旗,
老师推开广播喇叭,带着颤音宣布:
“同学们,火星上长出了第一片地衣——那是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
操场瞬间爆发出整齐的欢呼。
年轻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夜空下汇聚成滚烫的浪潮。
网络彻底沸腾。
#火星会呼吸了
#伍思辰让星球活了
#火星也有春天了
短短十分钟,转发量破亿。
各大高校的天文社、科协、物理实验室通宵点灯庆祝。
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制的“火星绿洲”表情包,
有人画了地衣状的“火星纹”,
配文写着:
“从此,火星不是红的,是带着希望的绿。”
还有人写下简短却热血的一句——
“我们,不止在地球创造奇迹。”
凌晨四点。
中枢大厦会议室的灯仍未熄。
伍思辰的影像从火星传回地球,
他微微一笑,眼底带着疲惫,却更带着自豪。
“各位,我们兑现了诺言。
火星,不再只是观测对象,
它现在,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会场爆发出掌声,
有人起立敬礼,有人红着眼默默点头。
那一刻,整个大夏都沉浸在同一种情绪里——
不是狂欢,而是庄严的骄傲。
天亮了。
街头的广告屏换上新的标语:
“当红色星球变绿,人类就有了第二次春天。”
全国多地的孩子在课堂上观看那一幕——
火星低地的薄雾中,一层翠色缓缓铺开。
老师温柔地说:
“记住这一天,
人类第一次在宇宙的另一边,
种下了春天。”
夜幕再临,伍思辰走出曙光城的穹顶,
望着那片泛绿的低地。
风里夹着氧气与尘土的味道,
淡淡的,却温柔得像梦。
他轻声喃喃:
“这,是大夏的春天。
也是人类的未来。”
而在地球上,
亿万双眼睛仰望着那颗星。
那一刻,他们都在心中默念同一句话——
“火星,欢迎回到生命的怀抱。”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为国家献科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