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内乱的消息,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南方两国。
蜀汉与东吴的朝堂上,权臣将领们无不密切关注着北方的风云变幻,计算着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益州,成都
大将军姜维得报时,正在丞相府旧址徘徊,这里曾是他恩师诸葛亮运筹帷幄之地。
当信使禀报司马昭被杀、曹魏内乱的消息时,姜维先是一怔,随即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悲怆与狂喜。
“天赐良机!此真天赐良机也!”他对着北方拱手。
“丞相在天之灵庇佑,维必不负所托!”
姜维立即奔赴皇宫求见后主刘禅。
殿内,这位素来安逸的皇帝正与宦官黄皓嬉戏,见姜维匆匆而来,不免有些扫兴。
“大将军何事如此匆忙?”刘禅懒洋洋地问。
姜维强压激动,详述曹魏内乱之事,最后恳切道:“陛下,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司马望率雍凉精锐东进,关中空虚。若我军此刻北伐,必可趁虚而入,夺取雍凉,则中兴汉室有望!”
刘禅闻言却面露难色:“又要北伐?去岁方才用兵,国库空虚,百姓疲惫...”
黄皓也在一旁帮腔:“大将军此言差矣。曹魏内乱,正好让他们自相残杀,我军何苦掺和?”
姜维怒视黄皓,转而向刘禅痛陈利害:“陛下!雍凉乃关中门户,得雍凉则可图中原。今司马望东进,凉州防备空虚,正是天赐良机。若待曹魏内乱平定,再无此等机会!”
他跪地恳求:“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夺取雍凉,甘受军法处置!”
刘禅犹豫不决:“且容朕思之...”
姜维急道:“兵贵神速!若待曹魏反应过来,良机稍纵即逝!请陛下速做决断!”
在姜维再三恳求下,刘禅终于勉强同意:“既如此...便准大将军所奏。但务必要节省用度,不可过度劳民。”
姜维得旨,大喜过望:“臣遵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退出宫殿,姜维立即召集众将,雷厉风行地下达一系列命令:
“传令各营,即刻整军备战!”
“筹措粮草,优先供给北伐大军!”
“派细作潜入雍凉,探查军情虚实!”
“联络羌胡部落,许以好处,请其出兵相助!”
部将张翼谏言:“大将军,去岁北伐刚罢,士卒疲惫,是否休整些时日?”
姜维断然拒绝:“机不可失!曹魏内乱,正是我用武之时。待到秋高马肥,恐司马望已平定内乱回师!”
他目光炯炯地望着北方:“此次北伐,不同以往。司马望带走雍凉精锐,关中空虚,正是天赐良机。若得雍凉,则大汉中兴有望!”
蜀汉各地军营顿时忙碌起来。
虽然连年征战让将士疲惫,但姜维的威望和决心感染了全军。
更重要的是,夺取雍凉、中兴汉室的梦想,激励着每一个蜀汉将士。
建业,吴宫
东吴君臣的反应则截然不同。
孙权之孙、吴主孙休召集重臣议事,丞相濮阳兴、大将军丁奉等齐聚一堂。
“曹魏内乱,司马昭被杀,司马望起兵复仇。”孙休将情报传示众臣。
“此对我东吴是福是祸?”
丁奉率先发言:“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当立即北伐,夺取淮南!”
但丞相濮阳兴摇头反对:“大将军且慢。据报曹魏在淮南、荆州防务并未松懈。司马伷、司马骏均未调动兵马,我军若贸然北伐,恐难有收获。”
镇军将军陆抗补充道:“丞相所言极是。且看曹魏小皇帝与成济此番应对颇有章法,先肃清内敌,再据险而守,又下诏争取民心。若其能稳住局势,我军北伐恐难成功。”
孙休皱眉:“如此说来,我东吴只能坐视?”
“非也。”陆抗道。
“当加紧情报收集,密切关注战局。若潼关战事胶着,司马伷等被迫调兵支援,我可乘虚而入。若成济胜,则曹魏内乱平定,我军需加强防备;若司马望胜,则曹魏必陷长期内乱,那时才是我军北伐最佳时机。”
濮阳兴赞同道:“陆将军深谋远虑。当下宜静观其变,同时整军经武,做好准备。一旦有变,可立即行动。”
孙休最终采纳了稳健之策:“既如此,便依二位爱卿所言。丁奉,你负责整军备战;陆抗,你加强长江防务;濮阳兴,你派细作潜入曹魏,密切关注潼关战事。”
退朝后,几位老臣私下议论。
“可惜啊可惜,”丁奉叹息。
“若我东吴能有姜伯约那般锐气,何愁不能北上中原?”
濮阳兴摇头:“蜀汉小国寡民,只能铤而走险。我东吴据江东富庶之地,当以稳为主,待时而动。”
陆抗遥望北方,目光深邃:“成济...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一举扭转乾坤...”
正如陆抗所料,东吴派出大量细作潜入曹魏。
这些细作不仅关注潼关战事,更暗中收集成济的情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将领,引起了东吴高层的极大兴趣。
而在益州,姜维已经集结大军,只待粮草齐备,便誓师北伐。
蜀汉上下弥漫着一种悲壮而激昂的气氛,许多老将想起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艰辛,如今终于看到一线希望,无不摩拳擦掌,誓要完成丞相未竟之业。
南北三国的目光,都聚焦在潼关方向。
一场原本是曹魏内乱的冲突,正在演变为影响天下格局的重大事件。
成济和司马望在潼关的对决,将成为决定这一切的关键。
无论谁胜谁负,都将改变历史的走向。
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在这个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战。
历史的车轮,正沿着无人能完全预测的方向,滚滚向前。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