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县衙外的隐蔽处停下,沈清辞将木盒妥善藏在怀中,整理了一下衣裳,才跟着李管事下车。此时已近黄昏,县衙门口的守卫正准备换班,神色有些倦怠。
“李大哥,你在外面等我,若我半个时辰还没出来,你就立刻带着我娘离开京城,往江南走。”沈清辞叮嘱道——她不确定王县令是否真的会相助,也怕丞相的人已提前打点,此行风险难料。
李管事点头:“你放心,我就在这等着,有事就扔个石子出来,我立刻想办法救你。”
沈清辞深吸一口气,独自走向县衙门口。守卫见她穿着仆役衣裳,却气质不凡,上前拦住:“干什么的?县衙重地,不许乱闯!”
“劳烦通禀王县令,就说‘阿辞’求见。”沈清辞压低声音,“我有关乎朝廷安危的要事,必须当面禀报。”
守卫愣了一下,见她神色郑重,不似说谎,便转身进了县衙。不多时,一个衙役快步走出来,对沈清辞说:“县令大人请你进去,跟我来。”
沈清辞跟着衙役穿过庭院,来到后堂。王县令正坐在桌前批阅公文,见她进来,立刻起身:“阿辞姑娘?你怎么会来京城?还穿成这样?”
“大人,此事说来话长。”沈清辞环顾四周,见无外人,才压低声音,“我此次来京城,是为了洗清我父亲的冤屈。我父亲是前御史沈仲书,当年被丞相诬陷‘通敌’,满门抄斩,我和母亲侥幸逃生。如今我已找到丞相贪赃枉法、私通敌国的证据,特来求大人相助,将证据呈给太子殿下!”
王县令脸色骤变,震惊地看着她:“你是沈御史的女儿?当年沈府一案,我也觉得疑点重重,只是丞相权倾朝野,我人微言轻,无力干涉。你真的有证据?”
沈清辞从怀中掏出木盒,打开后取出文书和书信,递给王县令:“这是我父亲当年留下的证据,上面详细记录了丞相的罪行,还有他逼迫我父亲签署假供词的经过。”
王县令接过文书,仔细翻看,越看脸色越凝重,双手微微颤抖:“没想到丞相竟如此胆大包天!这些证据若是属实,足以将他满门抄斩!”
“大人,证据千真万确!”沈清辞急切地说,“只是丞相势力庞大,我根本无法接近太子殿下,只能求大人相助。您曾说过,会为百姓做主,如今我父亲的冤屈,还请大人务必帮忙洗刷!”
王县令放下文书,沉吟片刻,眼神变得坚定:“沈姑娘,你放心,此事关乎朝廷纲纪,我定不会袖手旁观。只是太子殿下近日在京郊行宫处理政务,且身边有丞相的人监视,直接呈递证据太过危险。”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看似普通的书,翻开后,里面竟是一个暗格:“我有个旧识,是太子殿下的贴身侍卫,今晚他会来我府中取一份公文。我将证据藏在公文里,让他转交给太子殿下。这样既能避开丞相的监视,也能确保证据安全送达。”
沈清辞心中一喜,连忙躬身道谢:“多谢大人!大恩不言谢,若我父亲的冤屈得以洗刷,我定当报答大人!”
“报答就不必了。”王县令扶起她,“沈御史当年是难得的清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洗清他的冤屈,是我分内之事。只是你和沈夫人如今在京城太过危险,丞相肯定还在搜捕你们。我这就写一封书信,你拿着去城郊的清风观,观主是我的好友,会安排你们在观中暂住,等太子殿下那边有消息了,我再派人通知你们。”
沈清辞点头应下,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从青溪镇到云溪镇,再到京城,一路走来,虽历经艰险,却也遇到了不少好心人,正是这些善意,支撑着她走到现在。
王县令很快写好书信,递给沈清辞:“清风观在城郊西山,你从后门出去,沿着小巷往西行,就能看到山路。路上务必小心,丞相的人可能还在四处搜捕你。”
沈清辞接过书信,再次道谢,转身从后堂后门离开。刚走出县衙,就看到李管事快步迎上来:“怎么样?顺利吗?”
“顺利,王县令愿意帮忙,还安排我们去城郊清风观暂住。”沈清辞松了口气,“我们现在就去客栈接我娘,然后立刻离开京城。”
两人快步回到悦来客栈后院,沈夫人正焦急地等候。得知证据已托付给王县令,且有了安身之处,沈夫人也松了口气。三人不敢耽搁,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客栈,朝着城郊西山走去。
山路崎岖,夜色渐深,沈清辞扶着母亲,李管事在前面探路。走了约莫两个时辰,终于看到前方隐约有灯光闪烁——正是清风观。
观主早已接到王县令的书信,见他们到来,立刻开门迎接:“三位一路辛苦,快进来歇息吧。观中清静,丞相的人不会找到这里,你们可以安心住下。”
沈清辞扶着母亲走进观中,看着眼前古朴的院落,心中终于有了一丝安稳。她知道,证据已送出,接下来便是等待太子殿下的回应。虽然不知前路还有多少波折,但她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喜欢沈氏女自救录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沈氏女自救录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