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总结会开得热闹,丰收的喜悦冲淡了连日劳作的疲惫。队长对伊拉的点名表扬,更是让伊家成了会场瞩目的焦点。伊爱国挺直了腰杆,王秀娟脸上也洋溢着光彩。伊拉自己,则被那种实实在在为集体做出了贡献的成就感包裹着,心里暖融融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目光都纯粹是喜悦和赞赏。
散会后,人们三三两两往家走,议论声飘进伊拉的耳朵。
“爱国家这闺女是真邪乎啊……才多大点儿,又是登报又是增产的……”
“谁说不是呢,以前呆呆傻傻的,这一开窍,也开得太厉害了!”
“积肥那事儿吧,还能说是孩子瞎琢磨碰上了,这种地增产……她咋就知道挑好种子能多打粮?这可不是光看报纸就能会的吧?”
“嘘……小点声,别让人听见……听说她老往李大夫那儿跑,认了不少草药,会不会……”
议论声压得很低,带着一种混合着羡慕、好奇和一丝难以言喻的疑虑甚至敬畏。在这个信息闭塞、某种程度上仍有些迷信的乡村,伊拉过于突兀的“开窍”和超出常人的表现,难免会引起一些超出理解范围的猜测。
伊拉的心微微沉了一下。她听出了那些话语背后隐藏的意味。人们可以接受一个孩子聪明好学,但如果聪明得过了头,超出了常理,就会变得难以理解,甚至令人不安。
王秀娟显然也听到了些风言风语,拉着伊拉的手紧了紧,脸上闪过一丝担忧。伊爱国则皱起了眉头,粗声打断那些闲聊的人:“瞎嘀咕啥呢!俺闺女就是爱学习,脑子好使!都是跟报纸和李大夫学的!有啥奇怪的!”
众人打着哈哈散开了,但那种微妙的氛围却残留了下来。
伊拉知道,父亲的反应是出于保护,但并不能真正消除人们的疑虑。她必须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表现得过于“超常”。那些来自系统的、超越时代的知识,必须用更迂回、更符合她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方式展现出来。
“爹,娘,咱们回家吧。”伊拉拉了拉父母的手,脸上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这件事给伊拉提了个醒。名声和认可带来的不全是好处,也可能伴随麻烦。她需要更好地“藏拙”,更需要用持续、稳定、符合常理的输出,来慢慢扭转人们那种玄乎的猜测,将她的一切成就都归结于“勤奋好学”和“善于观察总结”。
好在,很快另一件事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扫盲班要结业了。
经过一个冬天的学习,扫盲班的大部分学员都基本达到了脱盲标准,能认写几百个常用字,会简单的读写算。公社来了人考核,通过了就能发结业证。
结业这天晚上,扫盲班的教室里格外热闹。学员们换上了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紧张又期待的神情。考核很简单,就是认读一些字词,写几句简单的话,做点加减法。
伊拉作为“编外学员”和“小老师”,也在一旁看着。看到那些曾经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如今能工工整整地写下“毛主席万岁”、“努力生产”,能磕磕绊绊地读一段报纸上的简单新闻,她心里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知识改变命运,哪怕只是最基础的文化知识,也能让人睁开看世界的眼睛。
张老师也很激动,挨个给通过的学员发结业证——一张印着红旗和奖状的硬纸。拿到结业证的人,个个喜笑颜开,像是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
最后,张老师竟然也拿出了一张结业证,走到了伊拉面前。
“伊拉同学,”张老师笑容满面,声音洪亮,“虽然你不是正式学员,但你学习最刻苦,进步最快,还经常帮助同学。经过公社批准,也发给你一张结业证,以示鼓励!希望你继续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觉得,这张结业证发给伊拉,是实至名归。
伊拉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感动。她双手接过那张沉甸甸的结业证,对着张老师和全班同学,认真地鞠了一躬:“谢谢张老师!谢谢大家!”
【完成阶段性文化学习(扫盲班),获得官方认可,文化水平显着提升。奖励积分+50点。】
【宿主当前积分:2008点!】
积分突破了2000大关!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扫盲班结业了,但伊拉的学习之路并未停止。村小的旁听还在继续,李大夫那里的医学知识深不见底,后院的“农业实验”刚刚起步,系统里还有浩瀚的知识等待探索……
结业证像是一个小小的句点,标志着一段旅程的结束;更像是一个冒号,预示着更广阔天地的开启。
夜晚,伊拉将那张结业证和稿费汇款单、发表文章的报纸放在一起,小心地收好。
这些都是她在这个世界扎根、成长的证明。
外面的风言风语或许还未完全平息,但伊拉的心却更加坚定。
她不会因为那些疑虑而停下脚步,只会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地用知识和行动来证明自己。
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一点一点地,改变自己,也一点点地,影响身边的世界。
扫盲班结束了,但属于伊拉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