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给的那几本旧书,成了伊拉新的宝藏。书页泛黄发脆,边角卷曲,散发着混合了霉味、灰尘和淡淡药香的独特气味。一本是《药性赋》,用朗朗上口的歌赋形式讲述常用药材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一本是《汤头歌诀》,将常见方剂编成口诀,便于记忆;还有一本是《濒湖脉学》的简易抄本,专门讲脉诊。
这些书比《赤脚医生手册》更深入,更系统,直接触及中医的核心理论。伊拉如获至宝,一有空就捧着看。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含义,她就记下来,攒着去问扫盲班的张老师或者李大夫。
高效学习方法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她不再满足于死记硬背《药性赋》和《汤头歌诀》,而是尝试理解背后的逻辑。为什么麻黄发汗解表?因为它性温辛散,能开腠理。为什么石膏清热泻火?因为它大寒,能直折火势。她将药材的功效与它的性味(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和归经(入哪条经络)联系起来,构建起初步的药性理论框架。
【深度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药性、方剂),知识体系结构化程度提升。奖励积分+30点。】
【宿主当前积分:1683点。】
而那本《濒湖脉学》简易抄本,更是让她沉迷。上面将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二十多种,每一种都有形象的比喻和对应的病证。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这些精妙的比喻和总结,为她之前模糊的脉诊感知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引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她终于知道,自己之前摸到的奶奶稍浮弱的脉是“虚脉”,父亲强而有力的脉是“实脉”,小石头生病时那又快又滑的脉可能是“数滑脉”……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实践。家里人都成了她的“练习对象”。
“奶奶,我再摸摸脉。”饭后,伊拉又拉过奶奶的手。
奶奶乐呵呵地伸出来:“摸吧摸吧,俺老婆子这脉有啥好摸的。”
伊拉三指搭上,屏息凝神。这一次,她不再只是感受搏动,而是刻意去体会“位、数、形、势”——脉搏的位置深浅(浮沉)、跳动次数(迟数)、形态(滑涩)、力量(虚实)。她感觉奶奶的脉象比之前似乎更有力了一点,但依旧偏浮,属于“气虚”慢慢恢复的迹象。
“娘,该您了。”伊拉又转向王秀娟。
王秀娟无奈地笑笑,伸出手。伊拉仔细感受着,母亲的脉象比较和缓有力,但稍微有点“弦”,像按在琴弦上,李大夫说过这可能和劳累或者情绪有关。
“爹!”
伊爱国正抽着旱烟,被女儿拉过来,嘿嘿笑着伸出手。他的脉象沉实有力,典型的劳作之人的健康脉象。
伊拉甚至在自己休息时,偷偷给自己摸脉,感受那细微的、属于孩童的稍快的脉搏。
【结合理论系统学习脉诊知识,并进行大量实践感知,脉诊技能从“入门”提升至“初级”。奖励积分+40点。】
【宿主当前积分:1723点。】
她不仅自己摸,还开始尝试结合望、闻、问。
看奶奶的舌苔是不是变薄了(舌苔厚腻表示有湿滞);闻父亲身上有没有烟味和汗味(体味有时也能反映身体状况);问母亲最近睡觉好不好,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她将收集到的信息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去对照书上的理论,或者找机会向李大夫求证。
“李伯伯,我奶奶脉有点浮,力气比以前足了点,舌苔也没那么白了,是不是说明她身体好点了?”
“李伯伯,我娘脉有点弦,她说最近睡得不好,老是醒,是不是累着了?”
李大夫对于伊拉如此快就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并提出有见地的问题感到惊讶不已。他耐心解答,并引导她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调理方法。
伊拉的医学知识,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从零散的碎片,逐渐编织成一张虽然稚嫩却已有雏形的网络。
这天下午,卫生所来了一个病人,是附近大队的一个妇女,主诉心烦、失眠、口苦,还觉得肋骨下面有点胀痛。
李大夫给她诊了脉,看了舌苔(舌红苔黄),又问了问情况(爱叹气,吃饭不香),然后低头开方子。
伊拉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心里默默分析:脉弦(像按琴弦),口苦,胁肋胀痛,爱叹气……这些症状似乎和《汤头歌诀》里某个方子对应上了?
她努力回忆着,那首歌诀怎么背的?“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好像是叫逍遥散?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症见胁痛、乳胀、神疲食少……
她不太确定,小声嘀咕了一句:“像是……肝气不舒?”
李大夫正在写字的手顿了一下,惊讶地抬起头看她:“哟?拉拉,这你都看出来了?”
那妇女也好奇地看向伊拉。
伊拉脸一红,连忙摆手:“俺……俺瞎猜的……看您以前用过类似的方子……”
李大夫哈哈一笑,对那妇女说:“瞧瞧,咱们这小徒弟都快出师了!没错,你就是肝气郁结,有点化火。我这就给你开逍遥散加减。”
他转回头,赞许地对伊拉说:“判断得很准!就是肝气不舒。拉拉,你这脉诊和辨证的功夫,见长啊!”
【成功进行初步独立辨证(肝气郁结),并获得实践验证,中医诊断信心提升。奖励积分+35点。】
【宿主当前积分:1758点!】
伊拉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糖还开心。这种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得到验证的过程,带来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她越发沉浸在医学的世界里。白天干活、学习,晚上就着煤油灯研读那几本旧书,在脑海里反复推演各种脉象和证型。
她知道,自己距离一个真正的医生还差得很远,但她正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走在这条路上。
医学的大门,正在她面前缓缓打开,展现出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而她,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其中的养分,飞速成长。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