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比伊拉预想的来得更快。
几天后,王秀娟带着伊拉去公社供销社买盐,正好碰上李大夫背着印着红十字的药箱,急匆匆地从卫生所出来,似乎要出诊。
“李大夫!”王秀娟连忙打招呼。
李大夫停下脚步,看到她们,目光尤其在伊拉身上停留了一下,脸上露出笑容:“是你们啊,带孩子来买东西?孩子看着气色好多了。”
“哎,是好了,天天在家看报纸学写字呢!”王秀娟与有荣焉地说,又关切地问,“您这是要出诊?谁家不舒服了?”
“哎,前沟大队老赵家的小孙子,淘气爬树摔了胳膊,我得赶紧去看看。”李大夫说着,视线又落到伊拉身上,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对了,小伊拉,要不要跟李伯伯去看看怎么给人瞧病?你不是爱学这个吗?”
王秀娟一听,连忙摆手:“哎呦,这可不行,孩子小,再给您添乱……”
伊拉却仰起小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李大夫的药箱,黑亮的眸子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好奇和渴望。她轻轻拽了拽母亲的衣角,小声但清晰地说:“娘,我想看。”
李大夫本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这孩子真敢答应,再看她那副认真的小模样,心里那点爱才之心又活泛起来。他笑道:“看看也行,就在前沟大队,不远。让孩子见见世面,说不定以后真能吃这碗饭呢。”
王秀娟见李大夫不像开玩笑,女儿又满眼期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那就麻烦李大夫了,拉拉,一定要听话,不准捣乱!”
于是,买盐的计划暂时搁置,王秀娟抱着伊拉,跟着李大夫一起往前沟大队走去。
路上,李大夫有意考较,指着路边的几种常见野草,问伊拉认不认得。
伊拉根据之前报纸散页上的模糊记忆和系统数据库的比对,小心翼翼地指出了两种:“这个……车前草?这个……蒲公英?”语气带着不确定,完全是孩子尝试性的口吻。
李大夫眼中惊讶更甚:“嘿!还真认得!没错!就是它们!看来你没少看那些报纸啊!”他愈发觉得这孩子有点神。
到了前沟大队老赵家,那孩子胳膊脱臼了,疼得哇哇大哭。李大夫手法娴熟地检查、复位、上夹板,一边操作一边简单地讲解着要点,主要是说给焦急的家长听,但也存了让伊拉听听的心思。
伊拉被王秀娟抱着,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整个过程。她看得极其专注,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进脑子里。
【叮!观察临床治疗过程(骨骼复位),获得大量实践影像数据。医学知识(骨科初步)录入数据库。奖励:系统积分+8点。】
【宿主当前积分:22点。】
积分大涨!伊拉心中振奋,但脸上依旧维持着孩子式的、略带紧张和惊奇的表情。
复位完成后,孩子哭声渐止。李大夫又开了点止痛消炎的药片,叮嘱了注意事项。
离开老赵家,李大夫心情颇好,看着伊拉笑问:“怎么样?小伊拉,怕不怕?”
伊拉摇摇头,小脸严肃,似乎还在回味刚才的过程,她伸出自己的小胳膊,比划了一下,小声问:“李伯伯,怎么……知道……哪里错了?”她问的是如何诊断脱臼的位置和类型。
李大夫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对王秀娟说:“嫂子,你这闺女不得了!不问疼不疼,不问怕不怕,直接问门道!有股子钻劲儿!”
他心情好,也就简单解释了几句关于骨骼结构、关节错位触感的话,虽然浅显,但已是难得的实践知识。
伊拉听得极其认真,不时点点头,虽然大部分术语她早已明白,但依旧需要表现出初次接触的懵懂和消化过程。
回公社的路上,李大夫又教她认了两种常见的止血草药。伊拉学得飞快,几乎过目不忘。
分别时,李大夫摸着伊拉的小脑袋,对王秀娟郑重地说:“嫂子,这孩子是块学医的好料子!脑子灵,胆子大,还坐得住!以后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带她来卫生所找我!别的不敢说,认认草药、学点小常识,没问题!”
王秀娟又是感激又是欢喜,连声道谢。
这次意外的“出诊”经历,让伊拉收获巨大。不仅收获了22点积分,更重要的是,她为自己超常的记忆力和对医药知识的兴趣,找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导师”和解释途径——是李大夫教的,不是报纸上瞎看的。
从这天起,伊拉“学习”的内容又丰富了。她开始拿着柴火棍或铅笔,在报纸空白处或糙纸本上,摹画简单的人体骨骼结构图、草药形状,旁边歪歪扭扭地标注着名称和极简单的功效,比如“止血”、“清热”。
王秀娟和伊爱国看着女儿那些“鬼画符”,早已见怪不怪,只剩佩服。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封寄往《农村科技推广》编辑部的信,仿佛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回音。伊爱国和王秀娟渐渐不再提起,怕女儿失望。伊拉自己也仿佛忘了这件事,依旧每日沉迷她的“报纸学问”和“医学探索”。
就在秋意渐浓,地里的红薯快要收获的时候,一天下午,公社的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停在了伊家院门口。
“伊爱国!有你们家的信!”邮递员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
在院里劈柴的伊爱国愣了一下,疑惑地走过去。他家几乎从没收到过信。
王秀娟也从灶房跑了出来,围裙都忘了摘。
邮递员把信递过来,随口道:“好像是报社来的。”
报社?!
伊爱国和王秀娟同时一震,猛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难以置信和突然燃起的希望。
伊爱国几乎是抢过那封信,手都有些抖。信封上确实印着《农村科技推广》编辑部的红色字样!
“拉拉!拉拉!信!报社来信了!”伊爱国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拿着信就往屋里冲。
王秀娟也赶紧跟了进去,心跳得砰砰响。
伊拉正趴在炕上,对着一幅复杂的人体经络图(当然是极度简化的报纸插图)蹙眉思索,听到父亲的喊声,抬起头。
伊爱国已经把信递到了她面前,激动得语无伦次:“快!拉拉!看看!是不是你写的那个……有消息了!”
伊拉看着那个信封,心脏也微微加速跳动了一下。她放下铅笔,小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接过那封薄薄的信。
王秀娟和伊爱国,连同闻声进来的奶奶,三双眼睛都死死地盯着她手里的信,大气都不敢出。
伊拉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口,从里面抽出一张信纸。
信纸抬头印着《农村科技推广》编辑部的名称。上面的字是钢笔写的,清晰工整。
伊爱国和王秀娟识字不多,急得不行:“拉拉,上面写的啥?快念念!”
伊拉的目光快速扫过信纸内容。信很短,大意是:稿件收到,经审核,所提供的几种红薯窖藏防烂方法颇具巧思,来源于基层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拟采纳刊发于下期“读者土法”栏目。随信附上稿酬一元五角,请注意查收。
信纸末尾,还盖着一个鲜红的公章。
在信纸里面,果然夹着一张崭新的一元纸币和一张五角的毛票。
伊拉抬起头,看着父母和奶奶那紧张又期盼的脸,深吸一口气,用尽量平稳的、清晰的语调,一字一句地,将信的内容念了出来。
屋里一片死寂。
只有伊拉稚嫩却清晰的声音,回荡在安静的土屋里。
当她念完最后一个字,说出“稿酬一元五角”时,时间仿佛凝固了。
王秀娟猛地捂住嘴,眼圈瞬间红了,眼泪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
伊爱国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盯着女儿手里那封信和那两张钞票,像是看到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景象。
奶奶更是直接“哎呦”一声,一屁股坐在炕沿上,双手合十,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成功了。
伊拉看着家人的反应,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稳稳落地。
她的小手,轻轻将那一元五角的巨款,放在了炕席上。
那两张轻飘飘的纸币,此刻却仿佛有着千钧重,压得伊爱国和王秀娟喘不过气,又让他们从脚底升起一股滚烫的热流,直冲头顶。
“真……真的……”伊爱国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颤抖着,伸出手,想去摸那钱,又不敢,生怕一碰就碎了,“真的……给钱了……俺闺女写的字……换回钱来了……”
王秀娟已经泣不成声,一把将伊拉紧紧搂进怀里,眼泪啪嗒啪嗒掉在伊拉的头发上:“俺的拉拉……娘的好拉拉……”
奶奶终于缓过气来,带着哭腔高声念佛:“阿弥陀佛!老天开眼!祖宗显灵啊!俺家出了个女秀才!能挣钱了!”
狂喜和激动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淹没了这个简陋的农家小院。
伊拉被母亲抱得紧紧的,感受着那滚烫的眼泪和剧烈的颤抖,心里一片温软平静。
第一块基石,已经打下。
【叮!宿主成功完成首次知识变现(投稿发表),获得社会性认可及物质回报。里程碑事件达成!奖励:系统积分+50点!【基础科学常识(启蒙版)】资料包已发放至系统空间!】
【宿主当前积分:72点。】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积分前所未有的暴涨,还附带了一个资料包奖励。
伊拉的嘴角,终于忍不住,弯起了一个大大的、真实的笑容。
知识,就是力量。
也是财富。
在这个平行的年代里,同样如此。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