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卫的骨架已立,情报的脉络初成。但你深知,若想在关键时刻挣脱家族的束缚,仅靠外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影响。你需要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颍川陈氏内部,找到可能的缝隙,滴入属于你意志的涓涓细流。
你的目标,并非策反谁与你同谋,那太过危险,也几乎不可能成功。你要做的,是在那些关键人物心中,种下两种东西:一是对你个人能力的深刻认知与依赖,二是对“仁政”与“家族纯粹功利路径”之间可能存在偏差的些微思考。
你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你的族兄,被誉为陈家麒麟儿的——陈群,陈长文。
此时的陈群,已展露其治世之才与严整法度之志,是家族倾力培养的未来核心,也是未来与曹营势力对接的关键桥梁。他严谨、守礼,对家族忠诚,但正因如此,他亦重视“规矩”与“大义”本身。你选择的方式,是“论道”。
一日,陈群奉族长之命,前来与你核对一批关于各地官吏风评的卜算信息。
事毕,他并未立刻离去,而是看着你案头那卷被翻旧的《左传》,难得地流露出些许谈兴。
“神女亦读《左传》?”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学者间的探究。
“偶有所得。”你放下玉骰,拾起一个安全又深刻的话题,“兄长以为,春秋之世,齐桓晋文称霸,倚仗何在?是兵甲之利,亦或……‘尊王攘夷’之大义名分?”
这是一个经典命题。陈群略一思索,便依其学识答道:“自是二者缺一不可。无兵甲,大义空谈;无大义,兵甲则为暴虐。”
“然也。”你轻轻颔首,话锋却微妙一转,“故而,行霸道者,可逞雄一时;欲行王道者,却需大义与实力并举,且……大义为先,方得长久。譬如光武中兴,亦赖‘恢复汉室’之名,天下景从。”
你提到了“汉室”,提到了“大义为先”。这在当下“汉室倾颓”已成为许多士族心底共识的背景下,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陈群目光微凝,看向你的眼神多了几分郑重。他显然听出了你话中的深意,但这话题过于宏大且敏感,他不能,也不会轻易接话。
他只是沉吟道:“神女所见,确实……不同流俗。”你不再深入,点到即止。
此后,每逢陈群前来,你总会与他进行这般简短却意蕴深长的交流。有时论及法度,你会提及“法峻而无情,则民畏而不亲”,有时谈及人才,你会欣赏那些“身处微末而不改其志”的义士。
你在他心中,逐渐从一个神秘的“预言工具”,转变为一个有着独特且深刻见解的“论道者”。
这份认知,在未来家族决定对你采取极端措施时,或许能让他多一分犹豫,多一分思考。
对于其他族兄,你则采取更实际的方式。
族兄陈泰,性情耿直,在负责家族部分田庄管理时,因手段过于强硬,激起庄户怨愤,险些酿成变故。
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你借玉骰“感应”之名,指出问题核心在于赋税过重与管事欺压,并给出了“清查账目、惩戒恶奴、适当减免”的具体建议。
陈泰依言而行,果然平息事端。事后,他亲自前来道谢,语气真诚。
你只是淡然道:“家族根基,在于民心。涸泽而渔,终非长久之计。” 你在他心中,种下了“仁政可行”的种子,也让他欠下你一份人情。
还有那位负责族学的族叔,你“偶然”指出几位颇有天赋却家境贫寒的旁听子弟,建议家族给予资助。
此举不仅为家族赢得了惜才之名,也让那些受惠的寒门子弟,将这份恩情记在了你这位“神女”身上。
这些事,单独看来都微不足道。修正一条过于严苛的政令,帮助一个困顿的族人,赏识一个被埋没的人才……它们合乎家族的长远利益,甚至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让最挑剔的人也难以指责。
但你知道,这些涓涓细流,正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坚硬的土壤。你在他们心中埋下的,是对你能力的信服,是对你人品的认可,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
当未来风暴来临,家族意志与你个人意志激烈冲突时,这些被你潜移默化影响过的人,或许不会站出来为你说话,但他们很可能选择沉默,而非成为坚决执行家族命令、将你牢牢锁住的急先锋。
你站在院中,看着天际流云。袖中的玉骰温润依旧。影卫、情报、人心……第一阶段的三步棋,你已悄然落子。金蝉脱壳所需的力量,正在这看似平静的深宅大院里,一点点,被你自己创造出来。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