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的身影消失在邯郸城外的官道尽头,帐内的气氛却依旧热烈。
那些选择归顺的汉军俘虏正排着队登记,脸上虽带着几分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期许。
子游。张远扬声道。
袁咏上前一步,拱手道:末将在。
不必多礼。张远笑着指了指那些俘虏,这些新兄弟,就编入你的青龙军吧。
遵命。
袁咏应下,目光扫过俘虏们,入了我青龙军,就得守我青龙军的规矩——不抢民粮,不扰百姓,上阵敢拼命!
有谁做不到的,现在就可以走,我绝不阻拦。
俘虏们没有一个人挪动脚步。
张远又道:邯郸城,就交给你镇守了。
郭大贤作为青龙军副将,立刻抢着说道:将军放心!有我们青龙军在,定能死守邯郸!这可是太行山的东大门,绝不能丢!
张远却看向袁咏,眼神中带着询问。
袁咏摇了摇头,冷静地说:死守大可不必。
若来的是小股敌人,我便出城迎击;
若是朝廷派大军压境,我就弃城。
能带的粮食物资,一粒一草都不会留给他们,然后率领弟兄们退回山里,再与将军汇合。
正是这个道理。
张远赞许地点头,守住人,比守住一座空城重要得多。
他转向郭大贤,大贤,眼下人手紧张,青龙军的老弟兄得分成两部。你带领一部,跟我去攻打涉县。
得嘞!郭大贤乐呵呵地应下,兴奋地摩拳擦掌,早就憋坏了,正想再上战场杀几个痛快!
安排妥当后,邯郸城便留下袁咏主持军事,刘兰则负责打理民政。
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
张远离开时,已能看到城中百姓开始照常开门做生意,街头巷尾甚至传来了孩童嬉戏的笑声,一片劫后余生的安宁景象。
大军一路向西,直奔涉县。
刚渡过漳水,一名斥候便快马加鞭地赶来,翻身下马,语气急促地汇报道:
启禀将军!前线传来紧急军情!
张远勒住马,眉头一皱:
斥候大声说道,据探报,颍川的黄巾军……败了!
什么?张远身后的郭大贤率先叫了起来,波才那家伙不是挺能打的吗?怎么说败就败了?
斥候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回郭将军,颍川黄巾军首领波才、彭脱,在五月遭到了朱儁、皇甫嵩还有曹操的联合夹击,损失非常惨重。
曹操?张远眼神一凝,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
是的,将军。斥候点头,到了六月,波才退守阳翟,彭脱则退到了汝南西华,但最终……彻底灭亡了。
帐下众人听了,脸色都沉了下来。
颍川黄巾是黄巾军的主力之一,他们的覆灭,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还有南阳那边,也出事了。
斥候的声音更低了,南阳黄巾军首领张曼成,已经被南阳太守秦颉击杀。
周仓重重地叹了口气,张曼成也是条好汉,可惜了。
不过,斥候话锋一转,张曼成死后,有个叫赵弘的接任了首领,还带着十余万部众攻下了宛城。
郭大贤刚想松口气,就听斥候接着说道: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被朱儁的大军团团围困在宛城里,情况很危急。
听完斥候的汇报,所有人都沉默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张远勒转马头,望着西天如血的晚霞,语气凝重地缓缓说道:
已经到六月了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务必尽快拿下涉县!不惜代价!大家做好苦战准备!
黄巾军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
一旦朝廷彻底平定了张角主力,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他们这些散布在各地的。
涉县是连接上党根据地的最后一环,必须尽快拿下,打通这条生命线。
出乎意料的是,当大军抵达涉县时,城门竟然缓缓打开了。
城门后,一个熟悉的身影捧着县印走了出来,正是曾经在井陉与他们有过交集的井陉县尉范康。
张首席。范康见到张远,脸上有些发红,拱手时的动作都显得有些僵硬和局促。
张远翻身下马,朗声笑道:范将军,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再次见面。
范康苦笑一声,说道:惭愧,实在惭愧。
将军何愧之有?张远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按照我们的规矩,这是给你的路费,将军请便吧。
范康望着身后的城池,长叹一声,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还能去哪里?
这天下已经烂透了!
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们人民军,才是真正在为百姓做事的队伍。
他猛地挺直了腰杆,将手中的县印高高举起,双手奉上,范康愿率全城军民,归顺人民军!
张远又惊又喜,接过印信时,指尖都有些微微发颤。
他看向城门内,只见范康身后的县吏、士兵和百姓们竟无一人反对,不少人甚至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这是人民军第一次接收一座完整的、成建制投降的县城,一兵一卒、一砖一瓦都完好无损。
好!好!典韦瓮声瓮气地叫好,手中的双戟在原地转了个圈,范县尉是个明事理的好汉!
徐晃、周仓、郭大贤等人也纷纷上前,与范康见礼,帐内一时喜气洋洋。
涉县境内没有遭受战火的痕迹,农田里的庄稼长势正好。
百姓们见到人民军,虽然充满了好奇,但并无恐惧。
甚至有几位老人提着水罐走上前,要给士兵们解渴。
张远站在涉县的城头上,望着四周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太行山,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而且百姓心向人民军,正是建立稳固根据地的绝佳之地。
传令下去。
他转身对众人命令道,范康将军仍率领其旧部,协助守城;
徐晃,你率部清扫周边的残敌,确保粮道畅通;
周仓,你负责组织民力运送粮草,尽快与上党根据地打通联系;
郭大贤……
俺在!郭大贤立刻响亮地应道。
你带领弟兄们,和城中百姓一起,在太行山深处修建一些堡垒和粮道,以备不时之需。
得令!
夕阳的余晖洒在涉县的城头上,映照着众人忙碌而充满干劲的身影。
张远知道,黄巾起义的浪潮正在渐渐退去,但属于他们人民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终将燃起燎原的星火。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