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殿的晨光比昨日更暖,斜斜地淌过青石板,落在秦风面前的竹简上。这卷竹简与之前的《尚书》不同,竹片泛着浅黄,边缘用红绳捆着,最特别的是上面画着黑白相间的符号 —— 那是《周易》的卦画,竖排的爻辞刻在卦象下方,笔画比篆字更简洁,却透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深意。
秦风蹲下身,小心地展开竹简,红绳解开时 “啪” 地轻响,在安静的殿内格外清晰。他指尖拂过 “乾卦” 的卦画,六条阳爻像六根立柱,心里默念着乾卦的爻辞 —— 这是他导师最爱的一卦,说 “易理是治国的活智慧”,今天终于能在始皇面前用上了。
“这是《周易》?” 始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比昨日温和,却带着好奇。他走过来,玄色冕服的下摆扫过秦风的衣角,目光落在乾卦的卦画上,“博士官说这是‘卜筮之书’,朕一直以为是用来算卦的,你怎么把它带来了?”
秦风站起身,按 “稽首礼” 略弯了弯腰,然后指着卦画,用 “指陈礼” 轻点第一条阳爻:“陛下,《周易》不只是卜筮书,更是治国的‘活理’。您看这乾卦,六条阳爻对应‘君子的六个阶段’,第一条‘潜龙勿用’,说的是时机没到,要藏锋;第二条‘见龙在田’,说的是时机到了,要施为 —— 这跟陛下您统一六国的过程,一模一样啊!”
“哦?” 始皇往前凑了凑,冕冠上的十二旒擦过竹简,他却没在意,反而追问,“怎么个一样法?你给朕说透。” 他的手指轻轻按在 “潜龙勿用” 的爻辞上,玉圭的边角蹭得竹片沙沙响,眼神里满是专注,连之前偶尔会有的审视都没了踪影。
秦风深吸一口气,把乾卦的爻辞和秦代的历程绑在一起说:“陛下在邯郸当质子时,是‘潜龙勿用’—— 时机没到,只能隐忍;亲政后除掉嫪毐、吕不韦,是‘见龙在田’—— 开始施展抱负;统一六国时,是‘飞龙在天’—— 天下归心,成就大业;现在统一了,就是‘亢龙有悔’—— 要懂收敛,不能一味用强,比如北境驻军要守,不能轻易再开战,这就是易理说的‘知进退’。”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蒙恬第一个点头,往前迈了一步:“陛下!秦风说得对!北境现在能稳住,就是因为咱们没贸然进攻匈奴,而是修长城、练骑兵,这就是‘亢龙有悔’的理 —— 要是一味穷兵黩武,军粮跟不上,反而会乱!”
博士官队列里,张博士赶紧捧着《周易》拓片凑过来,眯着眼睛看乾卦:“‘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老臣以前只当是卜辞,没想到能跟治国对上!秦风先生这解读,真是通透!”
最不自在的是李斯。他站在殿角,朝笏被攥得指节发白,指甲深深掐进朝笏的木纹里,留下几道印子。他原本以为,《周易》是 “旁门左道”,秦风拿这个来,正好能说他 “用卜筮惑君”,可没想到,这人竟把卦辞跟始皇的功业绑得这么紧,连蒙恬都帮腔!他偷偷看向始皇,见陛下正弯腰盯着竹简,连腰带上的玉扣滑到腰间都没察觉,心里更慌了 —— 这是真听进去了,而且听入迷了,再想挑错,难了!
“那坤卦呢?” 始皇突然抬头,指着竹简另一页的坤卦,“乾卦说君,坤卦是不是说民?” 他的眼神里闪着期待,像学生等着先生讲课,完全没了君主的威严,倒多了几分求知的恳切。
秦风赶紧点头,手指移到坤卦的卦画 —— 六条阴爻,像层层叠叠的土地:“陛下说得对!坤卦讲‘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说的是君主得像大地一样,用‘厚德’容纳百姓,比如陛下您修郑国渠,让关中百姓有饭吃;统一度量衡,让百姓换粮方便,这都是‘厚德载物’,百姓自然会‘顺’,就像土地顺应天时而生庄稼。”
他顿了顿,特意看向文臣队列里之前反对他的几个小吏:“比如去年关中闹蝗灾,陛下您开粮仓放粮,不让百姓饿死,这就是坤卦说的‘含章可贞’—— 有德行不张扬,却能让百姓安稳,比用律法压着管用多了。”
那几个小吏赶紧点头,其中一个还小声说:“确实,去年我家乡闹蝗灾,就是靠陛下放的粮活下来的,这就是‘厚德’啊!” 这话传开,殿内的文臣们也纷纷附和,连之前跟着李斯沉默的人,都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李斯再也忍不住,往前迈了一步,双手按在朝笏上,强压着怒气开口:“陛下!臣觉得秦风是过度解读!《周易》本是卜筮书,把卦辞往治国上套,太牵强了!比如‘潜龙勿用’,要是人人都等着‘时机’,谁还会尽心做事?大秦靠的是律法,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的易理!”
他说这话时,眼神死死盯着秦风,像是要把他看穿。可秦风没慌,反而平静地反问:“李大人,您说易理虚无,那请问,去年北境旱灾,您靠律法能让天降雨吗?靠律法能让庄稼长出来吗?”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些,“陛下靠的是修水渠、调粮食,这就是‘厚德载物’;靠的是不贸然开战,这就是‘亢龙有悔’—— 这些不是虚无,是实实在在的治国法子!”
始皇抬手打断了李斯的反驳,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李斯,你别说了。秦风说得有道理 —— 律法是刚的,易理是柔的,刚柔并济,才能治住天下。就像乾卦要‘自强不息’,朕得强;坤卦要‘厚德载物’,朕得让百姓安,这样大秦才能稳。”
李斯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却没敢再说话,只能躬身退到一边,垂在身侧的手攥得更紧了 —— 他没想到,始皇竟会用 “刚柔并济” 来肯定易理,这等于承认秦风比他更懂治国!他偷偷从袖袋里摸出块小竹片,用指甲在上面刻 “乾卦”“坤卦”,心里暗记:回去就找懂《周易》的人,一定要找出这卦辞的漏洞,不能让秦风再这么得意下去!
始皇没注意李斯的小动作,反而坐在蒲团上,让秦风坐在他旁边,一起看竹简。他指着 “泰卦” 的卦画 —— 乾下坤上,像 “天在下,地在上”:“这泰卦说‘小往大来,吉亨’,是不是说百姓小损失,国家大收获,就是吉利?”
秦风点头,心里暖暖的 —— 这是始皇第一次让他坐这么近,完全没了君臣的隔阂:“陛下说得对!比如迁六国豪强到咸阳,豪强丢了原来的土地,是‘小往’;大秦少了叛乱隐患,是‘大来’,这就是泰卦说的‘吉亨’。但泰卦后面还有‘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说的是没有永远的平,也没有永远的往,陛下得记得,豪强迁来后,要给他们田宅,让他们安身,不然‘往’多了,就会‘复’,反而生乱。”
始皇听得认真,手指在竹简上轻轻敲击,节奏慢而匀:“你说得对,朕之前只想着迁豪强来稳关中,没多想他们的安置,难怪有些豪强还在偷偷抱怨。回头让李斯去办,给他们分田宅,入秦籍,让他们真正归顺。”
李斯站在旁边,听到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 —— 始皇竟让他去办 “安置豪强” 的事,这分明是认可了秦风的话,让他去补之前的漏!可他不敢反驳,只能躬身应下:“臣遵旨。”
夕阳西下时,始皇才让秦风退下,临走前特意把那卷《周易》残卷递给秦风:“这卷你拿回去,好好译,译完了给朕看。以后议事,你也来,多给朕说说易理里的治国法子。”
秦风接过竹简,心里又暖又沉 —— 暖的是始皇终于完全认可了他,沉的是李斯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他背上,他知道,这人不会善罢甘休。走出议事殿,张博士跟在他身边,笑着说:“先生,您现在可是陛下跟前的红人了!李斯再想刁难,也没那么容易了!”
秦风笑了笑,摸了摸怀里的《周易》残卷,竹片还带着殿内的温度。他抬头看向咸阳宫的方向,夕阳把宫墙染成金色,心里却清楚:这只是开始,易理治国的路还长,李斯还在等着找他的错,他得更稳才行。而殿内,李斯正拿着那块刻着卦名的小竹片,反复看着,嘴里喃喃着:“周易…… 易理…… 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知道,这些不如律法管用!”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