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器那突如其来的、指向苏妲和那本破旧笔记本的激烈反应,如同一盆冰水,将刚刚因技术突破而升起的些许暖意彻底浇灭。
仓库里的空气再次凝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沉重。
李思明手忙脚乱地调整着探测器和平板,试图分清信号来源,但那亮黄色的急促闪烁和刺耳的警报声,如同跗骨之蛆,牢牢锁定着那个方向。
苏妲的脸色已经不是苍白,而是近乎透明。
她看着那本笔记本,眼神里的惊慌几乎要溢出来,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发白。
她没有说话,但那无声的恐惧,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冲击力。
“笔记本……是那本笔记本!”林晓失声叫道,手指颤抖地指着,“光线照到它的时候,探测器才叫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从苏妲身上,转移到了那本其貌不扬、页面发黄的硬皮笔记本上。
王大叔的指控,探测器的异状,现在又加上了这本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透着邪门的笔记……线索(或者说混乱的源头)似乎越来越多,但拼凑起来的图案却愈发扑朔迷离。
沈越的大脑在经历了短暂的宕机后,再次强行重启。
逆天之人,岂能被接连不断的意外打垮?
问题越多,越要一个个解决!
当务之急,是搞清楚这本笔记的来历和内容!
她一个箭步上前,在苏妲惊恐的目光和众人紧张的注视下,一把抓起了那本笔记本。
入手的感觉冰凉而粗糙,带着陈年纸制品特有的霉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弱的油腻感。
探测器在她拿起笔记本的瞬间,警报声变得更加尖锐刺耳,LEd灯疯狂闪烁,几乎连成一片令人心悸的黄光!
“闭嘴!”沈越对着探测器吼了一嗓子,当然没啥用。
她干脆把笔记本拿到离探测器远一点的地方,果然,警报声和灯光闪烁的频率稍微降低了一些,但依旧保持着活跃状态。
“看来问题确实出在这本子上。”沈越掂量着手中的笔记本,眼神锐利,“苏妲妹妹,你认识这本笔记?”
苏妲猛地摇头,声音带着哭腔:“不!我不认识!我从来没见过这东西!沈导,你要相信我!”
“我相信证据。”沈越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现在证据指向它,也间接指向了你(接触过它)。在弄清楚之前,谁都有嫌疑。”
她这话是说给苏妲听的,也是说给仓库里所有人听的。
她拿着笔记本,走到仓库中央那张破桌子前,将其放下。
李思明抱着还在吱哇乱叫的探测器,保持着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进行“监控”。
赵猛、周铭、林晓等人也都围了过来,连阿强他们都伸长脖子好奇地看着。
沈越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笔记本的第一页。
扉页上,用狂放潦草的钢笔字写着一行字:
【观测记录 - 第七迭代 - 界面渗透加剧 - 它越来越吵了】
字迹扭曲,带着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息。
“第七迭代”?“界面渗透”?“它越来越吵”?
这都什么跟什么?
听起来像是某种科幻设定或者……精神病人的呓语。
沈越继续往下翻。
里面的内容更加混乱不堪。
大部分是密密麻麻、难以辨认的手写文字,夹杂着大量手绘的草图。
那些草图并非工整的工程图,更像是某种癫狂状态下的产物:扭曲的螺旋线、如同神经丛般蔓延的网状结构、一些难以名状的、介于生物器官和机械零件之间的诡异图形,还有无数标注着的、意义不明的符号和缩写。
文字部分更是晦涩难懂。
充斥着“频率谐波”、“现实褶皱”、“背景辐射畸变”、“认知滤网”、“载体”、“同化”、“噪音”、“寂静”……等等令人头晕目眩的词汇。
书写者似乎处于一种极度兴奋又极度痛苦的状态,笔迹时而工整,时而狂乱,有时大段文字被重重划掉,有时又在页面边缘写下更加疯狂的旁注。
“这……这写的是什么啊?”林晓看得一头雾水,只觉得那些扭曲的图形让人心里发毛。
李思明一边盯着探测器的反应,一边试图解读:“从部分术语看,涉及声学、电磁学、甚至一些量子物理和信息理论的概念……但组合方式完全不符合现有科学规范……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基于某种特定体验构建出的理论体系?或者干脆就是妄想?”
周铭摸着下巴,侦探的本能让他仔细审视着笔记的细节:“纸张是十几年前常见的款式,墨水也是老式蓝黑墨水,褪色程度符合时间。书写者应该是个左撇子,用力很重,你看这些笔迹的压痕。内容……确实像是精神障碍者的记录,但……”
“但什么?”沈越追问。
“但里面反复提到‘观测’、‘数据’、‘验证’这些词,又带着一种偏执的‘严谨’。”
周铭指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一个复杂的、如同多重漩涡叠加的图形,旁边标注着“次级界面共振峰 - 观测到三次,伴随耳鸣和短暂记忆断层”,“如果完全是妄想,很少会如此执着于‘验证’和‘记录’。”
就在这时,沈越翻到了笔记本中间靠后的一部分。
这里的笔迹相对稳定了一些,似乎书写者进入了一个相对“清醒”的阶段。
【……确认了,‘载体’是关键。非生命体承载极限太低,活性生物组织抗性太强且不稳定,唯有处于特定临界状态的‘意识容器’,才能有效降低界面阻抗,实现较稳定的信息渗透和能量交换……】
【……实验体筛选标准:精神感知敏锐度高,情绪波动阈值低,潜意识屏障薄弱……城市东部,‘旧工业区’残留的‘背景噪音’较低,适合建立初级观测点……必须小心,‘它’也在寻找,在模仿,在……学习……】
【……成功了!虽然只是碎片,但信息流确实通过了!我听到了!看到了!但那代价……不,不能停下,必须记录,必须在被完全同化之前……】
看到这里,沈越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载体”?“意识容器”?“精神感知敏锐”?“城市东部旧工业区”?
这些关键词,像是一道道闪电,劈开了她脑海中的迷雾!
她猛地抬头,看向脸色苍白的苏妲,又看向角落里昏睡的王大叔,最后目光落在了林晓身上!
胆小、敏感、能听到“合唱团”的林晓!精神感知敏锐度高?情绪波动阈值低?
还有王大叔!
他那一声能震散黑雾的怒吼,算不算一种极端的“意识容器”状态?
以及他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城郊结合部的废弃仓库,不就是属于“城市东部旧工业区”的范畴吗?!
难道……这本笔记的主人,很多年前,就在研究类似的东西?
甚至……进行过某种危险的“实验”?
而他们现在遭遇的一切,都与这本笔记,与那个所谓的“它”,以及寻找“载体”有关?!
苏妲的嫌疑,似乎并没有解除,但这本笔记的出现,却将事件的复杂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历史渊源,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层面!
“沈、沈姐姐……”林晓被沈越那灼热的目光看得心里发毛,小声问道,“你……你想到什么了?”
沈越没有立刻回答,她快速地向后翻阅笔记,想要找到更多线索。
然而,笔记的最后几页,内容变得更加破碎和混乱,大量的涂鸦覆盖了文字,仿佛书写者的理智正在彻底崩塌。
只在最后一页的右下角,用几乎力透纸背的笔迹,写着一行小字,旁边画着一个极其简陋的、像是某种标记的三角形符号,三角形中心有一个点。
【……来不及了……它们来了……标记……钥匙在……】
字迹到此戛然而止。
“它们”?“标记”?“钥匙”?
沈越盯着那个三角形标记,眉头紧锁。这个标记,她似乎在哪里见过?
一种模糊的熟悉感萦绕心头,但具体在哪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李工!”她猛地抬头,看向李思明,“能不能根据笔记里这些乱七八糟的图和描述,反向推导出什么东西?比如……那个‘标记’可能代表什么?或者,‘钥匙’可能指的是什么?”
李思明苦着脸:“这……难度太大了。信息过于主观和残缺,缺乏基准参考系。就像试图用一堆乱码拼出一篇论文……”
“试试看!”沈越不容置疑地命令,“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可能指向根源的线索!总比像个无头苍蝇一样被那黑雾撵着跑强!”
她又看向周铭:“周侦探,你人脉广,想办法查查,十几二十年前,这个区域,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奇怪的失踪案,或者与精神病院、私人研究所之类的相关传闻?重点是,有没有涉及一个左撇子的、可能从事边缘科学研究的男性?”
周铭点了点头,虽然觉得这任务也很扯淡,但还是应承下来。
最后,沈越的目光再次落回苏妲身上,语气放缓,但带着审视:“苏妲妹妹,你再仔细想想,真的对这本笔记,或者笔记里的内容,一点印象都没有?哪怕是你小时候听过的什么怪谈,或者……做过什么奇怪的梦?”
苏妲抬起头,泪眼婆娑,用力摇头:“真的没有……沈导,我发誓……我只是……只是觉得这东西让我很不舒服,很害怕……”
她的恐惧看起来真实不虚。
沈越看着那本依旧引发探测器警报的笔记,再看看惶惶不安的队友,感觉肩膀上仿佛压上了一座无形的大山。
黑雾的威胁尚未解除,内部信任危机重重,财政破产,现在又多了这本疑似记载着恐怖实验和世界真相(疯子的真相)的笔记……
她的逆天之路,不仅崎岖,还开始朝着克苏鲁风格一路狂奔了。
“行了!”沈越合上笔记本,那刺耳的警报声随之减弱了一些,“今天信息量太大了,大家都需要消化一下。李工,继续完善探测器,试着分析笔记里的能量残留。周铭,去查资料。其他人,保持警惕,尤其是……”她顿了顿,“……保管好这本笔记,没有我的允许,谁都不准再碰!”
她将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相对干净的布包好,放在了桌子中央,如同安置一颗定时炸弹。
团队成员各自散开,但气氛明显不同了。
那本安静的笔记,仿佛一个无声的漩涡,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也搅动着每个人心中的不安。
沈越走到仓库门口,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感觉前路一片黑暗,迷雾重重。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逆天之人,就算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得先扔块石头听听响,再琢磨能不能搭个桥过去!
“妈的,”她低声骂了一句,揉了揉饿得发慌的肚子,“先把明天那包工头的债要回来再说……穷,才是眼下最实际的恐怖故事。”
喜欢我在惊悚片里当制片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在惊悚片里当制片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