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八年的春天,是在格物院震耳欲聋的金属轰鸣与海军船厂此起彼伏的号子声中到来的。许昌城西,专为格物院划出的巨大试验场内,一座远比之前任何原型机都更加庞大、结构更为复杂的钢铁巨物,正伴随着锅炉的怒吼与大量蒸腾的白雾,进行着最后的调试。
马钧头发凌乱,眼窝深陷,但眼神却亮得吓人,他紧紧盯着那往复运动的活塞与飞轮,声音因激动而嘶哑:“陛下,再…再加大气压!稳住!稳住!”
张圣站在安全的观测台上,身后跟着诸葛亮、徐元等一众重臣。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台被命名为“泰山一号”的改进型蒸汽机。与之前只能运转一炷香的原型机不同,这台机器采用了多锅炉并联和全新的密封技术,目标是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动力输出。
“轰…哐…轰…哐…”
沉重的撞击声富有节奏地响起,带动着一条粗大的传动轴,轴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巨大的锻锤。随着蒸汽机的运转,那需要数名壮汉才能勉强抬动的锻锤,竟然被轻松地提起,然后重重砸下,将一块烧红的铁坯瞬间锻打成薄片。
一下,两下,三下……锻锤持续不断地起落,稳定得令人心惊。
一刻钟过去了,半个时辰过去了……“泰山一号”依旧在稳定运行,除了不断添煤加水,再无停滞!
“成功了!陛下!成功了!”马钧终于忍不住,扑到观测台边缘,挥舞着双臂,热泪盈眶。周围的匠人、学者们也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此物一成,非但锻锤,日后纺纱、织布、矿山排水、甚至驱动车辆船舶,皆可倚仗其力!此乃真正的工业之基,力量之源!”
张圣心中亦是激荡不已,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台简陋机器所蕴含的划时代意义。他快步走下观测台,来到仍在轰鸣的机器旁,拍了拍激动得不能自已的马钧的肩膀:“德衡,辛苦了!所有参与此项目者,重赏!格物院,再拨专款,用于后续改进与小型化、实用化研究!”
他转向众人,声音高昂:“自今日起,我华朝,正式迈入蒸汽时代!传朕旨意,工部即刻选址,于许昌、邺城、南皮三地,筹建皇家直属之‘动力工坊’,以此机为蓝本,先行制造,应用于军工锻造及矿山!”
\\*-\\*-\\*-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吴郡(苏州)沿海,华朝最大的海军船厂——龙江船厂,亦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周瑜与新任命的远航舰队副统领郑和,站在船坞的高台上,俯瞰着下方已然成型的三艘巨舰骨架。这三艘按照格物院新图纸建造的“探索级”帆船,长达四十余丈,采用硬木与部分铁构件混合的“铁骨木皮”结构,设有水密隔舱,桅杆高耸,风帆面积远超现有任何船只。
“郑和,你看此处,”周瑜指着船体中部预留出的一个特殊舱位,“此处,便是为将来安装小型蒸汽明轮预留的位置。虽然格物院那边尚未完全成功,但我们需未雨绸缪。”
年轻的郑和面容坚毅,目光锐利,他仔细查看着船体的每一处结构,闻言点头道:“总督大人深谋远虑。属下近日研读海商带回的零星海图,结合天文导航,对向东航行已有一些设想。东海之外若真有广袤陆地,其距离必然极远,非寻常船只与补给所能及。蒸汽之力,若真能用于船舶,实乃远航之福音。”
周瑜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舰队人员遴选、物资储备、航海训练,需加紧进行。陛下只给我们三年,时间紧迫。我拟先派数支小型快速帆船队,沿不同方向进行中短距离探索,一方面验证新船性能,训练船员,另一方面尽可能搜集更多航线、水文、气候信息,为最终的远航做准备。”
“属下明白!”郑和抱拳,眼中充满了对未知海洋的渴望。
\\*-\\*-\\*-
就在华朝因技术突破与海洋雄心而一片蓬勃之际,遥远的西方,第聂伯河畔的基辅罗斯公国,司马懿带来的东方“星火”,也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燃烧。
凭借远超当地的冶炼技术(虽然远不及华朝格物院水平,但相对于罗斯人原始的块炼铁已是飞跃)、相对先进的农耕方法(轮作、施肥)以及带来的部分谷物种子,司马懿及其家族迅速在基辅站稳了脚跟。他被当地一位颇具野心的大公伊戈尔奉为上宾,尊为“智慧长老”。
司马懿深知欲要在此地长久立足并发展势力,仅靠技术施恩远远不够,更需要文化与思想的渗透。他并未急于传播儒家经典或汉家制度,而是选择性地将一些更易于被接受的理念,包裹在“智慧”与“强盛之道”的外衣下进行输出。
“大公阁下,”司马懿操着生硬但已能达意的罗斯语,对伊戈尔说道,“一个强大的公国,不仅需要勇敢的战士,更需要统一的意志、严明的法度与稳固的传承。观乎贵邦,各部族首领权力过大,于大公之位继承亦常有纷争,此乃取乱之道。”
他巧妙地引入了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思想与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并结合罗斯的实际情况进行修饰,称之为“强者之道”与“血脉的秩序”。这深深打动了正苦于内部纷争、渴望加强权力的伊戈尔大公。
同时,司马昭等人则开始有意识地教导罗斯人更为规范的筑城技术、基础的算术知识,甚至开始尝试将部分汉字与斯拉夫语音结合,创造一种更利于书写和传播的符号体系,美其名曰“记录智慧与历史的工具”。
司马懿站在新建的、带有明显汉式建筑风格的居所窗前,望着窗外开始融雪的罗斯大地,对身边的司马昭低语:
“昭儿,看到了吗?文明的力量,润物无声。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秩序与思想的种子。假以时日,当这片土地按照我们引导的方式成长起来,它将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力量。张圣在东方缔造了他的华朝,我们,便在这西方,为他准备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手……”
东西方的文明,在张圣与司马懿这两个宿敌无意识的推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蜕变,终有一日,这两股因穿越者而加速奔流的历史洪流,将在某个未知的节点,轰然相撞。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完)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渔皇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