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深处、戒备森严的“星火”兵工厂绝密研发区内,一股炽热的激情却在悄然涌动。“燕子”小组历尽千辛万苦带回的德国军工技术资料,如同投入干涸河床的清泉,在这片隐秘的角落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然而,将图纸和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杀敌利器,其道路之崎岖,远超常人的想象。
研发区的核心,是一间利用天然岩洞扩建、灯火通明(相对而言)的实验室兼工作坊。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切削液、火药味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墙上挂满了放大的设计草图、德文公式注解和密密麻麻的中文注释。中央的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工具、测量仪器,以及几个粗糙的金属部件原型。此刻,兵工厂总工程师周厂长、“燕子”小组负责人陈致远,以及几位核心技师,正围着一个长约一米、碗口粗细的钢管状物体,激烈地争论着,人人脸上都带着疲惫、焦虑,却又异常专注的神情。
“不行!还是不行!”周厂长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零件嗡嗡作响,他指着工作台上那个布满灼烧和炸裂痕迹的钢管残骸,声音沙哑中带着沮丧,“这已经是第七次了!发射药燃烧不稳定,要么推力不足,弹体飞不出五十米就栽下来;要么瞬间压力过高,直接炸膛!再这么下去,不是武器没造出来,先把咱们自己人给报销了!”
陈致远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布满血丝,他紧盯着草图上一处复杂的药型罩结构,语气执着而急切:“周厂长,问题肯定出在发射药颗粒的均匀度和燃烧室的密封设计上!德国人的资料里提到了一种多层阻燃包覆技术,但我们现有的原料和工艺,根本达不到要求!还有这尾翼稳定装置,对加工精度要求太高了,我们手工铣出来的部件,公差太大,弹体出膛就飘!”
一位老技师愁眉苦脸地补充:“材料也是大问题。要承受高膛压,管壁就得加厚,重量就上去了,单兵根本扛不动。用薄壁钢管,又容易变形甚至炸裂……难啊!”
他们正在攻关的,正是基于陈致远带回的德国“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原理,逆向研发一种适合中国敌后战场使用的、单兵即可操作的重型近程火器——楚云飞将其暂命名为“破甲火箭筒”。理想很丰满:一种轻便、廉价、能在一两百米内击穿日军薄皮坦克和装甲车、摧毁土木工事的“大杀器”。但现实却无比骨感:缺乏高精度机床、特种钢材、稳定炸药和电子引信,仅凭“星火”厂现有的土法上马、因陋就简的条件,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一次次失败,消耗着宝贵的原材料,更考验着研发人员的信心和耐心。
消息传到鹰嘴岩指挥部,楚云飞并未感到意外,反而更加坚定了支持到底的决心。他深知,技术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亲自批示:“失败乃成功之母。勿惧挫折,集中资源,全力保障‘破甲箭’(火箭筒内部代号)项目。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所需特殊材料,列出清单,我亲自设法通过奥托渠道搞!”
在他的强力支持下,“星火”厂几乎将最好的资源都倾斜到了这个项目上。周厂长和陈致远带领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攻关。没有精密仪器,就用土办法反复测试、凭经验调整;没有合格钢材,就尝试用不同来源的铁轨钢、锅炉钢板进行热处理和强化;没有标准发射药,就自己调配黑火药、硝化棉的比例,甚至冒险试验从缴获的炮弹中拆解出来的发射药。
楚云飞也并非只是坐等。他多次冒着风险,秘密前往“星火”基地,不是催促,而是与技术人员一同研讨。他虽非工科出身,但思维敏锐,常能从实战角度提出关键问题。
“致远,你说弹体飞行不稳,除了尾翼,和发射管的长度、内壁光滑度有没有关系?我们能不能像打水漂那样,给它一个初始旋转?”楚云飞拿着一个粗糙的弹体模型,若有所思地问。
陈致远眼睛一亮:“团长,您这想法和资料里提到的膛线稳定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们目前的技术,拉出合格的膛线几乎不可能……不过,也许可以在弹体上加几道浅浅的螺旋导槽,利用部分燃气使其微旋?”
“试试看!”楚云飞果断拍板。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改进。山洞里不时传出闷响和呛人的硝烟。有人受伤,有人差点牺牲,但没有人退缩。楚云飞的信任和支持,成了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柱。他知道,一旦成功,这将彻底改变敌后战场步兵面对日军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时被动挨打的局面。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夜。陈致远在反复研究德国资料和无数次计算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放弃完全仿制“铁拳”的一次性发射管设计,改为可重复装填的、身管更长的后膛装填结构,虽然更复杂、更重,但可以更好地控制发射药燃烧,提高精度和射程,也更适合资源匮乏的根据地长期使用。同时,他根据现有条件,重新设计了更简单的冲击引信和战斗部装药。
周厂长起初强烈反对,认为这超出了现有加工能力。但在楚云飞“哪怕先造出能打响的样品,再逐步完善”的指示下,团队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优化一次性方案,另一方面集中精锐力量攻关可重复装填型号。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最新的一根加厚、内壁经过精心打磨的发射管被固定在简易支架上,一枚装有新配方延期引信和简化聚能装药战斗部的火箭弹,被小心翼翼地填入后膛。所有人员退到厚重的防护掩体后。
陈致远亲自按下电发火装置。
“嗤——轰!”
一声不同于以往沉闷爆炸的、更加尖锐悠长的呼啸声响起!只见一道炽热的尾焰从管口喷出,弹体拖着火光,以比之前稳定得多的姿态,疾速飞向百米外的预设靶标(一层叠起来的厚木板和铁皮)!
“轰!” 靶标被炸得粉碎!
短暂的寂静后,掩体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成功了!虽然这具原型机还非常粗糙笨重,精度和威力也远未达标,但它终于成功地发射并命中了目标!这意味着,最关键的技术瓶颈被突破了!
消息传到指挥部,楚云飞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立刻下令:“重奖研发团队!继续完善!重点是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和批量生产的可行性!我要在半年内,看到第一批可以投入实战的‘破甲箭’!”
喜欢穿越系列之楚云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系列之楚云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