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点了确认关闭提醒,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他没有立刻查看新登录的信息,而是站起身,从保险箱中取出一个银灰色的存储模块,插入主控台接口。屏幕上弹出加密验证窗口,他输入一串长密码,回车。
“开始吧。”他说。
老陈从后方走来,手里拿着两个隔离U盘。“音频和文档都做了三重脱敏,原始数据不联网,只调用本地副本。”
林远点头,启动投影程序。主屏幕亮起,文件夹“风眼计划”展开,三段录音、两份资金单扫描件、一份备忘录依次排列。他将第一段录音拖入分析界面,播放进度条缓慢推进。
“差额部分必须走‘补偿’名义,否则无法规避季度审计。”郑世坤的声音清晰传出。
林远暂停,放大波形图,在对话节点打上标记。“这是主观意图的直接表达。”他转向老陈,“比对一下这段录音的时间戳,能不能和会议纪要里的某次闭门会对应上。”
老陈调出日历数据流,逐项匹配。“七月三号下午四点十七分,恒正所内部风控会议,参会人员包括财务总监、法务主管和项目执行人。录音时间是当天五点零二分,地点在b座八楼会议室附近——那里有独立供电线路,监控死角。”
“不是偶然泄露。”林远低声说,“是有人刻意录下来,并且保留了元数据。”
他打开墙面白板,贴上一张新的时间轴图纸。用黑色笔标出决策节点:评估价调整、审批流程绕开董事会、资金以“补偿款”名义划转。再用蓝色标注技术痕迹:系统日志异常访问、打印机物理连接记录、外包公司服务周期。
“我们得让这些点连成线。”他说。
老陈递过一份比对报告。“两份资金单上的签名,经笔迹动态分析,与周海涛公开签署样本相似度不足百分之四十。而签章位置偏移了三点二毫米,说明是扫描后重新嵌入。”
“伪造审批流程。”林远在白板上画了个叉,“但这还不够。法院不会单凭一份假签名就认定恶意串通。”
“那就补逻辑。”老陈指着备忘录,“这份《风控评估偏差说明》里列了三次收购的实际底价,和最终成交价之间的差额比例完全一致——都是压低37%。这种统一操作模式,能证明存在预设规则。”
林远接过话:“再加上录音里那句‘你不用管谁签字,只要流程闭环’,说明他们明知违规,仍主动构建虚假程序。这是故意为之。”
他在白板中央写下四个环节:**决策—执行—审批—转移**。然后把证据逐一归类。
录音归入“决策层授意”,备忘录作为“执行依据”,假资金单属于“审批造假”,境外账户流向图则指向“资金转移”。四项环环相扣,唯独缺一环——银行端的资金验证记录。
“没有银行流水,对方可以说这只是内部讨论。”老陈说。
“所以我们不靠它定案。”林远转身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为《b-2项目违法证据链报告》。“我们要做的是建立高度盖然性,让司法机关认为,有必要启动调查令,调取核心账目。”
他开始整理目录:摘要、证据分类、可信度评级、逻辑关联图、风险提示。
每一项证据都被赋予等级。录音为A级,因其内容直接体现主观意图;备忘录为b级,虽无签章但与其他数据吻合;资金单为c级,需结合笔迹鉴定强化效力。
“薄弱点有三个。”林远在文档末尾列出,“一是录音未标明具体参与人身份;二是备忘录来源不明;三是缺少资金出境的银行凭证。”
老陈看着屏幕:“要不要加上w.Y.的背景?他被架空,又有利益冲突,可以解释为什么情报会从内部流出。”
“加。”林远打开另一份附注文件,“但这部分只能作为合理性补充,不能作为定罪依据。动机解释是为了增强整体可信度,不是证据本身。”
两人工作到上午十一点。林远将所有材料整合进pdF文档,生成可视化逻辑图谱:一条从高层指令出发的红线,穿过伪造审批、技术掩护、多层中转,最终指向境外账户。
“现在需要一个人,从法律程序角度看看这个链条能不能立住。”他说。
电话接通后不到二十分钟,周正言推荐的刑事合规专家上线。视频画面中,一位戴银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书桌前,身后是整排法律典籍。
林远共享屏幕,逐项介绍证据结构。
专家听完,沉默几秒。“你们的核心问题是来源合法性。匿名渠道获取的录音和文件,极可能被对方申请排除。”
“如果只提交经过验证的内容呢?”林远问,“比如,我们提供笔迹鉴定报告、时间戳比对结果、系统访问日志,但不提原始U盘和云盘接收过程。”
“那就可以。”专家点头,“把敏感来源剥离,对外呈现为‘基于合理怀疑,申请司法调取’的姿态。这样既守住底线,又能推动立案。”
林远看向老陈。老陈微微颔首。
“按这个方向改。”林远说。
接下来两个小时,他们重新制作提交版本。原始录音仅保留文字摘录,注明“据可靠信息源披露”;备忘录改为“内部资料显示”;资金单附上第三方鉴定编号。
最终文档命名为《证据链技术说明书》,加密上传至专案组协作平台。
林远点击发送。
进度条走到100%,屏幕显示“已送达”。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到墙边。整面墙上贴满了时间线、人物关系、资金路径。红笔圈出的关键节点像一个个锚点,把散落的事实牢牢钉在一起。
老陈站在设备区,将原始存储模块重新锁入保险箱。金属盖板闭合时发出轻微咔响。
“这回,是真的要动真格了。”他说。
林远没回头。他盯着墙上那个被重重画圈的日期——七月十九日,第一份内部情报抵达的日子。
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起来看,是一条来自匿名通道的简短回复:
“草案文件已被删除,未转发。”
林远放下手机,走回办公桌。他抽出抽屉,取出一支新的红笔,拧开笔帽,轻轻放在桌面中央。
喜欢林远的律师生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林远的律师生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