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婉潜心夯实根基之际,一个意外的机会,让“苏记咖啡”的名声再次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信州文坛耆宿,致仕多年的礼部侍郎孟老先生,在其城外的“听松别院”举办了一场春日雅集。孟老以品茗鉴画、提携后进闻名,其雅集在信州乃至周边州府的文人圈中极具声望,能得邀参与,本身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孟老先生竟给苏记咖啡坊也发来了一份请柬,指明邀请苏婉携咖啡赴会,与诸君共赏。
接到这烫金请柬时,连苏婉都感到些许意外。她与孟老素无往来,唯一的联系,或许便是之前那几位在咖啡坊品评过咖啡、为其正名的老夫子中,有两位是孟老的旧友。
“姑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娟子兴奋得脸颊泛红,“若能得孟老一句赞誉,咱们咖啡坊在文人墨客中的地位,可就稳如泰山了!”
苏婉心中亦知此机难得。她并未急于准备,而是先让铁柱仔细打听了孟老的生平喜好、平日饮茶习惯,以及此次雅集可能与会的人员。知己知彼,方能投其所好。
雅集这日,听松别院内松涛阵阵,曲水流觞。与会者皆是宽袍大袖、气质儒雅的文人名士,或抚琴,或对弈,或品评悬挂于四壁的字画。苏婉带着娟子和石猛,抬着精心准备的器具和材料到来时,不免引来诸多好奇与探究的目光。她今日依旧是一身素雅衣裙,未戴过多首饰,只发间别了一支青玉簪,通身气度沉静,倒不似寻常商贾,反像哪家书香门第出来见世面的小姐。
孟老先生须发皆白,精神矍铄,见苏婉到来,和蔼地招了招手:“苏小友来了,快请入座。老朽几位好友对你那咖啡赞不绝口,今日特请小友来,让我等老朽也开开眼界。”
苏婉从容行礼,声音清越:“孟老垂爱,晚辈荣幸之至。咖啡乃海外微物,能得诸位前辈品评,是它的造化。”
她并未立刻冲煮,而是先请众人观赏咖啡生豆、烘焙后的熟豆以及研磨好的咖啡粉,简要介绍了其来历与处理过程。随后,她才在备好的茶案前坐下,点燃小巧的红泥炭炉,架上铜壶。
整个过程,她神态专注,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美。研磨豆子的沙沙声,热水注入时的蒸腾香气,以及那逐渐弥漫开的、复杂而迷人的咖啡醇香,都成了这风雅集会上别具一格的风景。
她今日准备的,并非单一的清咖,而是三种不同风味的代表:纯粹的“清咖”以彰显本味;加入了微量橘皮粉的“橘香咖啡”以展变化;以及用细密滤网慢速滴滤、口感更为干净透亮的“手冲咖啡”。
当琥珀色的咖啡液注入洁白如玉的品茗杯时,不少人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孟老先生率先端起一杯清咖,先观其色,再闻其香,然后浅啜一口,闭目细品。良久,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赞赏:“初尝凛冽,如金石之气;细品则甘醇渐显,回味绵长,更有层层果木之香萦绕不去。妙!此物确有涤荡胸襟、激发文思之效!与茶之清逸,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连孟老都如此盛赞,其他人自然纷纷举杯。有人爱清咖的纯粹刚烈,有人喜橘香咖啡的清新别致,更有人对手冲咖啡的干净口感赞不绝口。席间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一位擅长丹青的名士更是当场挥毫,以咖啡液代墨,画就一幅写意松石图,题曰“咖啡醒墨图”,赠予苏婉,引得满堂喝彩。
此次雅集,苏婉与其咖啡,可谓大放异彩。不仅彻底奠定了咖啡在信州文人圈中的地位,“苏记咖啡”更随着这些文人墨客的诗词画作与口耳相传,声名远播,甚至传到了邻近州府。
回程的马车上,娟子依旧兴奋难抑:“姑娘,您今天真是太厉害了!连孟老都夸您呢!”
苏婉靠坐在车厢内,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唇边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名声是利器,也是负累。经此一事,苏记算是真正在信州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里,立住了脚跟。然而,站得越高,盯着的人也会越多。接下来的路,需得走得更加稳健才是。
她轻轻摩挲着腕上那对周老夫人赏赐的银镯,目光沉静而悠远。雏凤清音已动九霄,接下来,该是振翅高飞的时候了。
喜欢一品豆妃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一品豆妃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