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穿透明珠市委大楼会议中心高阔的玻璃穹顶,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而肃穆的光影。
能容纳数百人的主会场座无虚席,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全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即将在这里召开,与会者包括全市各大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分管副校长、知名学者代表,以及市区两级教育、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凝重、好奇,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关于省委书记袁泽即将推动一场力度空前的“高教改革”,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在圈内流传了数月之久。
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那份山雨欲来的压迫感,依旧让这些见惯了风浪的学界精英和官员们感到心头沉甸甸的。
会场前排,明珠大学校长正襟危坐,不时与身旁的刘一手教授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刘一手今天特意穿了一套深色西装,打着领带,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庄重,但微微蹙起的眉头和下意识摩挲座椅扶手的动作,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隐隐感觉到,这场改革,来者不善。
九点整,会场侧门打开,以市委书记袁泽为首的一行市领导缓步走入会场。
没有过多的寒暄,袁泽径直走向主席台正中的位置坐下。
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中山装,身形挺拔,面容沉静,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却自带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原本还有些细微骚动的会场瞬间鸦雀无声。
会议由分管文教卫体的副市长主持,简单的开场白后,便直接进入核心议程,请袁泽书记作动员讲话。
袁泽没有拿厚厚的讲稿,面前只放着一个茶杯和几张简单的提纲。
他调整了一下话筒,声音通过高质量的音响系统清晰地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平和,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同志们,”他开口,没有客套,直接切入主题,“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是要共同做一件关乎我市未来核心竞争力,关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根基的大事,正式启动明珠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试点工作。”
开场寥寥数语,便定下了极高的调子。台下众人屏息凝神。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
我们是直辖市,拥有着丰厚的高教资源和优秀的学术传统,这是我们的家底,也是我们的优势。”
袁泽先肯定了成绩,但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他稍稍停顿,目光再次扫过全场,仿佛要看清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
“近年来,我市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一条条列举开来,每一条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与会者的心上。
“第一,学术资源分配行政化、部门化倾向严重,‘学阀’现象突出,近亲繁殖屡禁不止。
宝贵的科研资源,没有完全流向最具创新活力、最有可能产生突破的领域和团队,而是被少数人、少数团队以各种名义把持、垄断,甚至闲置浪费!
一些真正有潜力、有闯劲的青年才俊和优秀学生,却因为缺乏话语权和‘背景’,申请不到必要的资源,项目推进困难,才华被埋没!”
台下,刘一手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感到周围似乎有不少目光若有若无地瞥向他所在的方位。明珠大学校长的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第二,学术评价体系扭曲,‘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依然存在!
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导致科研工作急功近利,浮躁之风蔓延,甚至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
一些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考核、评审、表格,真正用于潜心教书育人、探索真理的时间和精力被大大挤压!”
不少高校领导低下了头,这些问题他们何尝不知,但牵涉面太广,阻力太大,谁都怕引火烧身。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创新型、批判性思维不足!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育。
我们的课堂,能不能再多一些思想的碰撞?我们的实验室,能不能再多一些自由探索的空间?
我们能不能给那些‘不听话’、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多一点宽容和鼓励?”
这番话,让一些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授和青年教师暗暗点头。
袁泽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剖开了覆盖在高校肌体上的华丽外衣,露出了内里滋生的病灶和脓疮。
会场里安静得能听到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以及一些人粗重而不安的呼吸。
“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们侵蚀着学术生态的健康,扼杀着创新的活力,阻碍着人才的成长!
长此以往,我们不仅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甚至连现有的优势都可能丧失殆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他的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怎么办?”袁泽抛出了这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随即斩钉截铁地给出了答案,“唯有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他拿起桌上的那份《明珠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试点方案(审议稿)》,向台下示意。
“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酝酿,省委省政府已经审议通过了这份试点方案。
其核心目标,就是要打破壁垒,优化机制,激发活力,让高校真正回归育人本位,回归学术本位!”
接着,他清晰地阐述了改革的几项核心举措,每一条都直指之前提出的问题要害:
“第一,改革资源分配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竞争性的‘校级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强制所有大型设备入网,实行‘统管、共享、有偿使用’!
成立由跨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的‘学术资源评审委员会’,剥离行政部门的资源分配权,真正实现‘学术资源学术分配’!
设立面向青年学者、交叉学科和特殊人才培养的‘种子基金’、‘创新孵化基金’,保障起点公平!”
“第二,重构学术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引入小同行评议和国际评估,突出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
实施分类评价,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型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周期,鼓励‘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强化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培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大空间!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和科研实训体系,让优秀学生尽早参与前沿科研项目!我们尤其要重视少年班等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完善,给他们最适合的土壤和阳光!”
每一项举措的宣布,都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引起台下阵阵难以抑制的低声议论和骚动。
这改革的力度,远超很多人的想象!这几乎是要对整个高校现有的权力格局和利益分配模式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
刘一手放在膝盖上的手已经紧紧握成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强制设备共享?专家委员会评审?这简直是要断了他的根基!
他多年来苦心经营,依靠的就是对核心资源的垄断和对行政渠道的掌控!一旦这些被打破,他和他团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而那些平时备受挤压的青年教师和中小团队负责人,眼中则爆发出惊喜和期待的光芒。他们仿佛在漫长的黑暗隧道中,终于看到了出口的光亮。
袁泽似乎没有在意台下的反应,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推进:
“改革必然会触及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可能会有质疑,会有抱怨,甚至会有抵制。这都很正常。”
他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目光却变得无比锐利,如同出鞘的利剑,扫视着台下每一张面孔!
“但是,我要强调一点:这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可以阻挡!”
他稍稍提高了音量,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在这里,我代表市委表个态:对于改革试点,市委将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同时,也将进行最严格的督查和问责!对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单位和个人,我们要大力褒奖!
对于阳奉阴违、推诿塞责、甚至暗中阻挠改革的,无论涉及到谁,无论有什么背景,我们都将一查到底,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绝不姑息”四个字,如同惊雷,在会场炸响。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话语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和钢铁般的意志。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警告,也是一种强大的背书。
刘一手感到后背一阵发凉。他知道,袁泽这话不仅仅是说给所有人听的,更是说给他,以及他背后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听的。这是一场硬仗,躲不过,也退不得。
袁泽最后总结道:“同志们,高等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敢于碰硬,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开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他没有用慷慨激昂的语调,但那份基于理性分析的坚定和基于历史担当的豪情,却更具有感染力。
话音落下,会场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含义复杂。
有被鼓舞者的热血沸腾,有观望者的谨慎附和,也有被迫卷入者的无奈与算计。
但无论如何,改革的战鼓,已经在这一天,由市委书记袁泽亲手,重重地擂响!一场席卷全市高教系统的风暴,正式拉开了序幕。
散会后,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出会场。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各异,交谈的声音压得很低,但空气中弥漫的那种紧张、兴奋与不安交织的情绪,却挥之不去。
刘一手铁青着脸,几乎是第一个快步离开会场,连明珠大学校长在后面叫他都没有理会。
他需要立刻回去,召集核心团队,商讨对策。
而与此同时,在会场的另一个角落,陈庚院士看着袁泽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那份刚刚下发的试点方案全文,眼中闪烁着激动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他喃喃自语:“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这场改革宣言,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足以改变地貌的陨石。
波澜,已起。
接下来,将是更加汹涌的暗流,以及惊涛拍岸的碰撞。
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时代的洪流,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喜欢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