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爬上靖安营的校场,赵宸已站在高台上,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册子——那是系统解锁的“现代军事训练手册”,纸页边缘还沾着他连夜批注的墨迹。
“都有了!”他一声令下,千余名士兵瞬间立正,铠甲碰撞声整齐划一。这在三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靖安营还是群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列队时东倒西歪,喊口号都参差不齐。
赵宸翻开手册,指尖点向“队列训练法”:“今天练分列式!左右间距一米,前后距离两步!听我口令,齐步——走!”
士兵们迈着崭新的步伐前进,脚底板砸在地上发出“咚咚”的闷响,像敲着一面巨大的鼓。这是赵宸从系统里学的“标准化步伐”,要求每步75厘米,手臂摆动幅度30度。起初士兵们骂这规矩“比插秧还死板”,可练了半月后,竟发现队列齐整时,冲锋的气势都比以前猛了三分。
“停!”赵宸抬手,目光扫过队列,“种烈,出列!”
种烈应声跨步向前,他是营里最壮实的汉子,以前抡锄头能砸出坑,可练这队列总顺拐。赵宸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臂纠正:“摆臂时肘部要像折尺,别画圈。再试一次。”
种烈涨红了脸,跟着赵宸的口令慢慢摆臂,身后的士兵们屏住呼吸——换在以前,有人出错早哄笑起来,可现在,校场上只有赵宸的指令和种烈略显僵硬的动作声。这是“纪律条令”的功劳,赵宸让士兵们互相纠错时先敬礼再说问题,三个月下来,起哄的少了,帮衬的多了。
午后的体能训练更是让士兵们咋舌。赵宸搞出的“强化计划”花样翻新:负重跑时要踩着画好的白线跑,说是“培养方向感”;攀爬高墙前得先在沙地上练“战术匍匐”,手肘膝盖磨破了皮也得按“三点支撑”的规范来。
“将军,这沙子磨得慌!”有士兵嘟囔。
赵宸没说话,只脱下盔甲,趴在沙地上演示:“手肘抬离地面一寸,用小臂带动身体,这样既能躲箭矢,又省力气。”他的动作标准流畅,沙粒粘在军装上,划出一道道印子。士兵们看得心服,再没人抱怨。
更让老兵们惊掉下巴的是“沙盘推演”。赵宸让人堆了个巨大的沙堆,用石子当士兵、树枝当城墙,模拟金兵常来骚扰的狼牙口地形。
“这里是隘口,种烈带三百人埋伏,等金兵过半再突袭左翼。”赵宸用木棍指着沙堆,“剩下的人分成两队,一队佯攻吸引注意力,一队绕后抄粮道——记住,金兵粮草全靠马背驮,断了粮他们撑不过三天。”
士兵们围在沙盘旁,瞪大眼睛听着。以前打仗全靠猛冲,哪见过这么细致的盘算?种烈挠着头问:“要是金兵不上当咋办?”
“那就把佯攻变成真攻,”赵宸一笑,木棍指向另一侧,“我早留了后手,这里的矮树丛能藏人,他们退无可退。”
三个月后,禁军来合练,带队的将领见靖安营士兵列队时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整齐,还当是花架子。可一进入模拟战场,靖安营士兵就像变了个人——匍匐前进时能借着草坡隐蔽身形,冲锋时踩着统一的步点,喊杀声都比禁军齐整三分。
尤其是沙盘推演的战术派上了用场:种烈带人设伏,精准掐住金兵(由禁军扮演)的行军节奏,抄粮道的小队更是干净利落。没到天黑,禁军就举了白旗。
“这……这还是那群农夫兵?”禁军将领盯着靖安营士兵身上整齐的绑腿、发亮的甲胄,半天说不出话。
赵宸站在夕阳下,看着士兵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清楚:这新式训练不仅练出了纪律,更练出了底气。远处的炊烟升起,他仿佛已经看到,这些汉子将来守在边关时,能把金兵挡在狼牙口外,让身后的百姓安稳吃饭、踏实睡觉。
喜欢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