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昭的指尖在泛黄信纸的边角停驻良久,碎屑簌簌落下,像时间剥落的皮。
她喉间哽着一团温热,鼻尖酸胀,眼泪却迟迟没有坠下——二十二年来,她早已习惯把哭意锁进胸腔深处,化作替别人“看见”情绪的光。
可此刻,那道绿光裹着雨珠浮现时,她忽然感到一种撕裂般的清醒:六岁那年的自己蹲在水洼里,说小熊“眼睛在流汗”,而今她才明白,那是她在用童稚的方式,为痛命名。
“我不是镜子。”
她低声说,声音轻得几乎被地下室电子钟的滴答吞没,“如果我不敢痛,又怎么敢让别人看见他们的痛?”
她闭上眼,掌心仍贴着信纸上的七个字:“记得你哭过。”
奶奶不是要她坚强,是要她真实。
共情从不是单向承接,而是以己之伤,照人之苦。
若连自己的泪都不敢认,那些画在墙上的图谱,不过是一面面冰冷的反射镜。
她睁开眼,目光扫过密室门口老莫那台从不用数码的老相机——那台总对准废墟与灰烬的机器,或许也该拍一次光了。
零点十七分,电子钟跳动一瞬,林昭昭突然转身跑上二楼,推开密室的门。
水母灯在天花板投下幽蓝的光,墙面密密麻麻的情绪图谱在光影里浮动——那些用记号笔、彩铅、甚至口红画下的线条,全是她替别人“看见”的心事。
她摸出手机,指尖在联系人列表上停顿片刻,最终按下通话键:“周岩,明晚八点,心象密室。”
不等对方回应,又拨给沈巍:“把脑波仪搬到密室,要最灵敏的那台。”
最后打给老莫:“带好你的老相机,底片多备几卷——这次,拍点不一样的。”
三天后,老莫的摄影展在十九城美术馆开展。
主厅中央挂着巨幅照片:暗蓝的密室里,一道深金色光带盘旋上升,像阳光穿透云层。
照片旁的标签写着《心象》,作者栏空着,只在角落用极小的字写着:“一个记得自己哭过的人。”
某心理期刊的编辑拆开匿名邮件时,咖啡杯“当”地磕在桌沿。
附件里的脑扫描数据与“共情显形”理论模型让他的手直抖,翻到最后一页,作者栏的字迹让他眼眶发热——那是一行稚拙的铅笔字,像孩子歪歪扭扭写的:“奶奶,我现在知道了,哭不是脆弱。”
而在昭心密室的二楼,林昭昭已经连续三日闭门不出。
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有门缝漏进一线天光。
桌上摆着那只掉了眼睛的小熊,肚子里的信纸被重新折好,压在奶奶的旧怀表下。
墙上的金线在暗处泛着幽光,像道不会熄灭的印记。
楼下传来老莫的敲门声,被风声揉碎在空气里。
林昭昭靠在窗边,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这次,她看清了,镜子里的人眼里有光。
她伸手摸向门锁,又停住。
有些事,需要再等等。
等那个失语症女孩按下录音键的声音,等瑞士服务器里数据开始崩溃的警报,等所有被偷走的“心象”,都回到该在的地方。
而此刻,她只是静静坐着,听心跳声在耳边,一下,一下,像在说:我在这里。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密室顶流逃生指南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