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编城格物院,此地戒备森严,高墙环绕,唯有持特定符节者方可入内。院内并非亭台楼阁,而是一片依山势修建的作坊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哗啦啦的水轮声、以及拉动风箱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和桐油混合的独特气味。
院长老麦,此刻正蹲在一台结构复杂的木质机床旁,他那颗标志性的秃顶在炉火映照下泛着油光,粗壮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一个黄铜齿轮的咬合度。他眉头紧锁,嘴里骂骂咧咧:“娘的,这淬火的时辰差一分,硬度就天差地别!再来!”
“院长,王将军的八百里加急!”一名年轻学徒气喘吁吁地跑来,递上一支封着火漆的竹管。
老麦不耐烦地摆摆手:“没看见老子正忙着吗?放那儿!”他正为新型弩机的一个传动部件较劲,这是提高射速的关键。
学徒却站着没动,补充道:“信使说,是江陵前线最紧急的军情,庞长史吩咐,必须立刻呈报主公,并请院长您一同议事。”
“主公?”老麦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把汗,接过竹管,捏碎火漆。当他抽出绢帛,看清上面王平绘制的粗糙“吴弩”示意图和描述时,布满皱纹的脸瞬间阴沉下来,猛地站起身:“狗日的江东佬,手脚倒快!竟敢仿造老子的连弩!”
他再也顾不上那台机床,抓起图纸,对学徒吼道:“去!把弩机坊最好的几个匠师都叫到议事堂!快!”说完,他像一头被激怒的老熊,大步流星地冲向格物院核心区域的那座三层砖石小楼——刘封特设的“军机阁”。
军机阁内,刘封和庞宏早已在座。庞宏正在快速浏览其他文书,而刘封则站在一幅巨大的荆襄地图前,目光深邃。王平的急报他已然看过,技术扩散的风险,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清楚。
“主公!庞长史!”老麦人未到,声先至,砰地推开门,将那份急报和图纸拍在桌上,“瞧瞧!江东那帮孙子,弄出这破烂玩意儿来恶心人!”
刘封转过身,神色平静,并无老麦预想中的震怒。他拿起那张粗糙的示意图,仔细看了看,反而微微颔首:“虽是仿制,形神不足三四分,但能在这短短时日内做到如此,江东工匠,亦不可小觑。”
庞宏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镜片,冷静分析:“主公所言极是。然此风不可长。今日能仿弩,他日若‘龙息’或其他利器残骸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王平将军建议加速迭代并严查泄密,确是当务之急。”
“光防不行,还得攻。”刘封走到窗前,望着格物院中忙碌的景象,“我们要跑得更快。麦院长,连弩的改进,进度如何?”
提到本行,老麦立刻来了精神,唾沫横飞地汇报:“回主公!第二代连弩的样机已试制成功!主要改进了三点:一是用上了新淬火法的钢片做弩臂,劲道加了两成,射程远了二十步;二是用了主公说的那个‘标准化’法子,关键零件尺寸统一了,坏了能直接换,不用老师傅慢慢修;三是改进了箭匣,装填快了不少。就是……”他挠了挠光头,“就是这射速,还想再快些,卡壳的毛病也还得再琢磨。”
“不够。”刘封摇头,“江东既已入门,以其工匠底蕴,改进速度不会慢。我们要的,是让他们永远追不上的代差。除了射速和可靠性,能否在弩箭本身上做文章?比如,制造一种更轻、更硬、飞得更稳的箭矢?或者,研发一种小型、可单兵携带,却能击穿重甲的弩?”
老麦听得眼睛发亮,又有些为难:“轻而硬的箭矢……得找新木料或者竹子,还得改进箭头形状。单兵破甲弩……这力道要求可就大了,结构和材料都得大改。”
“需要什么,尽管提。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障格物院。”刘封语气斩钉截铁,“庞长史,你协调各方,确保麦院长所需。另外,立刻制定更严格的保密条例,所有涉及军械研发的工匠,一律集中管理,家属优抚,但行动受限。图纸分拆保管,核心工艺仅限少数人掌握。”
“宏明白。”庞宏立刻记录,“会同法曹,三日内出台新规。”
刘封又看向老麦:“除了改进,还要想着反制。江东既用仿弩,我们能否造出一种盾牌或甲胄,能有效抵御这种弩箭?或者,在战术上如何针对其射程近、精度差的弱点?”
老麦拧着眉头,用力思考着:“盾牌加厚加铁皮肯定行,但太重了……甲胄的话,得用更好的铁……战术嘛,”他忽然一拍大腿,“有了!他们的破弩射不远,咱们可以在阵前多设障碍,或者训练士卒听声辨位,他们弩机卡壳声音大,趁他卡壳的时候冲上去砍他娘的!”
刘封闻言,露出一丝笑意:“这些都是方向。麦院长,格物院的任务很重,不仅要造出更好的矛,也要铸就更坚固的盾。这是另一场战争,无声,却同样决定生死。”
“主公放心!”老麦挺起胸膛,黝黑的脸上满是斗志,“俺老麦别的不行,就跟这些铁疙瘩木头片子较劲!江东那帮学徒工,想跟俺们祖师爷比?做梦!俺这就回去,带着小子们连夜干!”
看着老麦风风火火冲出去的背影,庞宏轻声道:“麦院长赤子之心,技艺精湛,实乃我军之福。”
刘封目光重新投向地图上的江陵,语气深沉:“技术之争,本质是国力与智慧之争。传令给王平和丁奉,在战场上,不必吝啬新装备的使用,但务求歼敌彻底,不留残骸。我们要用实战,告诉孙权和天下人,仿造,永远只能拾人牙慧。真正的利器,源于不断的创造。”
军机阁内的决议,化作一道道命令,迅速传遍龙编乃至交州各地。更多的资源向格物院倾斜,更严的保密措施开始执行。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未来战场主导权的“匠人之争”,在长江烽火的映照下,悄然拉开了序幕。老麦和他的工匠们,将在灼热的炉火与飞溅的铁花中,为潜龙势力锻造着通往胜利的基石。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封御三国:潜龙问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