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的第七天,药铺的屋檐下已经挂起了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青禾坐在炉边,手里纳着鞋底,线穿过厚厚的棉布,留下均匀的针脚。炉上煨着的药罐咕嘟作响,当归和黄芪的气息混着炭火的暖意,在屋里弥漫开来,驱散了窗外的寒气。
“青禾,药好了没?”晚晴抱着一卷书稿从里屋出来,鼻尖冻得通红。她刚把新补的《南北草药图谱》誊抄完,纸页上还带着墨香。“苏先生说这剂‘固本汤’得慢火煨足两个时辰,我守着看了半天,胳膊都冻僵了。”
青禾放下鞋底,揭开药罐的盖子,乳白色的药汤泛着细密的泡沫:“差不多了,再焖一刻钟就能滤出来。”她往炉里添了块木炭,火星子“噼啪”跳起来,映得两人脸上都暖融融的。“阿木呢?不是说去张婆婆家借筛子吗?怎么还没回来?”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阿木的声音,带着风雪的寒气:“我回来啦!”他推门进来,身上落满了雪,像个圆滚滚的雪球,手里却紧紧攥着个竹筛,筛子上还盖着块布,“张婆婆给了些新炒的南瓜子,说让咱们围炉时吃。”
晚晴赶紧接过筛子,笑着拍掉他身上的雪:“看你冻的,快过来烤烤火!”阿木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凑到炉边,目光落在晚晴手里的书稿上:“图谱抄完了?快让我看看!”
书稿摊在桌上,字迹娟秀,绘图精细——有青禾画的北方当归,根须虬劲;有晚晴补的江南茯苓,菌核饱满;还有苏文轩批注的药性,墨迹沉稳。阿木翻到浙贝母那页,见旁边画着个小小的竹篮,篮沿缀着紫苏花,忍不住笑了:“这不是我给你编的那个篮子吗?”
“是啊,”青禾拿起书稿,指尖拂过那朵紫苏花,“晚晴说,得把咱们药圃的故事也画进去,才算是完整的图谱。”
正说着,苏文轩披着蓑衣从外面进来,手里提着个油纸包:“周大夫托人送的干姜到了,今年的品相好,我挑了些个头大的,留着开春配药。”他把油纸包放在柜台上,看到桌上的书稿,眼里露出赞许,“抄得真整齐,等过了年,让货郎送到县城刻印,也好让更多大夫参考。”
晚晴眼睛一亮:“真能刻印?我在苏州府时,见过书坊刻印医书,要是咱们的图谱能传出去,说不定能帮到更多人。”阿木也跟着点头:“我来编书套,用最结实的竹篾,保证经得住磨损!”
青禾给每人倒了杯药茶,当归的微苦混着红糖的甜,在舌尖化开:“苏先生,您看这图谱里的炮制方法,要不要再添些?比如白术土炒时,用哪种土最好?”苏文轩沉吟道:“可以加,就写‘取灶心土,炒至白术表面挂霜’,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法子,比普通黄土更能健脾。”
炉火烧得旺,南瓜子在筛子里散发出焦香。阿木剥着瓜子,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李婶家的孙子说想学编竹器,我答应开春教他,到时候让他给药铺编些药篓,比买的结实。”晚晴笑着接话:“我也带了两个苏州府的学徒,等雪化了让他们来药圃学学,北方的药材种植,他们还真没见过。”
青禾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心里暖融融的。窗外的雪还在下,簌簌地落着,像在给屋里的热闹伴奏。她想起三年前刚到村里时,自己还是个连药碾子都转不动的姑娘,如今却能和大家一起编着图谱,守着药铺,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身边这些可亲可敬的人。
“说起来,”苏文轩喝了口药茶,“明年开春,咱们把东头的荒地开出来,多种些浙贝母和白术,周大夫说县城药铺的订单都排到秋收了。”阿木立刻接话:“我去请王大爷的牛来耕,保证把地翻得平平整整!”晚晴也道:“我带来的石斛种苗该移栽了,得搭个暖棚,青禾你帮我看看选址?”
“好啊,”青禾笑着点头,“就选药圃南边,背风向阳,适合石斛生长。”
夜深时,雪终于停了。阿木去灶房热了些馒头,晚晴把书稿收好,苏文轩则在整理药材。青禾坐在炉边,看着跳跃的火苗,突然觉得,这寒冬腊月的夜晚,竟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踏实。有暖炉驱寒,有药香安神,有故人相伴,有说不完的家常,还有那些正在慢慢生长的希望——像炉子里的炭火,看似安静,却积蓄着燎原的暖意。
阿木端来热馒头,给每人递了一个:“快吃,还是热的。”青禾接过馒头,咬了一口,麦香混着药茶的气息,在嘴里漫开。她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雪地里泛着银辉,像铺了层厚厚的棉絮。
“等雪化了,”青禾轻声说,“咱们去后山采些松针,晚晴说茯苓菌种喜欢松针铺的底土。”阿木点头:“我再编个大竹筐,装松针正好。”晚晴笑着补充:“还得带上图谱,把松树林的地形画下来,明年好找。”
苏文轩看着他们,眼里的笑意像融化的春水:“好,都记着。”
炉火渐渐转弱,药香却愈发醇厚。青禾知道,这个冬天不会冷了,因为他们的心紧紧靠在一起,像药圃里的药材,根连着根,在岁月里扎得更深,长得更旺,终将在春天里,绽放出最动人的芳华。
喜欢蚀灵玄途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蚀灵玄途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