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平稳地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舷窗外,熟悉的亚热带阳光扑面而来,与北京冬日的干冷形成了鲜明对比。何雨柱走出舱门,深吸了一口湿润温暖的空气,心中那份从四九城带回来的、沉甸甸的感慨,渐渐被一种归位的踏实感和新的紧迫感所取代。那本意外获得的《何氏食单》复印件,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他的随身公文包里,却仿佛有千斤重,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几页泛黄的菜谱,更是“何记”的魂之所系,是他未来道路的航标。
车队驶离机场,汇入繁华的都市车流。何雨柱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让司机开往“何记”总部。他需要立刻召开一次核心会议,将此次北行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尽快转化为“何记”下一步的行动纲领。
半小时后,“何记”顶层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娄晓娥、何晓、欧阳文山、张律师、郑总、墩子师傅等核心成员悉数在座。气氛不同于往日的严肃,带着一丝期待与好奇。大家都已风闻何雨柱此次北京之行收获颇丰,尤其是那本传说中的“祖传菜谱”。
何雨柱没有寒暄,直接走到会议桌首位,将那份《何氏食单》的复印件轻轻放在桌上。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此。
“这次回北京,”何雨柱开口,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去了些老地方,见了些老面孔,也拿回了这个。”他用手拍了拍那叠复印件,“这是我父亲,可能还有我祖父,一笔一划记下来的东西。里面没什么山珍海味,就是些最普通的家常菜,烩三鲜、醋溜白菜、红烧肉……但每道菜后面,都写着选料、刀工、火候的讲究。”
他环视众人,目光深邃:“我们‘何记’从香港走到伦敦、星洲,盘子越做越大,菜越做越精,但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何记’的根,到底在哪里?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是米其林的星星?还是纳斯达克的代码?”
他自问自答,语气斩钉截铁:“都不是!‘何记’的根,就在这本土菜谱里!在对待每一样普通食材的敬畏心里,在掌握火候分毫的笨功夫里,在让街坊四邻吃得安心、吃得舒坦的本分里!”
他拿起菜谱,翻到“烩三鲜”那一页,指着上面的备注:“大家看,这里写着,‘笋要取嫩尖,肉需薄切,火候是关键,汤要清而鲜’。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我父亲记了一辈子,我也做了一辈子。这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创新,怎么融合,怎么迎合高端市场,这没错!但我们不能忘了,创新的基础是传承,融合的前提是本色,高端市场的基石是老百姓的口碑!”
何雨柱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尤其是年轻气盛的何晓,脸上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所以,”何雨柱提高声调,做出了战略部署,“我决定,从今天起,‘何记’进入‘守正创新,深耕根基’的新阶段!具体做三件事!”
第一,启动“何记本源味道复兴计划”。 由墩子师傅挂帅,抽调各店顶尖厨师,组成“本源味道研发小组”,以这本《何氏食单》为蓝本,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对“何记”最经典的二十道家常菜进行“味道回溯”和“工艺提纯”。不是简单复刻,而是要找出其中蕴含的技艺精髓和风味逻辑,制定出超越时代的、更加极致的标准。何雨柱亲自定下目标:“半年内,我要让‘何记’任何一家店做出来的红烧肉,都比这本菜谱上记载的,更香、更糯、更见功夫!要让最简单的醋溜白菜,吃出殿堂级的层次感!”
第二,升级“何记餐饮管理学院”为“何记饮食文化传承中心”。 不仅培养厨师,更要系统研究中华饮食文化,将《何氏食单》以及“何记”数十年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可教学、可传承的体系化教材。中心将面向社会开放部分课程,举办“民间厨艺寻访”活动,挖掘散落在各地的烹饪高手和濒临失传的技艺。何雨柱强调:“我们要让‘何记’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和‘传承发动机’,而不仅仅是一个餐饮集团。”
第三,优化“何记味典”子品牌战略,打造“国民厨房伙伴”。 何晓负责,将“何记味典”的发展重心,从追求SKU数量和渠道覆盖,转向“品质极致化”和“场景深度化”。利用中央厨房和供应链优势,开发一系列操作极简、味道地道的“大师级”家庭快手菜料理包和复合调味料,让普通家庭也能轻松还原“何记”经典味道。同时,与大型商超、生鲜平台合作,开设“何记味典·家庭厨房体验区”,提供烹饪指导和美食沙龙服务,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何雨柱指出:“‘何记’的未来,不仅要征服米其林评委的味蕾,更要占领亿万家庭厨房的灶台!”
这三项部署,清晰地勾勒出“何记”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向内深耕,回归味道本源;向下扎根,服务更广阔的市场;向上引领,承担文化传承使命。 这完全跳出了之前与北方势力纠缠的攻防思维,站到了一个更宏大、也更坚实的价值高地上。
会议结束后,何雨柱单独留下了何晓。
“晓儿,”何雨柱看着儿子,语重心长,“以前,我总催着你开拓、创新、上市,觉得那样才是发展。这次回北京,我明白了,企业就像一棵树,创新是枝叶,可以伸向天空,但传承是根系,必须扎进泥土。枝叶再茂盛,根烂了,树就倒了。接下来的‘本源味道’计划和‘味典’升级,是苦活、累活,可能没有开店上市那么风光,但这是‘何记’能不能再活一百年的根基。你明白吗?”
何晓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爸,我明白了!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会沉下心来,把‘味典’做好,把根扎深!”
看着儿子成熟稳重的样子,何雨柱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新的战略迅速转化为行动。 “何记”上下掀起了一股“回归厨房、打磨手艺”的热潮。墩子师傅带着研发小组,闭关攻坚,反复试验;何晓奔波于各地的中央厨房和超市货架,优化产品体验;欧阳文山则策划了一系列“寻找失传的味道”、“何记大师教你做家宴”的线上线下活动,品牌形象愈发亲民和厚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何记”潜心修炼内功之际,市场格局正在悄然生变。欧阳文山监测到,几家依托互联网资本快速崛起的新式餐饮品牌,开始大举进军预制菜和调味品市场,以其强大的线上营销和渠道能力,对“何记味典”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北方那股势力似乎也并未完全偃旗息鼓,只是转变了策略,开始通过扶持“何记”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进行新一轮的围剿。
一场围绕“国民厨房”的新战役,已然暗流涌动。
深夜,何雨柱再次独自登上太平山顶。脚下是璀璨的香江夜景,手中是那本《何氏食单》。他深知,选择了“守正”与“深耕”,就意味着选择了更漫长、更艰辛的道路。未来的竞争,将是产品力、文化力和耐力的终极比拼。但他心中充满平静与信心。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是穿越时空的味道密码,是“何记”生生不息的灵魂火种。
薪火相传,路在脚下。这一次,“何记”将不再仅仅是一艘追逐风口的快船,而要成为一座根基深厚的灯塔,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中式餐饮前行的方向,也为无数家庭厨房,带去温暖而恒久的美好滋味。真正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书写。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