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之后,宋濂便正式成了定北王府的第一位谋士。
接下来的几日,王府书房的灯火,几乎夜夜不熄。
萧济安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与宋濂一起,反复推敲、完善着那份“科举改革方案”。
萧济安以前世的眼光和政治手腕,为改革定下大的框架和方向。
而宋濂则以其深厚的经义功底和对官场积弊的深刻理解,为这份框架填充血肉,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语境,也更具操作性。
王若薇则担起了“后勤”的职责。
她每日亲自下厨,为两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在他们争论不休时,送上一壶清香的茶水,在他们熬到深夜时,为他们披上一件御寒的衣裳。
看着自己的丈夫与那名才华横溢的谋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殚精竭虑,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这份经过反复推敲的改革方案,最终凝练为两把利剑,直指科举制度的两大要害。
第一把剑,名为“破格”——在传统的经义考试之外,增设“策论”一场。策论,不考经义,只考实务。
考题可以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如何增加朝廷税收,如何应对北境边防。
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却为那些没有家学渊源,却拥有实干之才的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真正的希望之门。
第二把剑,名为“公平”——全面推行“糊名誊录”之法。
将所有考生的姓名、籍贯在批阅前尽数遮盖,再由专人重新抄录试卷,呈送考官。
这一招釜底抽薪,旨在斩断考官与考生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私人联系,让家世背景在批阅环节彻底失效。
一为破格,一为公平。这两项改动,看似只是技术调整,实则如一把锋利的尖刀,要将盘根错节的世家利益与僵化的取士规则,一同切开。
但一份完美的方案,并不能保证成功。
他还需要盟友。
第一个盟友自然是他的岳父,当朝丞相王道。
相府书房内,王道拿着那份已经修改了十几遍的改革方案,一言不发,看了足足有半个时辰。
“岳父大人以为,此计……可行否?”
萧济安有些紧张地问道。
王道缓缓放下方案,那双浑浊的老眼中精光一闪。
“好计。”
他吐出两个字,“此计之妙,在于它并非全盘推翻,而是在祖宗之法上‘添砖加瓦’。如此一来,那些老顽固们,便失了最强的口实。”
“但,”他话锋一转,
“你莫要小看了此事推行的难度。你动的,不是礼部,不是太子,而是天下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基!他们会像被踩了尾巴的疯狗一样,联合起来将你撕成碎片。”
“济安明白。”
萧济安点了点头,“所以,我需要岳父大人的帮助。”
“老夫会帮你。”
王道点了点头,“朝中,尚有几位不愿与东宫同流合污的老臣,我会去说服他们。但光有我们还不够。你还需要一把更锋利的刀。”
萧济安心领神会:
“岳父说的是……御史台?”
“不错。”
王道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你需要一个由头,一个让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朝堂上,将这份方案抛出来的由头。而最好的由头就是一场弹劾。”
这番话,与萧济安之前的谋划不谋而合。
从相府出来,萧济安又恰巧在街上,遇到了他的好盟友,六皇子司马懿。
“五哥,几日不见,气色越发好了。”
司马懿依旧是一副热情洋溢的模样。
“是吗?”
萧济安故作苦恼地叹了口气,“我倒是觉得,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哦?五哥何事烦忧?说与小弟听听,看我能不能为你分忧。”
司马懿立刻来了兴趣。
“还不是礼部那摊子事。”
萧济安压低了声音,
“我奉父皇之命,去整理历年科举的旧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科举之中,竟藏着如此多的龌龊!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简直是触目惊心!”
他将自己准备好的一份简化版的舞弊证据,塞到了司马懿手中。
司马懿看完,脸上立刻露出了义愤填膺的神色,心中却乐开了花。
来了!
鱼儿终于要咬钩了!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五哥,此事关系国本,绝不能姑息!你打算怎么做?”
“我……”萧济安面露难色,“我人微言轻,孔尚书又是太子的老师……我怕……”
“五哥怕什么!”
司马懿拍着胸脯,大包大揽地说道,
“你忘了我上次跟你说的?御史台!用御史台的疯狗去咬他们!
此事交给我,我认识几位都察院的御史,个个都是不畏强权的铁骨忠臣!我这就去联络他们,明日早朝定要让这群国之蛀虫,无所遁形!”
“如此……多谢六弟了!”
萧济安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情。
两人依依惜别。
看着司马懿远去的背影,萧济安神情变得意味深长。
翌日,早朝。
天武大帝高坐龙椅,神情一如既往的威严。
百官奏事,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
就在朝会即将结束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维,突然出列。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臣要弹劾礼部,玩忽职守,结党营私,败坏我大夏取士之道,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的一下落在了文官之首,礼部尚书孔文正的身上。
孔文正苍老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滔天的怒火。
“张维!你血口喷人!”
他气得胡子都在发抖,“我礼部掌管科举百年,为国抡才,何曾有过玩忽职守之说?!”
“孔大人莫急。”
张维冷笑一声,“本官既敢弹劾,自然是有证据!”
他话音刚落,又有数名御史同时出列,齐声附和:
“臣等,附议!”
这些人正是司马懿为萧济安找来的刀!
太子朱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朝堂之上,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所有人都争论不休,将矛头对准礼部和东宫之时,那个一直被众人遗忘的定北王萧济安,缓缓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走到大殿中央,所有争吵声,都因为他的动作而渐渐平息。
“父皇,各位大人。”
他先是对着龙椅和百官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
“礼部是否有罪,儿臣不敢妄议。但儿臣这些时日,在整理科举旧档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草拟了一份‘科举增补之策’,斗胆请父皇与各位大人御览。”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由太监呈了上去。
“儿臣以为,科举之弊,不在于人,而在于制。与其互相攻讦,不如思变图强。”
喜欢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