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长安清余孽
摄政王府的晨雾还未散,慕容芷已带着影卫站在书房外。她手里攥着一份名单,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 上面记着魏忠贤的十二名核心旧部,皆是京畿禁军中的校尉,昨夜刚查到他们藏在长安城南的一处旧宅,正密谋勾结陇西节度使。
“人赃并获了?” 赵正推开房门,接过名单扫过一眼,“领头的是前禁军副统领周迁?”
“是。” 慕容芷点头,声音冷冽,“昨夜影卫突袭时,他们正在烧毁联络密信,幸好萨琳娜提前布了眼线,截下了半封残信,上面写着‘三月初三,陇西兵至潼关’。”
赵正将残信展开,泛黄的纸页上 “陇西” 二字墨迹未干。他抬头望向窗外,长安的宫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 少帝年幼,太后无措,这些旧党竟还想借藩镇之力颠覆局面。“传我令,即刻逮捕周迁等人,当众审判,让长安百姓看看,通敌叛国的下场。”
巳时三刻,长安西市的刑台上,周迁被押上台。萨琳娜当众宣读残信内容,百姓们的怒骂声瞬间淹没了刑台,石块、烂菜纷纷砸向周迁。周迁仍在嘶吼:“赵正!你篡权乱政,我等是为唐室尽忠!”
“为唐室尽忠?” 赵正走上台,声音掷地有声,“魏忠贤软禁少帝时,你为何不站出来?张邦昌搜刮民脂时,你为何不阻拦?如今勾结陇西藩镇,想让长安再陷战火,这就是你所谓的‘尽忠’?”
百姓们的怒火更盛,周迁被骂得哑口无言。随着一声 “斩”,刽子手手起刀落,刑台下爆发出欢呼。赵江月站在人群后,看着父亲从容镇场的模样,忽然明白 —— 所谓 “摄政”,不仅是掌权,更是要替天下人辨是非、讨公道。
这边刑场刚散,苏琬琬就匆匆赶来,手里的账册皱了边角:“摄政王,长安旧勋李嵩抵制‘一条鞭法’,不仅隐匿千亩田产不交税,还煽动周边农户抗粮,说‘只认祖制,不认新政’。”
李嵩是前朝国公后裔,在长安旧贵中颇有威望,他一抗税,不少农户都跟着观望。赵正沉吟片刻,对苏琬琬道:“你先派人去查他隐匿田产的实证,柳萱那边,让她带医女去李嵩辖下的村落,给百姓治病、发粮种 —— 百姓要的是安稳,不是跟着旧贵起哄。”
柳萱接到命令时,正带着医女给流民施药。她立刻挑了二十名得力医女,备好草药和新粮种,往李嵩的封地去。刚到村口,就见几个农户蹲在路边叹气,说李嵩威胁他们 “敢交新税,就收回田地”。柳萱蹲下身,递过粮种:“这是西域来的耐旱粮种,种下去能比旧粮多收三成。摄政王说了,新税法只收十税一,比李国公收的苛捐杂税轻一半,你们若信我,就先种粮,后续的事,有摄政王撑着。”
农户们半信半疑,却还是接了粮种。次日,柳萱又带着医女给村里的老人治病,李嵩派来的管家想阻拦,却被围上来的百姓赶走 —— 谁也不愿把送医送粮的人赶走。
三日后,苏琬琬查到了李嵩隐匿田产的实证:不仅有千亩良田,还有两处盐矿私采牟利。赵正下令将实证张贴在长安各坊,百姓们才知李嵩的贪婪,纷纷主动交粮。李嵩见大势已去,只能捧着田契去户部认罪,被削去爵位,贬为庶民。
处理完长安旧党,赵正召来核心成员议事。萨琳娜递上陇西的最新情报:“陇西节度使马坤已收到周迁的密信,正集结兵马,看样子真要在三月初三攻潼关。” 苏琬琬补充道:“江南的旧贵也在暗中联络,想等陇西动手时,在江南掀起乱局,阻挠新政推行。”
赵正铺开舆图,指尖划过陇西、江南:“慕容芷,你率三万范阳军去潼关,务必守住门户;萨琳娜,派影卫潜入陇西,策反马坤麾下的将领;苏琬琬,江南的新政先缓一缓,重点调运粮草支援潼关;江月,你随我留在长安,处理政务,顺便盯着京畿禁军的动向。”
赵江月挺直腰板:“孩儿明白!” 他看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忽然觉得,父亲正在用一步步的部署,将天下牢牢握在手中 —— 那些旧势力的反扑,不过是新时代开启前的最后风浪。
深夜,摄政王府的灯火仍亮着。赵正独自看着舆图,想起成为摄政王时的誓言 ——“非为权位,只为安稳”。如今长安清余已毕,陇西、江南的乱局虽未平,却已有了应对之策。
(第二百四十七章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