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帮爹爹护漕渠
漕渠南段的田埂上,护渠队的百姓正挥着锄头挖排水沟。张老汉把锄头往土里一扎,抹了把汗对身边的年轻人说:“按老梅先生教的法子,沟深一尺、宽半尺,正好能把雨水引去漕渠,麦子就不怕淹了。”
赵江月蹲在一旁,手里捧着小本子,认真记下 “排水沟:深一尺、宽半尺”,笔尖顿了顿,又画了个小小的麦穗 —— 是柳萱教他画的,说这样记更清楚。“张爷爷,我画得对吗?等会儿拿给娘看,她会不会觉得我厉害?”
张老汉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头:“对!比俺家娃子画得好!蓁蓁姑娘要是看到,定夸你是护漕的好苗子。”
不远处,赵正和老梅正查看排水沟的走向。老梅指着手记上的漕渠地形图:“高公当年就说,南段地势低,雨季容易积水,现在挖了排水沟,既能护麦子,又能防止雨水倒灌进暗渠,一举两得。”
赵正点头,目光落在田埂上的麦子:“等秋收了,就把新麦先供奉到祠坛,让蓁蓁和高公也尝尝漕渠边种出的粮。”
柳萱这时提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茶水和馒头。她先给护渠队的百姓递了水,再走到赵正身边,擦去他脸颊的泥点:“萨琳娜派人来说,商栈今日卖了好多西域特产,百姓们买完还去祠坛祭拜,说要谢谢姐姐和高公护着漕渠,才有这么好的日子。”
“百姓心里都有数。” 赵正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刚才路过祠坛,见有妇人带着孩子在供桌前放花,说要让娃子记住护漕的英雄,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赵江月跑过来,举着小本子给柳萱看:“柳姨姨,我记下排水沟的尺寸了,还画了麦穗!老梅爷爷说,等我学会了,就能帮爹爹护漕渠了。”
柳萱接过本子,指尖拂过歪扭的字迹和可爱的麦穗,眼眶微热:“姐姐要是看到,定会高兴的。你看,这本子上记的不仅是尺寸,更是你要护漕的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午后,萨琳娜的商栈前挤满了人。西域伙计正给百姓们展示新到的葡萄干,旁边的粮摊前,漕工们正把漕渠运来的新粮分给百姓。“这粮真饱满!” 一位大娘捧着粮食笑,“多亏了赵大人和柳娘子护着漕渠,还有蓁蓁姑娘当年打下的底子,咱们才有这么好的粮吃。”
柳萱站在商栈门口,看着热闹的景象,对赵正说:“姐姐当年护漕,就是想让百姓能安稳过日子,现在总算实现了。祠坛里的丈量尺、草图册,每天都有人来看,孩子们还围着小木船问是谁雕的,我就跟他们说,是蓁蓁姑娘的儿子,以后也要护漕渠。”
赵正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暖意:“蓁蓁的心意,咱们替她守着;江月的传承,咱们陪着他长大。往后的漕渠,有护渠队、有百姓、有江月,定会一直安稳。”
老梅带着赵江月走进祠坛时,主殿里正有几位老人在翻看高力士的手记。孩子走到供桌前,轻轻拿起小木船:“娘,今日我学了挖排水沟,还记了笔记,以后我会跟爹爹、柳姨姨一样,把漕渠护好。”
夕阳西下时,护渠队收工了,百姓们扛着锄头往家走,嘴里哼着漕工号子。赵正、柳萱牵着赵江月,走在漕渠边 —— 排水沟蜿蜒着通向漕渠,麦子在晚风里晃着绿浪,祠坛的灯笼渐渐亮起,映得供桌上的旧物格外温暖。
“爹爹,明天我还来帮着护漕渠好不好?” 赵江月仰头问,颈间的梅花玉佩轻轻晃。
“好。” 赵正弯腰抱起孩子,“以后的漕渠,还要靠江月多费心呢。”
柳萱望着两人的身影,又看向祠坛的方向,轻声说:“姐姐,高公,你们看,漕渠安稳,百姓安乐,护漕的薪火,正一代代传下去呢。”
(第一百五十一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