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转向向皇后,目光深邃,如同在传授一条至关重要的治国秘钥:
“皇后,你可知这其中深意?”
他自问自答,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以此等精美典籍流传外域,其利有三:”
“其一,经济之利。此等精品,价值远超寻常货物,以之易回良马、皮毛、香料,所获颇丰,且不落‘与商争利’的口实。”
“其二,文化之利。更重要的,是这潜移默化之功!吐蕃僧侣手持我朝所印经卷,辽国士子研读我朝颁赐史书,天长日久,他们心中所认同的佛法正统、史观源流、乃至文字标准,将由谁而定?”
他顿了顿,强调道:“经义若有歧义,以谁家的注疏为准?典籍若有讹误,以哪个版本为范?这‘释经权’、‘校雠权’,便悄然握于我等之手矣!此乃‘文化之锚’,定其心志于无形!”
“其三,声望之利。此举彰显我朝文治之盛,技艺之精,使四方仰慕,万国来朝,非止于武力威慑,更在于文明吸引。”
赵顼的这番话,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贸易”或“赏赐”范畴,直指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软实力的构建与输出。
他清晰地认识到,书籍,尤其是代表最高水准的典籍,是比刀剑更为持久、更具渗透力的武器。
巡视完毕,离开作院时,赵顼特意停下脚步,对向皇后郑重嘱托:
“皇后,内廷制造,尤以此书籍印刷一事,关乎国运,乃重中之重。你素来心细,此事交由你总揽,朕才放心。
用料务必顶尖,工艺务必精益求精,不可有丝毫懈怠。此业,必将日益壮大,成为我朝一大支柱。”
他的信任和期许,让向皇后深感责任重大,她肃然应道:“官家放心,臣妾必当尽心竭力,督率上下,不负重托。”
翌日,正月初六,一道旨意从内廷发出:念内廷书籍作院工匠人等,年节期间恪尽职守,功绩卓着,特旨赏赐,加发一个月俸禄,所需银钱,由内承库支取。
这道旨意,看似寻常的恩赏,实则意义非凡:
体现了赵顼对印刷业的极度重视:他用自己的“私房钱”(内承库)直接奖励,表明此事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
激励了核心工匠:直接的经济奖励,最能激发工匠的积极性和归属感,确保产品质量。
向内外传递信号:皇帝对内廷印刷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
赵顼的这次巡视和随后的赏赐,绝非一时兴起。这是他将“文化输出”和“知识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明确宣示。
在他的蓝图里,汴京皇宫内的这个印书作坊,未来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高效运转的“文化兵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承载着宋朝价值观、工艺标准和影响力的精神产品,输往四方。
这些精美的书籍,将如同文明的种子,随着商队和使节,播撒在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袤土地上,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周边世界的文化图景,为北宋铸就一座远比钢铁长城更为坚固持久的“文化长城”。
熙宁变法的宏大叙事中,这墨香弥漫的一章,注定将留下浓重而深远的一笔。
熙宁二年,正月初六。
汴京皇城,宣德楼下。不少少府监的工匠和宫人已经开始架设木架,悬挂彩绸,为即将到来的上元灯会做准备。
虽然规模远不及仁宗全盛时的奢靡,但那一抹抹初现的鲜红,在冬日的寒风中格外刺眼。
福宁殿内,年轻的皇帝赵顼,正死死盯着三司使韩绛呈上的奏章,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上元灯会、宴赏诸项,预算计一十五万贯……”
这行字,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了他的心里。一股无名火瞬间窜起,几乎要将他这段时间以来所有的克制与压抑烧穿。
“十五万贯!十五万贯!”他猛地将奏章拍在御案上,霍然起身,在殿内急促地踱步,胸膛剧烈起伏。
“河北的流民尚未完全安置!西北筑城的款项还在捉襟见肘!汴京城外,前日还有冻饿而毙的尸首需要开封府去收殓!”
他低声咆哮,像是在质问看不见的韩绛,又像是在拷问自己,“国库空虚至此,韩绛怎敢报上这等预算!他眼里还有没有这个江山,还有没有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
一股冲动让他想立刻传召韩绛,厉声质问,甚至想过是否该换一个更知节俭的三司使。
他走到窗边,猛地推开雕花木窗,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让他发热的头脑稍微清醒。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宣德楼方向。楼前,宫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升起一串巨大的、写着“国泰民安”的红色灯笼。那温暖的、喜庆的红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有些不真实,却异常醒目。
就在这一刹那,愤怒的潮水骤然退去,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疲惫与明悟的情绪,缓缓涌上赵顼的心头。
他看到了灯笼下,那些仰头指挥的官员脸上,带着一丝久违的、小心翼翼的期待;
他看到了路过的宫女宦官,脚步都不自觉地轻快了几分,偷偷瞄着那正在成形的彩楼;
他想起向皇后昨日轻声提及,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宫里,也开始准备上元节赏赐宗室孩童的小玩意儿;
他甚至能想象到,此刻的汴京御街上,那些商户们正如何翘首以盼,指望这上元灯节能带来一波可观的市易;
还有那数十万汴京市民,在经历了一个压抑的国丧之年和一个并不轻松的冬天后,是多么需要一场狂欢来驱散阴霾……
“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句古语,莫名地浮现在他脑海中。
错了。刚才,是自己错了。
问题不在韩绛,不在那十五万贯的预算。问题在于,自己差点被焦虑和财政的压力蒙蔽了双眼,忘记了一个更根本的道理。
治国,并非只有账簿上的加减法,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
一个盛大的、与民同乐的庆典,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朝廷有信心、有能力掌控局面,能给天下人以太平盛世的信心。
它意味着给终年辛劳的臣民一个合理的、宣泄情绪的出口,这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阀,能化解无数潜在的怨气于无形。
它意味着给凋敝的京城商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活络市易,惠及底层。
它更意味着,皇室与百官、与民同乐,展现的是团结、是气象、是对未来的期望。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宋神宗的新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