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滚到地上,停在娜娜的鞋边。她弯腰捡起来,放回桌上。
陈浩盯着墙上的《发展规划V1.0》,还没开口,通讯终端就响了。
“对方请求接入视频通道。”娜娜说。
“接。”陈浩坐直,“看看他们想玩哪出。”
画面亮起,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声音经过处理,听不出年龄和性别。对方没寒暄,直接开始播放一段影像:整齐的工坊,自动流水线运转,工人各司其职,没人交头接耳,也没人停下看表。
“这是我们日常运作模式。”那声音说,“效率优先,责任到人。会议只召集关键岗位,决策由数据分析驱动。”
苏珊皱眉:“意思是,其他人不用知道发生了什么?”
“知情范围与职责匹配。”对方答,“信息过载会降低执行速度。”
卡尔冷笑一声:“那你们谁来修机器?机器人吗?”
“部分由系统完成。”对方说,“人力用于优化和应急响应。”
娜娜突然开口:“上个月风暴来袭时,是新人发现了排水管堵塞。他不是核心成员,但他在场。”
对方沉默两秒:“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陈浩敲了敲桌子:“我们这儿没人是多余的。谁都能说话,谁都要干活。这不是效率问题,是活法问题。”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前,调出近三个月的决策记录。一共三十七项,涉及电力调度、资源分配、人员轮岗。每一项后面都标注了参与讨论的人数,最少十二人,最多二十六人。
“我们吵得多,改得多,但也错得少。”他说,“上次电压不稳,是因为有人没报备私自接线。从那以后,所有操作必须公示十分钟才能执行。这规矩就是大伙儿一起定的。”
对方停顿片刻:“集体决策耗时太长,在危机中可能致命。”
“可我们活下来了。”苏珊说,“你们呢?现在只剩一个频道跟我们说话。”
空气一下子安静。
娜娜低声说:“建议设立观察期。他们展示工作方式,我们也讲解我们的规则。互为样本,不急于评判。”
陈浩点头:“三天,文化观察周。谁都不许关耳朵。”
会议散了,但没人走远。苏珊翻着值班表,把接下来几天的空档标成黄色。卡尔蹲在工具箱前,拧紧一颗松动的螺丝。娜娜开始整理基地大事记,准备用来做对外介绍材料。
第二天早上,对方发来一份工作日志样本。每日任务精确到分钟,休息时间固定,连交流用语都有模板。比如“请求支援”不能说“帮个忙”,必须带编号和风险等级。
卡尔看了直摇头:“活得跟钟表一样,累不累啊。”
“也许他们觉得这样安全。”娜娜说。
“安全?”卡尔抬头,“人不是零件,坏了能换?”
他看了娜娜一眼,又低头继续摆弄扳手。
陈浩听见了,走过来坐下:“你是不是怕他们来了,你就没用了?”
“我不是怕。”卡尔声音低了些,“我是觉得……咱们修机器,不只是为了发电。是为了让这些人有灯可开,有水可喝。这是家,不是工厂。”
“所以才要让他们看看。”陈浩说,“看看我们怎么一边吵架一边把事办成。”
晚上,圆桌讨论照常开始。新人也被叫来旁听。话题直接甩了出来:**“自动化程度越高,人越重要还是越不重要?”**
一个年轻技工举手:“上次娜娜教我们组装电解槽,要是全靠机器,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哪个接口会漏气。”
另一个说:“可如果机器能提醒,为什么还要人记?”
“因为机器不会急。”苏珊插话,“停电那晚,是个实习生手动重启了净水程序。她本可以等指令,但她没等。机器不会‘急’,也不会‘想到’。”
娜娜静静听着,系统后台却悄悄记下一句话:**“人类在非标准情境下的判断力,无法被完全建模。”**
陈浩拍了下桌子:“我以前考试从来不复习,老师都说我废了。结果我现在管着三十多人吃饭睡觉。你们说,这条路是谁规定的?”
有人笑了。
卡尔也咧了下嘴:“那你现在还挺像领导的。”
“我不想当领导。”陈浩说,“我想当那个能听懂你们说什么的人。”
第三天,对方提出“信息分级透明制”。关键数据只对管理层开放,普通成员按需获取。
娜娜立刻回应:“去年地下水位下降,是因为一组新人发现取水点附近土壤异常干燥。他们不是监测员,但他们每天路过。”
“这属于偶然发现。”对方说,“制度不能依赖偶然。”
“但我们信任这种偶然。”陈浩说,“就像我们信任卡尔修不好机器的时候会骂人,而不是憋着。”
他站起来,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你们怕混乱,我们怕割裂。”
然后划了一条线,左边写“效率”,右边写“共担”。
“能不能这样——基地原有机制不动,在合作项目里试你们的办法?比如新轨道施工,核心参数加密,但进度和风险每天播报一次?”
对方沉默了很久。
最后说:“可以试点。但需指定对接人,信息流不能扩散。”
“娜娜负责监控。”陈浩说,“她会记录反馈,定期评估。不合适就停。”
“同意。”
交流结束,屏幕暗下。
工坊恢复安静。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没人急着离开。
陈浩在白板上新增一栏,写下“文化兼容性测试”,第一条写着:“全员知情 vs 信息分级——基层应变力影响待验证。”
他转身往外走,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
娜娜坐在终端前,启动语义分析报告生成程序。屏幕上滚动着文字,最后跳出一行结论:**团队包容度提升17%**。
苏珊翻开值班表,在下周的空格里填上几个新人的名字,备注栏写:“参与文化轮岗观察。”
卡尔没动。他打开工具箱内侧的小夹层,贴上一张手写的便签。上面是他自己歪歪扭扭的字:**我们修的是家,不只是机器**。
他合上箱子,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规划图。新轨道的线路已经标出,穿过高地,延伸向南。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箱角,那里有一道旧划痕,是去年抢修发电机时撞的。
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夜班的技工来交接。
卡尔站起来,把工具箱往台子中间推了推。
“今晚别碰三号接口。”他说,“我换了垫圈,等明天压力测试。”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