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笔帽夹在耳朵上,盯着白板上的航线草图。他刚才问完那句“第一条消息写什么”,屋里安静了几秒,没人接话。
娜娜转身走向控制台,手指轻点屏幕。墙面投影亮起,不是航线图,也不是设备清单,而是一段视频——船在风暴中剧烈摇晃,浪头砸在甲板上,苏珊蹲在舱口扶着栏杆干呕,卡尔正用绳索绑住一个快要滑走的箱子,陈浩死死抓着方向盘,脸上全是水。
画面下方滚动着数据:风速、倾斜角度、燃料消耗曲线、氧气储备波动线。
“这是第十九小时。”娜娜说,“风暴峰值。”
陈浩没动。他记得那一刻,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别翻,千万别翻。
苏珊低头看了眼自己的手,又抬起来,像是在回忆当时握着什么。她没说话。
卡尔皱眉。“这段我没看过。”
“原始日志自动存档。”娜娜说,“你们当时顾不上回放。”
投影切换。画面变成洞穴内部,昏暗的手电光扫过岩壁,照出一片发光藤蔓。接着是陆行蟹爬过腐叶层的特写,真菌网络在地下缓慢蔓延的模拟动画,还有他们搬运样本时差点摔倒的那一幕。
时间轴一路推进到最后返航靠岸的画面。船轻轻撞上码头缓冲垫,发出一声闷响。
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
陈浩伸手摸了摸下巴,胡子拉碴,有点扎手。他忽然站起来,走到白板前,拿笔写下一行字:
**我们活下来了,靠的是什么?**
“以前我总觉得,只要胆子大,运气不会太差。”他说,“但现在想想,咱们能回来,不是因为谁特别猛,是因为有人做了事,而且做对了。”
他转过身。“比如娜娜一直报水深,卡尔提前加固了货舱门,苏珊发现样本泄漏第一时间喊停。这些都不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种戏码,就是……该做的时候做了。”
苏珊抬头看他一眼。“那你呢?”
“我?”陈浩咧嘴,“我就负责嘴硬呗。反正我不慌,别人就更不敢慌。”
卡尔哼了一声。“你掌舵那会儿,手抖得像筛糠。”
“那是冷的好吗!”陈浩瞪眼,“再说我不是稳住了吗!”
娜娜插话:“但在第十九小时三十七分,我连续三次发出方向调整指令,无人响应超过十五秒。”
她语气平静,像在念天气预报。
“我当时在处理断掉的帆绳。”苏珊说。
“我在检查主梁有没有裂。”卡尔补充。
“我在想怎么活到明天。”陈浩摊手。
娜娜点头。“知识输出不等于有效执行。我的资料库可以提供最优方案,但如果没人接收或执行,信息就没有意义。”
陈浩沉默几秒,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表格。
左边写“危机等级”,右边分三列:“谁指挥”“谁操作”“谁支援”。
“以后分级。”他说,“小问题各自处理,中等问题由现场最近的人拍板,大问题——比如船要翻了——必须有人统一发令,其他人闭嘴执行。”
“你当指挥?”苏珊问。
“不然呢?”陈浩笑,“我又不是工程师,也不是植物专家,我能干的活不多,但吹牛和扛锅这两项,满分。”
卡尔开口:“上次风暴前,我没加固后舱门,以为撑得住。结果浪一打进来,差点冲走两个样本箱。”
“这不是你的错。”苏珊说,“我们都以为能扛过去。”
“可我是修船的。”卡尔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草图本,“工具不够,材料也不足,但我没提前准备备用件。等出事再想办法,已经晚了。”
陈浩在表格下面加了一行:“定期检修清单,责任人签字。”
“还得记。”他说,“谁忘了,下次多干三天杂活。”
苏珊翻了一页笔记。“其实……我也想过放弃。”
所有人都看向她。
“不是真的要走。”她解释,“就是在迷航那两天,一直看不到陆地,仪器失灵,食物还剩一半。我开始怀疑,我们到底是在探索,还是在浪费时间?那些样本带回去,真有用吗?还是最后都烂在仓库里?”
房间里没人说话。
陈浩坐回椅子,把笔夹回耳朵上。“我懂。每次累得不行的时候,我就想,咱是不是换个岛种菜养鸡算了,至少不用天天看海。”
“但你每次都带头出发。”娜娜说。
“因为我懒啊。”陈浩笑,“要是不往前走,问题只会越堆越多。现在辛苦点,说不定以后能躺着收菜。”
苏珊摇头。“我不是怕辛苦。我是怕没意义。那天晚上我睡不着,一直在想,如果这一切只是徒劳呢?”
卡尔低声说:“我修东西的时候也这样。有一次钻头断了,卡在金属板里,怎么都弄不出来。我砸了工具箱,差点把整块板烧穿。”
“后来呢?”陈浩问。
“娜娜递给我一把新钻头。”卡尔说,“她说,‘情绪不影响精度,但会影响安全’。”
陈浩笑了。“这话说得像个机器人。”
“我是机器人。”娜娜说。
大家都笑了。
笑声落下后,陈浩正色道:“以后每趟航行,设个心理轮值员。谁当都行,任务就一个——注意队友状态。谁话少了,谁动作慢了,谁一直重复同一个动作,都要提醒。”
“这也算进工作量?”苏珊挑眉。
“当然。”陈浩点头,“关心人比搬箱子难多了。”
娜娜打开新界面。“我会记录所有情绪波动节点,并标注环境诱因。例如:长时间高压、资源短缺、通讯中断等。用于后续任务风险评估模型优化。”
“也就是说,”苏珊说,“我的焦虑也能变成数据?”
“准确说是行为反应模式。”娜娜说,“比如你在压力下倾向于反复检查密封条,这种习惯可以预判并提前干预。”
“听着有点吓人。”卡尔说。
“但有用。”陈浩说,“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崩溃,才能避免真崩溃。”
他在白板上又添一条:“团队状态也是关键数据。”
会议继续。
他们一条条梳理流程漏洞。样本搬运顺序混乱、应急工具存放位置不合理、通讯频道占用冲突、夜间值班交接无记录……
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在白板上记一笔,然后讨论解决方案。
陈浩负责写,苏珊补充细节,卡尔提实操建议,娜娜同步归档到系统。
两个小时后,白板几乎被写满。
最左边是“成功经验”:及时共享信息、分工明确、保持沟通、信任专业判断。
中间是“问题清单”:指令响应延迟、职责边界模糊、心理负荷未监控、工具管理松散。
右边是“改进措施”:紧急响应角色卡、定期心理轮值、动态资料更新机制、标准化操作手册启动编写。
娜娜站起身,将本次会议内容分类上传至“团队成长档案”。屏幕上跳出提示:
【条目更新:领导力反思模块v1.0】
【新增协议草案:危机响应责任矩阵】
【待办事项生成:6项】
陈浩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肩膀咔咔响了两声。
“以前我觉得开会是最无聊的事。”他说,“现在发现,原来我们可以把自己活得更明白一点。”
苏珊合上笔记本,轻轻叹了口气。她抬头看向陈浩,嘴唇动了动,最终只点了点头。
卡尔收起草图本,在新的一页写下标题:“应急预案结构图”。他画了一条竖线,左边写“突发状况”,右边开始列分类:机械故障、生物风险、气象突变、人员失能……
娜娜站在控制台前,眼部镜头微闪,正在整理归档最后一批语音记录。
窗外天色渐暗,基地的照明系统自动开启,灯光映在墙上,照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和未擦去的航线草图。
陈浩盯着那行最初写下的问题:
**我们活下来了,靠的是什么?**
他慢慢抬起手,拿起板擦,在下面补了一行字:
**因为我们学会了回头看看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这时,娜娜突然说:“上一次探索中,我未能及时更新海底地形数据库,导致航线偏差三点七公里。”
陈浩回头。“所以呢?”
“我建议建立动态资料更新机制。”她说,“每次出海采集的新数据,应在返航后两小时内完成校验并同步至主库,避免信息滞后。”
“听起来像加班。”陈浩咧嘴。
“是制度。”娜娜说,“你可以讨厌它,但不能假装它不存在。”
“行吧。”他举起双手,“那就定下来。以后谁最后一个从船上下来,负责传数据。”
“前提是设备正常。”卡尔说,“上次回来,硬盘接口进水,读了半小时才导出来。”
“那就加一条。”陈浩拿笔在白板边缘写下:“防水措施不到位,责任人罚洗一周餐具。”
苏珊忍不住笑出声。
娜娜没有笑,但她的眼部镜头轻微闪烁了一下,像是眨了眨眼。
陈浩坐回椅子,手指敲着桌面。他看着墙上那些航线图、经验条、责任表,忽然觉得有点陌生。
这些东西以前都没有。
但现在有了。
他不知道这算不算进步,但他知道,下次风暴来的时候,他们会比这一次多几分把握。
“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他说,声音低了些。
其他人停下动作。
“如果我们真建成了那个生物通信网……”他看向娜娜,“第一条消息发出去的时候,内容写什么?”
娜娜直视着他。
她的声音平稳,清晰。
“建议发送:我们在这里。我们还活着。我们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