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资本的风声如同一块肥肉,引来了各方豺狼的觊觎。赵乾一派在暗中利用规则和舆论设置障碍,而“笑面虎”孙志鹏,则选择了另一种更为阴柔、也更难防范的渗透方式。
几天后,一份盖着市场部公章、措辞极其“友善”与“官方”的联络函,被送到了林眠的办公桌上。函件由孙志鹏亲自签发,标题是《关于协同推进“小眠助手”项目市场潜力挖掘及品牌预热工作的建议》。
函件内容写得冠冕堂皇,充满了对“小眠助手”的高度认可和对林眠团队创新精神的赞扬。孙志鹏在文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小眠助手”作为公司内部的明星创新项目,其价值不应仅限于内部使用,应尽早考虑其未来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塑造。为此,市场部“责无旁贷”、“主动请缨”,希望派遣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专项小组,入驻林眠事业部,“深度理解产品理念”,“共同探讨”市场推广策略,为未来的“可能的产品化道路”做好“万全准备”。
函件的最后,孙志鹏还特意用笔手写了一句:“林总监年轻有为,市场部愿倾力相助,共襄盛举!”字迹圆滑流畅,仿佛带着殷切的笑意。
林眠拿着这份联络函,指尖轻轻敲击着纸面,眼神冰冷。他几乎能透过这华丽的辞藻,看到孙志鹏那副算计的嘴脸。什么“协助”,什么“共襄盛举”,不过是看准了“小眠助手”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力,想要提前介入,分一杯羹,甚至……试图用自己的那套方式来影响乃至控制这个项目的走向。
这是阳谋。以公司协作的名义,让人难以直接拒绝。
果然,第二天,孙志鹏派出的“专项小组”就到了。带队的是孙志鹏的心腹,市场部副经理,一个叫吴勇的中年男人,长得精瘦,眼神灵活,脸上总是堆着和孙志鹏如出一辙的、仿佛经过标准化训练的笑容。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看起来是负责具体执行的人员。
吴勇一进林眠的办公室,就热情地伸出双手握住林眠的手,用力摇晃着:“林总监!久仰大名!孙总特意派我们过来学习,全力配合您的工作!您有什么需求,尽管吩咐!”
态度谦卑得近乎谄媚。但林眠能感觉到,那笑容底下,藏着一种审视和评估的意味。
林眠不动声色地抽回手,安排赵强负责对接,并让团队核心成员参与了首次的需求沟通会。他倒想看看,孙志鹏的触手,具体打算怎么伸进来。
会议一开始,吴勇和他的组员表现得极为“专业”和“好学”,不停地询问“小眠助手”的技术细节、设计理念、用户反馈,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不时发出“原来如此”、“太巧妙了”的赞叹。
然而,当讨论逐渐深入,开始涉及到一些功能取舍和未来设计方向时,吴勇的话风就开始悄然转变,孙志鹏的那套“管理艺术”开始若隐若现。
当小李兴奋地介绍一个他正在构思的、基于用户行为预测的智能提醒功能时,吴勇摸着下巴,脸上露出那种“过来人”的沉思表情:
“小李啊,你这个想法……嗯,很有创意。”他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用户行为千变万化,你怎么能预测得准呢?到时候不准,反而影响用户体验,让人觉得我们产品不靠谱。我觉得,现阶段我们还是要求稳,先把基础功能做扎实,这种锦上添花的东西,可以往后放放,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他语气温和,仿佛是在给出中肯的建议,但那一句“太理想化”、“不靠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小李的热情上。小李张了张嘴,想辩解数据模型的准确性,但在吴勇那“资深专业人士”的姿态面前,气势不由得弱了几分,有些沮丧地低下了头。
接着,轮到赵强介绍一个关于界面交互的优化方案时,吴勇又开口了:
“赵总监,你这个交互逻辑,从技术角度看可能很顺畅,但是……”他拖长了语调,拿起笔在方案上随意点了点,“从市场角度看,可能不够‘性感’,缺乏爆点。现在的用户啊,注意力都很短暂,你得一下子抓住他。你看市面上那些成功的产品,哪个不是靠一个炫酷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引爆的?我们这个东西,看起来有点……太朴实了,不够吸引眼球。”
他避而不谈方案本身的技术合理性和用户体验,而是用“不够性感”、“缺乏爆点”、“太朴实”这种模糊而主观的词汇进行否定,试图将项目的方向引向追求表面噱头的歧路。
会议结束后,吴勇小组“礼貌”地告辞,表示会尽快整理会议纪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他们一走,会议室里的气氛就有些沉闷。
小李嘟囔着:“我觉得我那功能挺好的啊……怎么就理想化了……”
赵强也皱着眉头:“他根本不懂技术,就在那里指手画脚,什么性感爆点的,我们做的是效率工具,又不是娱乐App!”
林眠看着团队成员脸上那混合着困惑、不服和一丝被否定的沮丧表情,心中了然。孙志鹏的触手,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们不需要直接对抗林眠,只需要不断地用那套“否定与质疑”的话术,去影响、去动摇他团队成员的信心和判断力,潜移默化地将他们的思维模式拉入孙志鹏所熟悉的、充满焦虑和不安全感的轨道。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投毒”。
林眠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他们的意见,可以听,但不必全信,更不必因此自我怀疑。记住,‘小眠助手’的核心是什么?是提升效率,是尊重用户,是内在的智慧和稳定,而不是外在的浮夸和噱头。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专业判断,相信我们一路走来的数据和用户反馈。”
他看向小李:“你的预测功能,模型验证通过率不是很高吗?继续做下去,用数据说话。”
他又看向赵强:“交互优化是为了更流畅,不是为了炫技。坚持你的方案。”
听到林眠明确的支持,小李和赵强等人的神色明显放松了许多,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但是,”林眠话锋一转,眼神锐利起来,“接下来,他们可能会更频繁地‘协助’,大家要心中有数。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要求他们拿出具体的、有数据或案例支撑的分析,不要被那些空泛的‘感觉’、‘可能’牵着鼻子走。我们要的,是理性的讨论,不是情绪的操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林眠知道,这只是开始。孙志鹏的触手既然伸了进来,就不会轻易收回。一场围绕“小眠助手”项目主导权和团队精神状态的、无声的拉锯战,已经悄然展开。他必须时刻警惕,守护好这片他辛苦建立的、崇尚理性与创造的“绿洲”,不被外来的“精神病毒”所感染。这场斗争,无关技术,无关市场,关乎的是人心和理念的坚守。
喜欢今天真的不想加班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今天真的不想加班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