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汉是新郑附近村镇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他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农田和家庭。
然而,今天对于王老汉来说有些不同寻常。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王老汉就早早地起床了。
他迅速穿上破旧的衣服,背起那只已经有些年头的竹筐,竹筐里装满了他精心种植的红薯。
这些红薯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他今天进城的主要货物。
王老汉的目的地是新郑城,他打算在那里卖掉这些红薯,换取一些刀币。
刀币是当时流行于周王室京畿地区和郑国的一种货币,用它可以购买各种生活用品。
而王老汉最想买的,就是最近流行的汉国精盐。
汉国精盐在当时可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它不仅口感好,而且据说吃了之后会让人更有力气,还能防止拉稀。
相比之下,普通的土盐就差得远了。
王老汉坐上了邻居郑伯的驴车,一路上颠簸着向新郑城前进。
虽然路途有些遥远,但王老汉的心情却很愉快,因为他期待着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一些好东西。
终于,他们来到了新郑城外。
此时,城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在排队等待进城。王老汉和郑伯也加入了这个队伍,耐心地等待着。
在等待的过程中,王老汉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
突然,他的目光被天空中飞过的一群惊鸟吸引住了。
这些鸟儿在空中盘旋着,似乎有些慌乱。
王老汉不禁喃喃自语道:“这些鸟儿好生奇怪,好好的林子不待,偏偏往城里飞。”
一旁的郑伯听到了王老汉的话,立刻挖苦道:“那你自己好好的村子不待,为何偏要进这城里做买卖呢?”王老汉被郑伯的话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张了张嘴,正想要反驳几句,却突然瞥见远处有一座小山正在缓缓地向他们这边移动。
“诶,老郑啊,你看那边是不是有座山在动啊?”王老汉惊讶地指着远处说道。
郑伯翻了一个白眼,正要骂王老汉老眼昏花了,但是四周人群却是骚动起来,“骑兵!好多的骑兵!是汉军!汉军杀到新郑了!不好了!郑军败了!大家快跑啊!”
王老汉的话音还没落,那“移动的小山”便显出了真容——并非山峦,而是无数翻飞的马蹄踏起的滚滚烟尘!
烟尘之前,是如林般密集的骑枪和反射着晨光的冰冷盔甲,一面残破但浴血狰狞的“汉”字大旗在队伍最前方猎猎作响!
“汉军!是汉军的骑兵!”城门口等待入城的百姓中,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尖叫,这声音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引爆了全场。
“天爷啊!汉军怎么打到这儿来了?”
“勤王的大军呢?败了?全败了?!”
“快跑啊!城要破了!”
刚才还井然有序的排队人群瞬间炸开了锅,哭喊声、惊叫声、推搡声混杂成一片。
人们丢弃了肩上的担子,推翻了身边的独轮车,鸡飞狗跳,互相践踏,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拼命向城门涌去,或者干脆掉头往野地里狂奔。
王老汉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竹筐掉在地上,圆滚滚的薯滚了一地,他也顾不上了。
邻居郑伯更是面无人色,一把拽住还在发愣的王老汉,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快…快跑!老王!还愣着干什么!要命啊!”
驴车被惊慌的人群冲撞得东倒西歪,那头老驴也受了惊,嘶鸣着撅起蹄子。
王老汉被郑伯拖着,踉踉跄跄地跟着人潮往远离官道的野地里跑,心脏“咚咚咚”地像是要跳出嗓子眼。
他一边跑,一边忍不住回头望去。
只见那股黑色的铁流速度极快,转眼间就已逼近城外开阔地。
他们没有理会四散奔逃的百姓,甚至没有减速,而是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决绝姿态,直奔新郑那高大却显得莫名单薄的城墙!
城头上,原本懒散的郑军守卒也早已发现了这支天降神兵,警钟被疯狂地敲响,“铛铛铛”的声音凄厉而急促,传遍全城。
可以看见守城的军官在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士兵们慌慌张张地奔跑上城墙,弓弩手弯弓搭箭,但动作明显带着慌乱和恐惧。
就在汉军骑兵进入城头弓箭射程边缘的一刹那,整个冲锋的骑队动作整齐划一,前排骑兵猛地举起了手中那令人闻风丧胆的“烧火棍”(火枪)。
“砰砰砰砰砰——!”
一阵密集得如同年节爆竹,却又沉闷骇人得多的爆鸣声骤然响起!白色的硝烟如同地狱释放的迷雾,瞬间在骑阵前方弥漫开来。
城头上正准备放箭的郑军弓弩手,如同被无形的镰刀扫过,惨叫着倒下了一片!那声音,那杀伤,远超弓箭!
一轮齐射之后,汉军骑兵毫不停留,迅速分为数股,如同灵活的狼群,沿着城墙根开始高速机动,一边奔驰,一边换装弹药,不时对着城头冒头的守军进行精准的压制射击。
“砰砰”的枪声此起彼伏,压得城头上的守军几乎抬不起头。
更有嗓门洪亮的汉军骑士,一边策马奔驰,一边齐声怒吼,声音如同滚雷,传遍四野,也清晰地传入了混乱的新郑城内:
“郑军主力已破!勤王联军灰飞烟灭!”
“汉军天兵到此!速开城门投降!”
“负隅顽抗,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这些吼声,配合着那连绵不绝、闻所未闻的火器轰鸣,以及骑兵卷起的冲天烟尘,形成了一股无比强大的心理震慑。
王老汉和郑伯躲在一片小土坡后面,瑟瑟发抖地看着这如同末日般的景象。
王老汉嘴唇哆嗦着,喃喃道:“败了…真的败了…连国都都……”他想起竹筐里那些本想换盐的薯,又想起家里那罐快要见底的土盐,心里一片冰凉。
这汉国的精盐,今天怕是买不成了,往后的日子,还能不能吃上盐,都成了问题。
郑伯则面如死灰,望着那支在城外纵横驰骋、如同戏耍猎物般的汉军骑兵,绝望地低语:“完了…新郑…怕是守不住了……”
城头上,守将看着城外嚣张至极的汉军,看着身边士兵惊恐万状的脸,听着城内隐隐传来的哭喊和骚乱,再想到主力尽丧、都城被围的绝境,脸色一片惨白,握着剑柄的手,微微颤抖。
褒英立马于军阵之前,冷漠地注视着这座仿佛在枪声和呐喊中瑟瑟发抖的巨城。他知道,物理上的攻城或许艰难,但心理上的攻城,已经开始了。
卫宛将军给他的机会,他必须抓住!这新郑的城门,必须叩开!
“随我杀进去!”褒英抽刀一指城门,身后骑兵们呼号应诺。
此时的城门乱成一团,想要进城躲避灾祸的百姓拥挤着想要进城。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新郑那厚重的城门发出“吱呀呀”的巨响,竟在混乱中始终无法关上,城外的百姓和城中的士卒互相角力,城门竟然缓缓打开了一道缝隙!
城门附近争相涌人的百姓和溃兵瞬间看到了生的希望,更加疯狂地向内挤去,同时也将城门越挤越开。
褒英眼中精光爆射,天赐良机!他毫不犹豫,一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射出,手中长刀划破空气,发出慑人的呼啸。
“城门已开!随我夺门!”
“杀——!”
身后的汉军骑兵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如同决堤的洪流,紧随着褒英,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那道越来越大的城门缝隙。
城头上的守将看得目眦欲裂,嘶声咆哮:“挡住!快挡住他们!关上城门!”然而,下方的人潮为了活命,拼死向城内涌入,反而阻碍了守军关闭城门的企图。
几个试图上前推开人群、关闭城门的郑军士兵,瞬间就被恐慌的人潮淹没、踩踏。
“砰砰砰!”
冲在最前面的汉军骑兵已然抵近,对着城门洞内和城头上试图组织抵抗的守军又是一轮火枪齐射。
硝烟弥漫,铅弹横飞,惨叫声中,城门口短暂的抵抗瞬间瓦解。
褒英一马当先,如同烧红的尖刀切入牛油,瞬间冲入了城门洞的阴影之中。
刀光闪处,几名试图持矛刺来的郑军士兵惨叫着倒下。
战马撞飞了挡路的溃兵,马蹄践踏着泥泞和不知是谁遗落的物品,瞬间冲破了那最后的阻碍!
光明大放!
褒英冲出了城门洞,正式踏入了新郑城的街道!
眼前是更加混乱的景象:四散奔逃的百姓、惊慌失措的守军、丢弃满地的杂物……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汉军铁骑的洪流。
更多的骑兵跟着褒英涌入了城内,他们迅速以什、队为单位,如同水银泻地般沿着街道向内城方向猛冲猛打。
火枪的轰鸣声、马刀劈开战甲血肉声、战马的嘶鸣声、汉军的喊杀声、郑军的哀嚎和百姓的尖叫,在新郑城的街巷间回荡、混合,奏响了一曲亡国的悲歌。
“抢占城门楼!控制甬道!”褒英勒住战马,厉声下令。一队精锐骑兵立刻下马,沿着登城马道向上冲杀,必须彻底掌控这座城门。
褒英自己则带着主力,沿着主干道继续向内城压迫。
他知道,必须趁敌人彻底混乱、未能组织起有效巷战之前,尽可能扩大战果,直捣核心。
王老汉和郑伯躲在土坡后,目瞪口呆地看着汉军骑兵如同神兵天降,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冲破了他们眼中固若金汤的新郑城门。
那面残破的“汉”字大旗,已然在城头上飘扬。
“进…进去了?”王老汉结结巴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郑伯也是浑身发抖,不知是恐惧还是激动:“完了…城破了…郑国…完了……”
城内,烽火四起,哭喊震天。
褒英率领的汉军骑兵如同闯入羊群的猛虎,一路势如破竹。
抵抗是零星的,更多的是跪地乞降的士兵和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百姓。
褒英的目标非常明确——郑国王宫!
只要拿下郑伯(郑国国君)和宗庙,此战便可谓大功告成,不仅能彻底瓦解郑国的抵抗,更能极大震慑周边仍在观望的诸侯。
此时的郑国王宫内,早已乱作一团。宫人、侍女如同无头苍蝇般乱跑,内侍们面无人色,官员们或惊慌失措,或面如死灰。
郑伯本人瘫坐在大殿的王座上,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喊杀声和越来越近的火枪声,脸色惨白,手中的玉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天亡我郑啊……”他发出一声绝望的悲鸣。
褒英的铁骑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冲到了王宫门前。
宫门守卫眼见大势已去,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
“撞开宫门!”褒英下令。
几名膀大腰圆的汉军士兵抬着临时找来的巨木,狠狠撞击着华丽的宫门。
“咚!咚!咚!”
每一声撞击,都像是敲在郑国最后的心脉上。
终于,在一声巨响中,宫门轰然洞开!
褒英策马,缓缓踏入这郑国的权力核心。
他目光冷冽地扫过跪满一地的宫人、侍卫,最终定格在那大殿之上,那个瘫软在王座的身影。
他翻身下马,按刀大步上前,甲叶铿锵作响,在死寂的宫殿中回荡。
来到殿中,褒英昂首,声如洪钟:
“吾乃大汉右庶长!首辅鲍季平麾下,上庸镇守将军褒英!郑君,尔国大势已去,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王座上的郑伯身体剧烈一颤,艰难地抬起头,看着殿下那名浑身浴血,如同战神般的汉军将领,以及他身后如狼似虎、杀气腾腾的汉军士兵,最后一丝抵抗的意志也彻底消散。
他颤抖着,在内侍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身,然后,缓缓屈膝,向着褒英,向着那面猎猎飘扬的“汉”字大旗,跪伏下去。
“郑…郑国…愿降……”微弱而绝望的声音,宣告了一个国家的终结。
城外,王老汉看着城中升起的几处浓烟,以及渐渐平息下去的喊杀声,茫然地拾起一个滚落到脚边的红薯,用粗糙的手掌擦去上面的泥土。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一丝对未来的迷茫:
“仗打完了……这红薯,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换成盐……”
喜欢梦回春秋当大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梦回春秋当大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