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渊那一声饱含惊怒的嘶吼,并未能阻止战场态势的崩塌。
赵军一万前锋骑兵,如同烧红的尖刀切入牛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楔入了智氏大军疏于防备的侧后。那里正是智军辎重所在,以及部分轮换下来休整的二线部队。
刹那间,人喊马嘶,火光冲天!
赵军骑兵显然有备而来,他们并不与仓促组织起来的智军后卫过多纠缠,而是肆意纵火,破坏营栅,驱散役夫,制造着最大的混乱。
浓烟滚滚,直上云霄,即便在正面战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赵军叛我!后军遇袭!”恐慌如同瘟疫,迅速在智氏军中蔓延。
前线的晋军甲士正与燕军浴血搏杀,突然听闻后方大乱,家乡子弟兵组成的后军被袭,军心瞬间动摇。
攻势为之一滞,许多士卒下意识地回头张望,阵型出现了致命的松动。
城头之上,原本心如死灰、已在艰难权衡退兵以保全实力的乐羿,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天逆转惊呆了。
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北方那支如同神兵天降、却直扑晋军后路的赵军,一个被他压抑在心底、燕王曾隐晦提及但未敢尽信的念头猛地炸开——燕赵之盟!这是燕赵之盟发动了!
虽然不知具体细节,但赵军攻击智氏,便是燕国最坚实的盟友!
绝境逢生,巨大的喜悦和战机稍纵即逝的紧迫感淹没了乐羿。
他再无丝毫犹豫,猛地举起长剑,声音因激动而高亢撕裂,传遍三军:
“大燕的将士们!援军已至!赵军盟友正在攻击晋贼后方!天佑大燕,胜负在此一举!全军听令——火器营,向前推进,覆盖射击!所有突骑,随我出击!目标,智渊中军帅旗!杀!”
“杀——!”
积蓄已久的燕军士气,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化作排山倒海的怒吼。
一直被雪藏、作为最后预备队的数千燕国突骑,如同开闸的猛虎,在乐羿的亲自率领下,从营垒中汹涌而出。
与此同时,火器营不再吝啬弹药,所有火炮、火铳向着混乱的智军前沿阵地进行了最猛烈、最密集的饱和打击。
前有燕军决死反扑,侧后有赵军铁骑无情蹂躏,智氏大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智渊睚眦欲裂,试图收拢部队,组织防线,但兵败如山倒。
军心已散,建制已乱,在两面夹击之下,纵使他智谋超群,也无力回天。
智申率领的三千轻骑,试图冲击赵军本阵为大军争取时间,却被严阵以待的赵军主力以优势兵力和同样犀利的火铳箭雨死死挡住,寸进不得,反而损失惨重。
战斗从午后持续到黄昏,涿邑城外已化作一片修罗场。
智氏精锐在燕赵两军的默契绞杀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智渊在亲兵死命护卫下,仅率数百残骑,杀出一条血路,向南溃逃。
然而,赵无恤早已料到此着,一支精悍的赵氏骑兵早已埋伏在其归路之上。
乱军之中,晋国六大封臣之一,显赫一时的智氏家主智渊,被赵将一箭射落马下,旋即被乱刀砍死,首级被割下,成为了赵无恤献给燕王的一份“厚礼”。
涿邑之战,以智氏主力尽丧、家主阵亡的惨败告终。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南线,正在与燕国地方部队对峙的韩氏家主韩庚,闻听智渊兵败身死,赵氏临阵倒戈与燕国合流,深知大势已去。
为避免孤军深入,成为燕赵联军下一个打击目标,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火速撤退,放弃所有已占领的燕国城邑,一路退回到晋国境内。
晋国朝堂,当智氏覆灭、赵氏自立并与燕国结盟的消息同时传来时,举国哗然,人心惶惶。
晋公坐在君位之上,面色惨白,握着案角的手指因用力而失去血色。
智氏虽有时跋扈,却是制衡其他封臣、维系公室力量的重要支柱。
如今支柱崩塌,赵氏公然叛逆,剩下的四大封臣——韩、魏、范、中行,他们此刻的沉默和闪烁的目光,无不表明他们各怀鬼胎,晋国赖以存在的分封平衡已被彻底打破。
“乱……乱矣……”晋公嘴唇哆嗦着,刚想说什么,试图稳住朝局。
突然,殿外传来急促到变形的呼喊和凌乱的脚步声。
“报——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名风尘仆仆、甲胄染血的信使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入大殿,扑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起一份粘着三根羽毛、代表最紧急军情的木匣。
“宛……宛丘急报!汉……汉军自上庸而出,击穿陈、郑联军防线!联军大败,陉城沦陷!汉军前锋已逼近宛丘城下,陈侯求救!郑军已仓皇西撤,但也被汉军围困于宛丘城外!”
轰!
这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已然摇摇欲坠的晋国朝堂之上。
汉军!那个崛起于南方的庞然大物,竟然在此时北上,并且一举击溃了作为中原南部屏障的陈郑联军,兵锋直指中原腹地!
内乱未平,外患已至!而且是最凶猛、最不可测的外患!
“噗——!”
晋公再也承受不住这接二连三的巨大打击,只觉喉头一甜,一口鲜血狂喷而出,眼前一黑,直挺挺地从君座上栽倒下来,当场昏迷不醒。
“君上!君上!”
朝堂之上,顿时乱作一团。公室大夫惊慌失措,四大封臣的代表面面相觑,眼神交流间已无半分同僚之情,唯有对权力真空的窥伺和对未来乱局的算计。
智氏覆灭,赵氏自立,汉军北侵,国君昏迷……
曾经雄踞中原的霸主晋国,在这一日,陷入了空前的大乱。整个北方的天,彻底变了。
涿邑城下,硝烟未散,血色未干。
赵无恤立于战车之上,遥望南方,目光深邃。亲卫捧来盛有智渊首级的木匣,他只是淡淡一瞥,便挥手道:“以诸侯之礼,暂敛之。此物,当与燕王共鉴。”
当夜,涿邑城内灯火通明。燕王亲自设宴,为赵无恤及燕赵联军将领庆功。
觥筹交错间,乐羿举杯,感慨万千:“若非赵公深明大义,雷霆一击,我大燕危矣!燕赵之盟,必当永固!”
赵无恤举杯还礼,神色却平静无波:“智氏暴虐,侵凌邻邦,更挟持晋公,祸乱晋国。无恤此举,实为天下除此巨奸,亦是为我赵氏谋一线生机。如今智渊虽灭,然晋国四卿环伺,南方汉国虎视眈眈,天下板荡,已非昔日格局了。”
数日后,捷报与后续动向如旋风般传遍四方。
赵无恤并未返回晋国境内的赵氏封地,而是以涿邑为临时治所,广发檄文,公告天下。
檄文中历数智氏罪状,痛陈晋公室暗弱,曲沃小宗代替正宗,名不顺、言不正!且已无力维系秩序,为保宗庙、安百姓,赵无恤谨告皇天后土,即日起承天命、继祖德,自立为王,国号“赵”,定都晋阳(今太原西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果说智氏覆灭是撼动了晋国的基石,那么赵氏自立为王,便是彻底将晋国乃至整个北方的政治格局砸得粉碎。
几乎在赵王旗帜竖起的同一时间,休整完毕的燕赵联军便如同决堤洪流,滚滚南下,直扑昔日智氏在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广袤领地。
燕军目标明确,趁势收复所有失地,并迅速接管太行山以东、原属智氏的大片城邑,兵锋甚至一度逼近河水(黄河)北岸。
而赵军则全力扫荡太行山以西,晋中、晋北的智氏势力,将其肥沃土地和战略要冲尽数纳入囊中。
晋国境内,绛城(晋都)的混乱尚未平息。
昏迷的晋公被移入深宫,由太医竭力救治,但朝政已彻底瘫痪。
面对燕赵联军如入无人之境的“侵吞”,韩、魏、范、中行四家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岂会坐视赵无恤独吞智氏这块肥肉,并一跃成为与他们有君臣名分(至少在名义上)的“王”?更不会允许燕国势力如此深入中原腹地。
紧急的使者在绛城与四家封邑之间频繁穿梭。
短暂的密谋后,四家迅速达成共识:必须出兵“干预”!名义上是维护晋国领土完整,讨伐叛逆赵氏,阻止燕国入侵,实则……是要在这场饕餮盛宴中,为自己抢下最大的一块肉。
很快,四家联军浩浩荡荡开出。
韩、魏两家主力直扑南部与东部,迅速“接管”了与周王室、郑国接壤的南部智氏领地,以及部分东部战略要冲,美其名曰“建立防线,阻遏赵军与燕军可能的南下”。
范氏与中行氏则兵分两路,一支向西,与急速扩张的赵军争夺吕梁山一线的城邑,另一支则向北,试图抢占滹沱河流域的富庶之地,与燕军先锋发生零星冲突。
然而,预想中四家联军与燕赵联军的全面大战并未爆发。
赵无恤与乐羿(代表燕国)似乎早有默契,在初步达成战略目标后,并未继续向南或向东过度扩张,而是稳固消化已占领区。
四家联军 ,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夺地盘,而非与士气正盛、战斗力强悍的燕赵联军死磕。
于是,一场诡异而迅速的“瓜分”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曾经显赫无比的智氏,其领土被六大势力(燕、赵、韩、魏、范和中行)肢解。
经此一变,整个北方地图为之改写:
燕国势力直抵太行山,控制了太行山以东直至河水北岸的大片区域,声威大震,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强权,燕侯尚一战成名,彻底掌握燕国朝堂!
赵国正式立国,占据了太行山以西,晋中、晋北的广袤土地,北接戎狄,东联燕国,南慑晋国腹地,西望秦国,疆域辽阔,实力陡增,一跃成为与秦、燕并列的北方大国。
韩、魏两家瓜分了智氏南部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实力暴增,隐然有超越范、中行之势,为日后瓜分晋国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范氏、中行氏也各自有所斩获,但相比韩、魏,所得略逊,且在地缘上受到赵、韩、魏的挤压,未来处境愈发微妙。
晋国公室则彻底沦为看客,其直辖领地未增一寸,权威扫地,名存实亡。
北方天倾,晋国实质上已经分裂。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直处于昏迷之中的晋公终于醒了!
半睡半醒间,晋公看到自己床榻前的众人,为首的是自己的爱妃——骊姬,其次是自己的长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等人。
而那六大封臣一个都没来,晋公哀叹一声,在骊姬的搀扶下,坐起身。
“昔日我曲沃小宗崛起,尽诛大宗一脉,抢来这晋国基业,后世子孙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所以倚重外臣。”晋公明明是壮年,此时却如同垂垂老者,如同风中烛火。
“申生啊,你过来。”晋公淡淡道,召唤自己的太子上前。
骊姬心头一紧,就想出声打断晋公的话。
然而晋公似乎早有预见,再次出声,“重耳!夷吾!奚齐!卓子!你们都过来!”
陆陆续续,点到名的晋国公子们纷纷站起身, 他们都是不同母亲所生,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父亲,那就是床榻上的晋公!
“申生!你们皆是我的儿子,也是这晋国未来的主人,外臣终究是外人,兄弟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根基!我快不行了,来,把你们的手伸出来!”晋公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将诸子的手拉过来,叠在一起。
“诸子,这晋国就拜托你们了,为父对不起你们,将这偌大的晋国搞成这样,你们一定要……”
晋公的本名姬诡诸。
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期间通过扩张领土、削弱公族等举措增强晋国实力,使晋国拥有了春秋争霸的基础。
“父亲!父王!”诸子一拥而上,想要扶起倒下的晋公。
晋公薨!谥号晋献公。
其长子,申生继位。
申生继位之后,听从父亲临终前的遗言,大肆重用兄弟,公子重耳接替原本智氏智渊的大司马之位,掌控晋国最后的兵力。
同时任命夷吾为大司农,挽救晋国濒临崩溃的经济和农业。
喜欢梦回春秋当大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梦回春秋当大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