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的清晨,本草宫的庭院里积着薄雪,寒梅却顶着冰霜开得正艳,暗香浮动。阿依慕站在廊下,手中捧着那枚“医道济世”的玉印,晨光透过云层洒在印上,温润的玉质泛着淡淡的光泽。案几上摆着刚刊印好的《雪域医经》译稿,装订整齐,封面上用金字题写着书名,正等着这枚新印落盖。
“娘娘,吉时到了,”陈松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期待,“这可是咱们万国医馆第一本融合雪域医道的典籍,意义非凡啊。”
阿依慕深吸一口气,将玉印在朱砂盒里轻轻一蘸,再稳稳地按在译稿的扉页上。鲜红的印泥落下,“医道济世”四个字苍劲有力,与周围的金字相映,瞬间让这本典籍添了几分庄重。
“好!”罗桑大师合掌赞叹,“这一印,不仅是瑞国与吐蕃医道的合璧,更是两国情谊的见证。小僧这就修书一封,将此事告知赞普,让雪域的百姓也能感受到这份心意。”
淑妃端着一碗腊八粥走来,粥里浮着青稞、红枣、莲子,还有切成小块的沙苁蓉,香气醇厚。“刚从御膳房取来的,按您说的方子加了沙苁蓉,既暖身又补气血,”她将粥碗递给阿依慕,目光落在译稿上,“这印盖得真好,一看就让人觉得安心。”
阿依慕接过粥碗,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等会儿让阿依莎把这些译稿分发给各州府分馆,再送一套给赤松王子,让他带回吐蕃。对了,木合呢?说好今日一起给译稿盖印的。”
“在厨房呢,”阿依莎笑着跑进来,鼻尖冻得通红,“他说要亲手做些吐蕃的酥油花糕,庆祝译稿成书,正缠着御膳房的王师傅教他揉面呢。”
众人正说着,李德全带着一个吐蕃使者走进来,使者穿着厚厚的裘衣,手里捧着一个牦牛皮包裹,见到阿依慕,立刻单膝跪地:“吐蕃赞普使者丹增,拜见和贵妃娘娘!赞普听闻《雪域医经》译成,特意让小臣送来贺礼,还说……还说赤松王子在瑞国学了不少本事,让他再留些时日,跟着娘娘多学学药膳方子。”
阿依慕连忙扶起他:“丹增使者快请起,赞普太客气了。赤松王子聪慧好学,能留在这里交流,我们求之不得。”
丹增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卷精致的唐卡,画的是雪域的药神山,山峦叠嶂,上面点缀着红景天、雪莲花等草药,色彩绚丽,笔触细腻。“这是拉萨最好的画师画的,赞普说,药神山庇佑两国药材丰茂,愿瑞国与吐蕃的医道情谊,像这神山一样,历经千年而不倒。”
阿依慕展开唐卡,画中山川巍峨,草药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雪山上的清香。她郑重地说:“请使者转告赞普,我们定会将这唐卡挂在万国医馆的大堂,让所有医者都铭记这份情谊。”
丹增又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几颗鸽蛋大小的珠子,莹白剔透,散发着淡淡的凉意。“这是雪域的寒玉珠,能安神定惊,治疗心悸失眠,赞普说,配着瑞国的合欢花入药,效果更好。”
陈松拿起一颗寒玉珠,放在手心掂了掂:“果然是好东西!老夫在古籍里见过记载,说寒玉珠‘性凉而不寒,入心窍而安神’,没想到今日能亲眼见到。配上合欢花,正好能治那些思虑过重的失眠症。”
正说着,木合端着一盘酥油花糕跑进来,糕点做成花朵的形状,上面撒着青稞粉,像刚从雪地里摘来的雪莲。“使者来得正好,尝尝我的手艺!”他把糕点递到丹增面前,脸上满是得意,“王师傅说我这花糕做得比吐蕃的还地道呢。”
丹增尝了一口,眼中闪过惊喜:“外酥里软,带着奶香味,确实好!木合大人在瑞国不仅学会了种药材,连厨艺都精进了,赞普知道了定会高兴。”
众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腊八粥,吃着酥油花糕,从医经聊到药材,从种植聊到药膳,气氛热闹而融洽。淑妃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说到青稞的做法时,还详细地给丹增讲了如何用青稞粉做养胃粥,条理清晰,连阿依慕都有些惊讶。
“淑妃娘娘对药膳的研究,比小臣在吐蕃见过的医官还透彻,”丹增由衷赞叹,“若是吐蕃的贵族女子都能像娘娘这样,百姓们怕是能少吃不少苦。”
淑妃的脸颊泛起红晕,低头轻声道:“使者过奖了,我也是跟着和贵妃娘娘学的。以前总觉得这些是下人的活计,如今才明白,能让人吃得健康,也是一种本事。”
阿依慕看着她,心中忽然想起刚入宫时的情景。那时的淑妃总是穿着华丽的衣裳,用挑剔的眼神看着周围的一切,如今却能穿着素色布裙,和吐蕃使者讨论青稞的做法,这份转变,比任何珠宝都珍贵。
午后,阿依慕带着丹增去万国医馆参观。馆内的医者们正在忙碌,有的在用红景天给士兵治冻疮,有的在用寒玉珠给妇人治失眠,还有的在教百姓辨认新运来的雪域药材。丹增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赞叹:“瑞国的医者真幸福,有这么多好药材可用,还有这么多百姓信任。”
“这都是各国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阿依慕笑着说,“就像您带来的寒玉珠,若是没有吐蕃的医者发现它的药效,我们也用不上。医道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越来越完善。”
走到药房时,正遇到赵勇带着罗桑大师给贫民窟的孩子们发药。孩子们手里拿着用红景天和青稞做的药糖,吃得津津有味,罗桑大师则在一旁教他们念简单的吐蕃语草药名称,像个慈祥的爷爷。
“罗桑大师在贫民窟可受欢迎了,”赵勇笑着说,“孩子们都叫他‘红衣爷爷’,每天天不亮就等着他去讲雪域的故事。”
丹增看着罗桑,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大师放弃布达拉宫的清修,来这里给百姓治病,真是慈悲为怀。小臣回去后,定要将您的事迹告诉赞普。”
罗桑合十道:“医者不分高低,修行不分远近。能在这里看着孩子们健康长大,比在宫殿里诵经更有意义。”
参观完医馆,丹增要回驿馆了,阿依慕让他带上一套《雪域医经》译稿,还有一些新制的红景天青稞酒和沙苁蓉种子。“这些种子是木合培育的新品种,更耐寒,适合在雪域种植,”阿依慕真诚地说,“希望明年春天,吐蕃的土地上能长出更多的沙苁蓉,让那里的百姓也能用上这味好药。”
丹增郑重地接过:“娘娘放心,小臣定会亲手将这些东西交给赞普。相信用不了多久,吐蕃的药田里,既有瑞国的沙苁蓉,也有雪域的红景天,就像两国的情谊,紧紧长在一起。”
送走丹增,阿依慕站在医馆的门口,望着远处的皇宫。夕阳的余晖洒在琉璃瓦上,像镀了一层金。她忽然明白,林羽将“医道济世”的玉印交给她,不仅是对她的信任,更是对一种理念的期许——用医道连接人心,用情谊化解隔阂。
回到本草宫时,淑妃正在灯下整理新收到的病例,上面记录着用寒玉珠和合欢花治病的效果,字迹工整,分析得头头是道。见阿依慕进来,她连忙起身:“这是今日用寒玉珠治病的记录,您看看有没有问题。”
阿依慕接过病例,仔细翻看,忍不住赞叹:“分析得很透彻,连患者的情绪变化都记录了,比很多老医者都细心。”她顿了顿,笑着说,“等赤松王子学完药膳,我让他教你吐蕃的草药炮制法,到时候你就能独当一面了。”
淑妃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用力点头:“嗯!我一定好好学!”
夜幕降临,本草宫的灯一盏盏亮起。阿依慕坐在案前,拿起那枚“医道济世”的玉印,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窗外的寒梅还在飘香,远处的万国医馆依旧灯火通明,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个腊月初八的夜晚,继续书写着融合与成长。阿依慕知道,《雪域医经》的刊印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医道要探索,更多的情谊要连接。但她心中充满了力量,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前行——身边有潜心修行的罗桑大师,有日益精进的淑妃,有勤劳聪慧的木合,还有那位始终支持她的帝王。
而那枚鲜红的“医道济世”印,将盖在更多的医方册上,见证着瑞国与各国的医道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深厚,愈发绵长。就像那碗温暖的腊八粥,混合着不同的食材,却熬出了最醇厚的滋味,滋养着每一个渴望安康的心灵。
《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