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禹琛西域之功,皇帝谢子卓龙心大悦,封赏之余,更对传闻中那“起死回生”的神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一道口谕传入范府,宣柳清漪次日进宫面圣。
消息传来,范府上下不免有些紧张。
毕竟,一介女流,无诰命在身,只因弟弟军功和自身“育儿”名声被皇帝单独召见,在本朝实属罕见。
柳清漪却显得异常平静。
她连夜准备,并非准备珠宝华服,而是将范凌霄、范祈年等人近两年在青云学堂整理的教案、笔记,以及孩子们的一些突出成果记录,精心挑选、汇编成册,题名为《青云蒙学初探》。
同时,她也从空间里取了几样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现代医学理念的成药,如提纯过的金疮药粉(加强止血消炎效果)、应对小儿急热惊厥的温和药剂,用雅致的瓷瓶装好。
紫宸殿内,香炉袅袅。
柳清漪身着得体而不逾矩的湖蓝色长裙,从容行礼,姿态不卑不亢。
“民妇柳清漪,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皇帝谢子卓抬手:“夫人平身。赐座。”他目光锐利地打量着殿下的女子,容貌清丽,眉宇间却有一股寻常闺阁女子没有的镇定与开阔之气。
“朕听闻,柳尚书西域重伤,全赖夫人灵药,方能转危为安。
不知是何等仙方,竟有如此奇效?”
果然是为药而来。
柳清漪心中了然,微微躬身答道:“回陛下,并非什么仙方,不过是民妇平日喜好钻研药理,偶得的一些验方。
西域之事,不过是恰逢其会,加之禹琛身体底子好,方得侥幸。
陛下洪福齐天,方是保佑大庆将士的根本。”
她回答得滴水不漏,既不过分自夸,也全了皇帝颜面。
随即,她示意内侍呈上那两个瓷瓶:“此乃民妇改进的金疮药与小儿退热安神散,于军旅民间或有些许微末用处,谨献于陛下,聊表心意。”
皇帝命太医当场查验。
太医细细嗅闻、蘸取少许品尝后,面露惊异:“陛下,此金疮药药性纯粹,止血生肌之效远胜寻常;
这小儿药散,配方温和却力道绵长,确是精妙!”
皇帝闻言,眼中兴趣更浓,却不再纠缠于药物本身,话锋一转:“朕还听闻,夫人于教养子嗣上别有心得,府中二十六子女,皆有所长。
就连柳尚书,幼时亦是夫人启蒙?”
“陛下谬赞。”柳清漪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她将准备好的《青云蒙学初探》奉上,“民妇只是觉得,每个孩子天性不同,如同林木,有松柏之材,亦有桃李之姿。
强求一律,反倒埋没了天性。
民妇不过是顺着他们的兴趣,略加引导,提供些他们需要的书籍、工具罢了。
此册乃平日教导孩子们的一些粗浅心得,请陛下御览。”
皇帝翻看着册子,里面不仅有传统的经史文章,更有简单的数理推演、农耕常识、工械图解。
甚至还有范夕颜的妆容设计图样、范羽翼的食谱心得摘要,分门别类,图文并茂。
尤其看到范祈年总结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八字,以及范三七记录的各类药材性状图谱时,他沉吟良久。
“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皇帝重复着这两个词,目光深邃地看向柳清漪,“夫人之见,莫非我大庆学子,不必皆以科举入仕为唯一正途?”
“陛下,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柳清漪迎上皇帝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坚定,“国家需要经世致用的官员,亦需要妙手回春的良医,需要改良农具、增产增收的巧匠,需要通晓货殖、繁荣市井的商贾。
甚至需要妆点生活、陶冶性情的艺人。若天下英才皆挤在仕途一途,而百业凋零,恐非国家之福。
民妇以为,让适合的人做擅长的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根基稳固,百花齐放。”
这番话,大胆而新颖,直指当前教育体系的弊端。
殿内侍立的太监听得冷汗涔涔,偷眼去瞧皇帝脸色。
皇帝却并未动怒,反而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想到了西域需要慕容熙这样的管理者,边境需要范京墨这样的勇将,工部需要范南星这样的巧匠,太医院需要范三七这样的人才……
若真能如柳清漪所言,让各类人才都能脱颖而出……
“夫人高论,令朕耳目一新。”良久,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与探究,“范三七之医药,范岳阳之预言,朕颇感兴趣,他日可否带来,让朕一见?”
“是,陛下。孩子们能得陛下青眼,是他们的福分。”柳清漪知道,她的话,已在皇帝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这一次御前奏对,柳清漪虽未得任何封赏,但“育儿大师”之名已真正入了帝心。
她带来的,不仅是药物,更是一种颠覆性的理念,悄然在大庆最高统治者的心中,撬开了一道缝隙。
喜欢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