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镜影”计划悄然展开的同时,一条意外的情报线被激活了。
之前帮助获取“幽灵木薯”的“森林阴影”小队,在雨林深处活动时,偶然接触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型印第安部落。
这个部落的巫师,掌握着一种极其特殊的藤类植物使用方法。
这种藤蔓的提取物,能在极低浓度下,显着促进多种作物的根系发育,尤其是在贫瘠的土壤中效果惊人。
“森林阴影”的队长“黑豹”意识到其价值,通过加密信道将消息传给了杨革勇。
“促进根系发育……这可是好东西!”
杨革勇立刻来了兴趣,“尤其是对咱们在非洲那些瘠薄土地上的推广项目,简直是雪中送炭!”
叶雨泽却更加谨慎:“上次‘幽灵木薯’的教训还不够吗?这种直接从原住民手里获取生物资源的行为,伦理和法律风险极高。”
“而且,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愿意交易,或者这是否又是一个陷阱。”
“这次不一样,”杨革勇坚持道:
“‘黑豹’说,那个部落正在遭受一种外来传入的呼吸道疾病的困扰,他们缺医少药。我们可以提供药品和基础的医疗援助,作为交换条件。这是各取所需,不是强取豪夺。”
经过激烈的讨论,叶雨泽最终同意了尝试接触,但制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
第一,交易必须在对方完全自愿、并充分理解其后果(尽可能通过翻译沟通)的前提下进行;
第二,只获取少量样本用于研究,绝不破坏其原生地的种群;
第三,提供的援助必须实实在在,并承诺后续如果需要,可以提供更多支持;
第四,整个行动必须高度隐蔽,绝不能引起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的注意。
杨革勇亲自策划了这次代号“生命之藤”的行动。
他没有动用“森林阴影”小队,而是通过陈浩的关系,找到了一支真正具有医疗背景、且信誉良好的无国界医生小队(其中个别成员对“特殊任务”心照不宣)。
由这支医疗小队携带药品和简易医疗设备,在“森林阴影”小队提供的安全路线引导下,进入了那个与世隔绝的部落。
过程比预想的顺利。部落巫师在接受了急需的药品,并亲眼看到患病族人情况好转后,欣然同意了交易。
他不仅提供了那种神奇藤蔓的活体样本和组织,还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关于如何识别、采集和初步制备这种藤蔓的知识,口述给了医疗队中一位擅长绘画的队员,形成了一份简陋却珍贵的“使用指南”。
交易在无声中进行,完成后双方迅速撤离,没有留下任何不必要的痕迹。
当装着藤蔓样本和那份手绘指南的恒温箱被安全送入地下实验室时,叶雨泽和杨革勇都松了一口气。
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可能获得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刺激素,更证明了一种在风险与伦理之间取得平衡的、可持续的“资源合作”模式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叶雨泽认为局势暂时得到控制时,真正的危机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袭来。
军垦种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过于迅猛,尤其是“丰稷”系列的巨大成功,不仅引起了国际巨头的警惕,也开始触动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神经。
一些传统的、依赖于引进技术的种业公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同时,军垦种业过于神秘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引起了一些相关部门的注意。
一天,叶雨泽接到了国内一个加密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他安插在军垦种业内部的一位绝对亲信。
“叶总,情况有些微妙。”
对方的声音压得很低,“上面来了一个联合调研组,规格很高,名义上是考察农业科技创新,但问的问题非常深入,尤其关注我们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过程和国际合作细节。”
“另外,我察觉到公司内部似乎也有人在对我们的‘海外技术支持渠道’感到好奇,并且在非正式场合进行了一些打探。”
叶雨泽的心沉了下去。他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发生了——来自内部的审视和潜在的倾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军垦种业的快速崛起,无疑打破了许多原有的平衡。
“稳住,一切按既定预案回答。”
叶雨泽冷静地指示,“强调我们立足于自主创新,积极整合全球公开资源和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
“关于海外部分,一律以‘商业机密’和‘保护合作伙伴隐私’为由搪塞。”
“同时,立刻启动‘净化’程序,清理所有可能与我们有直接关联的内部文件和通讯记录。”
挂断电话后,叶雨泽久久不语。外部的明枪暗箭,他尚可凭借智慧和勇气周旋。
但来自内部的、基于复杂利益和猜忌的暗流,则更加难以防范。
“怎么了?国内出事了?”杨革勇察觉到他的异常。
“起风了。”
叶雨泽望着屏幕上代表着全球各个节点状态的、平静的绿色光点,缓缓说道:
“而且是从我们身后吹来的风。”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了南海的方向。
“看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独立、更加远离是非之地的‘诺亚方舟’了。或许,是时候把目光投向大海了。”
杨革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若有所思:
“海上?你是说……?”
“公海。”
叶雨泽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在某些情况下,国际水域,可能比任何国家的领土都更‘安全’。”
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冒险的蓝图,开始在他心中勾勒。
那将是一个漂浮在蓝色星球上的、真正的、移动的“种子方舟”。
而此刻,巴西草原上空,积雨云正在汇聚,一场热带风暴即将来临。
地下的“主根服务器”依然在无声地运转,“数字巴别塔”仍在孜孜不倦地破解着生命的密码。
内部的隐忧与外部的威胁如同这天气一般,预示着前路必将充满更多的雷暴与颠簸。
叶雨泽和杨革勇知道,他们短暂的休整期结束了。下一场风暴,或许将前所未有地猛烈,并从多个方向同时袭来。
他们必须做好准备,为了那些深埋地下、等待萌发的种子,也为了那个看似遥不可及、却必须坚持的信念。
叶雨泽的“公海方舟”构想,并非一时冲动。
随着国内调查组的介入和阿格西无孔不入的追击,他意识到陆地上的任何据点,无论多么隐蔽,都难以完全摆脱主权国家的法规约束和对手的渗透。
唯有国际公海,那片不属于任何国家的蓝色疆域,才能提供一个相对超脱的运作空间。
这个计划的代号是“深蓝堡垒”。
核心是一艘经过特殊改造的、具备强大自持力和科研功能的船只。
叶雨泽通过层层转手的离岸公司,秘密收购了一艘即将退役的中型海洋调查船。
这艘船被送往一个与军垦种业毫无关联的东南亚造船厂,进行了长达数月的“魔改”。
改造后的船只,外观上依旧保持着海洋科研船的朴实无华,但内部却别有洞天:
密闭农业舱室:船上设置了多个可控环境农业舱,利用LEd人工光照、无土栽培和循环水系统,可以进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作物培育实验。
移动生物实验室:一个符合p3级别生物安全标准的集装箱式模块化实验室被安装在加固的船舱内,能够进行包括基因编辑在内的复杂生物实验。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搭载了小型化的高性能计算集群,作为“数字巴别塔”在公海的浮动节点,即使与岸基网络断开,也能独立运行核心模型。
独立的能源与补给:升级了太阳能辅能系统和大型淡水制造机,延长了自持力。
还设计了隐蔽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和中小型潜水器收放装置,用于特殊条件下的样本输送和联络。
信息“黑洞”:配备了最先进的卫星通信和信号屏蔽系统,既能保持与全球网络的选择性连接,又能在需要时将自己从电磁频谱中“隐藏”起来。
船长和核心船员,是杨革勇通过特殊渠道物色的一批背景干净、经验丰富且对高薪酬守口如瓶的退役人员。
科研团队则由叶雨泽从分散在全球的“种子方舟”网络中抽调精干力量,轮流登船工作。
这艘被命名为“探索者号”的船只,在完成所有准备后,悄然驶离船厂,消失在浩瀚的南太平洋。
它的行踪诡秘,经常在国际航道上消失数周,出现在一些偏远的、无人关注的洋区。
在这里,它可以相对自由地进行一些在陆地上可能受到严格监管的实验,比如利用“数字巴别塔”的设计,直接对某些作物进行跨物种的基因功能验证。
然而,公海并非法外之地,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就在“探索者号”开始其海上生涯的同时,军垦种业内部的暗流终于表面化。
那位向叶雨泽预警的亲信,传来了更坏的消息。
联合调查组的调查似乎取得了某些“进展”,公司内部一位负责与国际(主要是叶雨泽渠道)对接的副总,被要求“协助调查”,暂时离开了岗位。
虽然表面理由是配合了解一些国际合作中的合规问题,但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更让叶雨泽心惊的是,他察觉到军垦种业内部,似乎出现了一股试图“去叶雨泽化”的势力。
这股势力由几位更倾向于稳健、透明国际合作,或与国内其他利益集团关系更深的元老牵头。
他们认为,叶雨泽的海外网络虽然贡献巨大,但其运作方式过于灰色,风险不可控,已经成为了公司乃至更上层面的“潜在负资产”。
他们主张,军垦种业既然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应该逐渐与这些“不清不楚”的海外渠道进行切割,转向更阳光、更合规的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
“他们这是想过河拆桥!”
杨革勇得知后勃然大怒,“没有咱们在外面刀头舔血,他们能有今天的风光?现在觉得咱们是麻烦了?”
叶雨泽要冷静得多:“不能完全这么说。他们的担忧有其道理。我们的方式,确实游走在边缘。”
“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求稳是必然的选择。只是……他们不明白,或者说装作不明白,真正的尖端技术,从来不会在完全阳光下的合作中轻易获得。”
“我们与巨头们的差距,还需要用非常规手段去追赶。”
内部的裂痕,比外部的敌人更让叶雨泽感到无力。
这意味着他和他的团队,可能同时要面对来自阿格西的全球追杀、国内有关部门的审视,以及来自原本应是坚强后盾的军垦种业内部的疏远甚至抛弃。
“我们必须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底牌。”
叶雨泽对杨革勇说,“‘探索者号’是一个开始,但还不够。我们需要确保,即使有一天失去了军垦种业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我们掌握的这些‘种子’,依然能够延续下去。”
压力之下,获取资源和资金的渠道也变得迫切起来。
除了军垦种业通过复杂渠道提供的资金,叶雨泽团队需要更多的“活水”来维持庞大的全球网络和耗资巨大的“深蓝堡垒”计划。
一天,一个神秘的中间人通过加密渠道联系上了陈浩。
对方声称代表一个“国际农业投资基金会”,对“绿洲农业”在特种作物开发上的“独特能力”非常感兴趣,愿意提供巨额资金,换取某些特定性状(例如极快生长速度、特殊药用价值)作物的“独家合作开发权”。
陈浩将消息传回。“老板,对方开价很高,但背景极其模糊。我怀疑……可能和地下生物黑市有关。”
生物黑市,一个游走在法律与伦理边缘的灰色地带,交易着从珍稀物种基因到非法基因编辑工具的一切。那里有巨大的利润,也布满了致命的陷阱。
杨革勇有些动心:“要是能搞到一笔快钱,咱们的压力能小很多。有些边缘技术,说不定黑市上反而更容易弄到。”
叶雨泽却断然拒绝:“不行!绝对不行!一旦和黑市扯上关系,我们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那不仅仅是法律风险,更会彻底玷污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我们是在为未来的粮食安全寻找火种,不是在制造生物武器或者满足某些人的猎奇欲望!”
他命令陈浩立刻断绝与那个中间人的一切联系,并加强牧场的安保,提防对方被拒绝后可能采取的报复或侦查行动。
然而,这件事也给叶雨泽提了个醒。
他们的活动,已经开始吸引一些黑暗角落的注意。未来的敌人,可能不仅仅是商业巨头和国家机器,还可能包括这些毫无底线可言的影子势力。
真正的风暴,终于在一个平静的南太平洋夜晚降临。
“探索者号”在一次例行的数据接收和样本交换作业中,被盯上了。
哈林顿的“深犁”行动,通过长期监控全球卫星通信的异常模式,并结合一些边缘情报(包括之前生物黑市中间人被拒后匿名提供的模糊线索),成功锁定了“探索者号”可能的活动区域。
这一次,哈林顿没有动用官方力量,而是雇佣了一家拥有“海上安保”资质的私人军事公司(pmc)的船只,以“怀疑该船进行非法海洋科研或走私活动”为名,试图进行“登临检查”。
这是一种在国际法灰色地带的挑衅行为,目的在于获取证据或直接扣押船只。
漆黑的洋面上,pmc的高速拦截艇如同幽灵般靠近了“探索者号”,强光灯打亮了船体,高音喇叭发出警告。
“船长,怎么办?”船员紧张地请示。
《大国军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大国军垦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国军垦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