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邺城东郊。
原本空旷的土地上已然矗立起一片崭新的建筑群。
青砖灰瓦,檐牙高啄,虽不似皇宫般富丽堂皇,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
正门之上,一块巨大的匾额以遒劲的笔法书写着四个大字,“冀州学宫”。
今日,正是学宫正式开宫讲学的日子。
学宫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旌旗招展。
除了李响、蔡邕以及冀州一众官员、世家代表外,更引人注目的是那数百名从各地赶来的学子。
他们身着各式衣衫,有的锦衣华服,出自世家。
有的布衣草履,显是寒门。但此刻,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
吉时已到,钟磬齐鸣。
李响一身州牧官服,立于高台之上,声若洪钟:
“今日,冀州学宫立!本宫宗旨,唯在‘求真’、‘务实’二字!无论尔等出身为何,入此学宫,便当以探求真理、经世济民为己任!学宫内,不唯经义,更有律法、算数、农工、水利、格物等诸多学科。望诸位潜心向学,他日学有所成,不仅为自身谋前程,更当为冀州谋福祉,为天下开太平!”
李响的话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清晰地传递出学宫与旧式书院截然不同的理念。
台下学子闻言,大多面露兴奋与激动。
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厌倦了皓首穷经却无益于世的空谈,李响提出的“务实”与诸多新学科,正契合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神武侯英明!”
“学生定当刻苦攻读,不负侯爷与蔡祭酒厚望!”
台下响起阵阵欢呼与应和之声。
紧接着,身为祭酒的蔡邕登台,宣布学宫规制与授课安排。
他声音温和却自带威严,引经据典又不忘结合实际,尽显大儒风范。
当他宣布将由自己亲自讲授《诗经》与《礼记》,并已邀请到多位名士大家分授各科时,台下更是掌声雷动。
开宫仪式结束后,学子们按照事先分好的学舍与班级,井然有序地进入各自的讲堂。
朗朗读书声与师者授课声,很快便从这片崭新的建筑中传出,为古老的邺城注入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李响与蔡邕并肩站在学宫最高的楼阁上,俯瞰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伯父,辛苦您了。”李响由衷道,他心中亦是惊喜,有了这学宫,他便有了用之不竭的人才了。
学宫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步入正轨,蔡邕居功至伟。
蔡邕捋须微笑,眼中满是欣慰:“能看到如此多英才汇聚于此,听到这济济一堂的读书声,老夫便是再辛苦也值得。此情此景,方是盛世之兆啊!”
然而,冀州学宫的兴盛,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洛阳,司空府邸。
袁逢面色阴沉地将一份来自冀州的密报拍在案几上,对坐在下首的袁隗、袁基等族中核心成员怒道:
“李响小儿,安敢如此!开设学宫,混淆贵贱,竟欲动摇我世家根基!还有那蔡伯喈,枉为大儒,竟助纣为虐!”
袁隗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兄长息怒。李响此计,甚是毒辣。他以商盟笼络冀州豪强,以利诱之。如今又设学宫,广纳寒门,以名位诱之。长此以往,冀州上下,岂不尽归其心?我袁氏在冀州的诸多安排,恐将毁于一旦。”
喜欢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