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柒主任耐着性子,一直等到刘正茂把大队里几件紧急的事务都安排妥当,办公室里的人也都走得差不多了。他环顾四周,现在留在办公室里的,除了他自己带来的县革委会副主任陈会文、办公室主任程玲之外,就只剩下粮山公社革委会主任古大仲、副主任张林,樟木大队的支书郭明雄、副大队长刘正茂、大队会计马会计,以及负责广播和记录的小姑娘。在秦柒看来,在座的这些人都是樟木大队和粮山公社的核心骨干,是信得过的自己人,接下来的谈话内容不需要对他们隐瞒。
秦柒的目光落在刘正茂身上,开口问道:“小刘,刚才听你提到,你们大队准备搞一个专门的‘蔬菜供应市场’。这个想法不错,但我想了解一下,你们预计这个市场,未来的吞吐量会有多大?还有,你们搞这个市场,和市里的蔬菜公司,在业务上会不会有冲突?” 他问的这两个问题,都切中了要害,既关心发展规模,也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体制内矛盾。
刘正茂显然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他不慌不忙地回答:“秦主任,关于业务冲突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从道理上讲,我们大队搞的这个蔬菜供应市场,和市蔬菜公司之间,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业务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市蔬菜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全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蔬菜供应,这是他们的主责主业。而为各大厂矿、企业、机关单位提供后勤保障,只是他们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而且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他们在保障厂矿单位这一块,做得确实不够到位,存在很大的缺口。也正因为市蔬菜公司无法满足这些单位的集中采购需求,才会有这么多厂矿企业,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跑到我们樟木大队这样的产地来直接拉菜。我们搞这个市场,某种程度上,是填补了市蔬菜公司服务的一个空白区域。”
听完刘正茂的解释,秦柒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心里清楚,在任何领域,都有既定的规则和原有的利益格局。如果有人试图打破规则,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想方设法进行阻挠和打击。樟木大队成立蔬菜供应市场,直接对接厂矿单位,肯定会抢走市蔬菜公司的一部分生意和客户。按照计划经济的运行规则,市蔬菜公司很可能会向上级主管部门告状。如果上级部门因此来责问高岭县,秦柒已经想好了,就按照刘正茂刚才说的这套“互补论”来向上级解释和应对。
这时,粮山公社主任古大仲插话问道:“小刘,你把蔬菜种植的好处给了黄金公社,那我们粮山公社还有这么多大队、这么多社员呢?你就不考虑了吗?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他的语气带着半开玩笑的成分,但也确实代表了很多粮山公社干部的想法。
“古主任,您这话说的,粮山公社是我们樟木大队的‘娘家’,我们肯定是优先考虑自己人啊!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刘正茂笑着回应,随即话锋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古主任,种菜这事,看着简单,真要规模化、市场化运作,里面门道很多,不能一窝蜂地上。我建议您最好提前做个摸底统计,看看我们粮山公社具体有哪些大队愿意并且有条件种商品菜,每个大队大概能拿出多少亩地来种?种哪些品种?”
他详细解释道:“蔬菜这种农产品,娇贵,容易损坏,而且市场行情变化快。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实行‘以销定产’。如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到时候蔬菜集中上市,市场消化不了,就会造成产品积压、价格暴跌,甚至大量蔬菜烂在地里、烂在路边,那社员们就白忙活一场,挫伤积极性。反过来,如果计划不周,种植面积不够,产量跟不上,采购单位来了没菜可拉,人家白跑一趟,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以后就不来了。所以,必须要有精确的计划和调度。”
秦柒主任在一旁听着,不禁感慨道:“想不到看似简单的种菜卖菜,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和讲究!真是行行出状元,隔行如隔山啊!”
“秦主任说得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确实是一门大学问。”刘正茂表示赞同,接着,他主动提到了一个话题,“秦主任,刚才您提到要帮助兄弟公社。其实,如果我们的蔬菜供应市场未来需求量大,能带动周边公社一起发展,我们是十分乐意的。比如鸟山公社,我听说他们那边靠山,交通也不太方便,社员日子过得比较艰苦。如果能帮上忙,我们愿意拉他们一把。”
秦柒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诚恳的语气说:“小刘,你有这个想法,我很高兴!鸟山公社的情况确实比较困难,如果你们的市场能做起来,需求量大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能拉鸟山公社一把。我在这里先替鸟山公社的社员谢谢你了!”
“秦主任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刘正茂谦逊地说,然后话锋一转,切入正题,“秦主任,您刚才说有事要专门找我谈,不知道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秦柒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刘正茂,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樟木大队的支书郭明雄,语气看似随意,实则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问道:“郭支书,我听说你们樟木大队胆子不小啊?居然偷偷去找县农业银行申请贷款,而且一张口就要贷二十万?有这回事吗?”
郭明雄被秦柒这突然一问,有点发懵,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他摸不清领导这么问的意图,难道是贷款犯了什么错误?他有些结巴地解释道:“主、主任……是、是有这么个事。我们大队……最近资金周转有点紧张,就想找银行贷点款应应急……我们打算年底等生猪出栏、蔬菜款回笼了,肯定能还上!” 其实贷款这个主意是刘正茂提出来的,但此刻郭明雄作为大队支书,必须把责任扛起来,不能把刘正茂推出去。
秦柒盯着郭明雄,语气带着追问:“据我所知,你们樟木大队的厂区每天都有产品出厂,蔬菜组每天也都有现金收入,进账应该不少啊。怎么会缺钱缺到要去找银行贷这么大一笔款呢?”
郭明雄被问得有些语塞,额头有点冒汗。刘正茂见状,立刻接过话头,他不能让自己的支书为难。
“秦主任,您看到的只是我们每天有收入进来,”刘正茂的语气平和但坚定,“但您可能不太清楚我们每天巨大的开销。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他开始一笔一笔地给秦柒算账:“首先,最大的开销是养殖场。场里现在养着五千多头肉猪,每天光饲料消耗就是一笔非常大的数字。其次,是厂区那边,每天生产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也是一大笔支出。但这还不是最花钱的,真正的大头,是新村二期工程的建设!”
刘正茂加重了语气:“盖新房,需要钢筋、水泥、木材、玻璃、电线,还有各种建筑工具和设备,这些全部都要用现金去买!您刚才也看到了,杏花大队的李支书堵着我要水泥款,这只是其中一项。讲实话,我们大队不是没有偿还能力,光是养殖场那五千头猪,等到出栏的时候,就能有几十万的收入。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资金流非常紧张,所以才想找县农行贷点款周转一下,这属于正常的资金周转借贷,我们又不是不还!难道这他们也去县里告状了?” 说到最后,刘正茂的语气里带上了几分不解和不满。
秦柒主任看着刘正茂,表情严肃地解释道:“小刘,关于贷款这件事,我需要跟你说明白。按照银行现行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县级农业银行对于十万元级别以上的贷款业务,是没有最终审批权的,必须上报到地区(市)一级银行进行审批。你们樟木大队这次一次性申请二十万元贷款,额度不小,已经触发了上报程序。地区银行非常重视,专门发来了正式的调查公函到县革委会,要求了解你们大队的具体情况、贷款用途和偿还能力。 我这也是接到了地区银行的正式调查函,才知道你们去申请贷款了。” 他特意强调了程序的正式性和金额的重大性。
刘正茂最关心的是结果,他急切地问:“秦主任,那……依您看,地区银行最终会不会批准,给我们大队放款?” 他的语气里带着期盼,也有一丝不安。
秦柒没有给出肯定答复,而是把皮球踢了回去,他故意用一种事不关己的语气说:“这个嘛……我说了可不算。最终能不能放款,决定权在地区银行手里。他们需要根据对你们樟木大队财务状况、项目可行性、还款来源保障等一系列因素的全面评估,才会做出最终决定。这是银行的规矩,我们地方上也不能干预。” 他这话半是实情,半是施压,想看看刘正茂的反应。
刘正茂何等聪明,立刻听出了秦柒的弦外之音。他不再追问,反而像是自言自语地盘算起来,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在场的人都听清:“哦……要是地区银行觉得风险大,不给放款……那也没办法。等到月底端午节,我们养殖场计划出栏一批生猪,估计能回笼一部分资金,就是数量有限……到时候,二期新村建设的进度可能就得适当放缓一点了,这样资金压力也能小一些。再就是,等到秋天,向各兄弟大队收购粮食杂豆的时候,恐怕就得跟乡亲们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先付一半现金,另一半打个欠条,等资金宽裕了再补上……这样或许能缓解一下眼前的压力……” 他这番话,表面上是在盘算退路,实则是以退为进,巧妙地摆出了贷款失败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重点项目放缓、对社员和其他大队的支付延迟——这无疑是在给秦柒施加压力,暗示县里如果不出力,贷款批不下来,这些后果也需要县里承担。
秦柒岂能听不出这话里的意味?他哈哈一笑,指着刘正茂说:“好你小子},别在我面前装模作样、哭穷算账了!我今天就给你个准信:县里支持你们樟木大队贷这笔款!而且,必须贷到二十万!”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异常肯定和坚决。
这话一出,不仅刘正茂愣住了,连在一旁的粮山公社主任古大仲也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两人都疑惑地看着秦柒,等待他的下文。刘正茂心里飞快地转着念头:县里为什么这么积极地支持?甚至用了“必须”这个词?这背后肯定有原因。
秦柒不再卖关子,他放缓语速,清晰地抛出了今天真正的来意:“不过,这贷款下来之后,资金的使用,得变通一下。县里会出面协调,促成银行给你们批下这二十万贷款。但是,钱到位后,你们樟木大队自己留用十万,剩下的十万,要转借给县里应急。” 他终于说出了核心目的——县里要借樟木大队的贷款额度,来解决自身的资金困难。
“为什么?”刘正茂脱口而出,眉头紧锁。这可不是小事,用大队的名义贷款,却要分一半给县里,这其中的责任和风险全都落在了樟木大队身上。
秦柒回答得非常直接,甚至带着几分无奈:“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县里现在非常缺钱,急需这笔资金去办几件紧要的事。等米下锅!” 他没有用任何官话套话掩饰,直接道破了县财政的窘境。
“可……但这笔贷款是以我们樟木大队的集体名义和信用去申请的啊!”刘正茂强调着其中的关键区别,提醒秦柒这钱的主体和责任归属。
“我当然知道是用你们樟木大队的名义贷的款!”秦柒接过话头,语气中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问题是,按照现在的规定和政策,县政府本身不能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所以,我才想到借用你们樟木大队这个‘先进典型’的资质和信誉去贷款这个办法。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变通之策。” 他解释了采取这种“借壳贷款”方式的政策性原因。
听到这里,刘正茂的心情更加沉重。他深知这其中的风险,如果县里挪用的那十万块将来还不上,银行追讨的肯定是贷款主体——樟木大队。他必须问清楚,这钱县里拿去做什么用,评估一下还款的可能性。他深吸一口气,认真地问道:“秦主任,不是我多问,这钱关系到我们整个大队的信用和未来。您能不能告诉我,县里急着要这笔钱,到底是打算用来做什么项目?我们必须对社员们有个交代。”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但态度十分坚决。
秦柒似乎也预料到会有此一问,他并没有回避,而是很光棍地交了底:“县里经过研究,决定要办几个能带动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的厂子:一个是配套的饲料加工厂,一个是规模化的养殖场,还有就是利用本地资源,办一个水泥厂。这些都需要启动资金!” 他将县里的工业化蓝图和盘托出。高岭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虽然也有农机厂、造纸厂等少数几家县办企业,但效益普遍不佳,县财政一直非常紧张。秦柒上任后,一心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但苦于没有好的项目、启动资金和合适的管理人才。几次县革委会开会讨论,最后都是秦柒拍板,提出“摸着樟木大队过河”,直接复制樟木大队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模式:按照樟木的养殖方法,生猪出栏快、销路好,那就办饲料厂和养殖场;县里石灰石资源丰富,而杏花大队的水泥厂已经成功投产,那就也跟着办一个水泥厂。至于启动资金,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目前效益最好、最有“钱景”的樟木大队“借”。
“县里也要办饲料厂和养殖场?”刘正茂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秦主任,这可都是又脏又累、需要精心打理的活儿,县里的……干部们,能愿意干、能干好吗?” 他差点说出“老爷”二字,及时刹住了车。
秦柒不气不恼,反而笑了:“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县里的干部不愿意干、干不好,我不会从外面调能干的人来干吗?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等于我没说。”刘正茂小声嘀咕了一句,知道在调人这件事上,县里有着绝对权力。
果然,秦柒话锋一转,目光投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樟木大队支书郭明雄,表情变得正式起来:“郭支书,现在正式通知你,县革委会研究决定,要从你们樟木大队抽调两名骨干人员,到县里新办的企业去担任领导工作。”
《花开春来晚》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花开春来晚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花开春来晚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