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章:小时候
仆从们不敢笑了,护卫们也不敢笑了,只是面露担忧的看着小郎君那小小的背影。
这要是让郎君和夫人知道,小郎君怕不是要挨板子了。
若是让颜先生知道,还不得气得胡子都翘起来。
为首的护卫最先反应过来,赶紧小跑两步上前,哭笑不得地劝说。
“小郎君,小郎君,这话可不敢乱喊呐,这若是让郎君和夫人听到,您今日的课业,可就不止是颜先生给您布置的了。”
李睿看着护卫们如临大敌的模样,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我又不在家喊。”
说完,一把拉起还在发懵的赵硕。
“快跑!”
两个小家伙顿时像受了惊的小兔子,顺着小路一溜烟地朝家跑去,留下一群心有余悸的仆从在后面追赶。
小郎君,您还是单纯啊,不在家喊,就不会传到郎君和夫人的耳朵里吗?
这外头多少人呐。
宅邸之中,晚膳用罢,府内灯火渐次亮起。
书房内灯火摇曳,映照着一大两小的身影。
李韶端坐于书案旁,神色温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刚刚仔细检查过孩子的功课,字迹还算工整,背诵虽说勉强,倒是也记下来了,这方面,倒不必苛责,每日背诵,总有熟练的时候。
放下手上的纸张,李韶看向李睿。
“狸奴,为娘今日听闻,你在放课回家的路上,高歌一曲,甚是........豪迈?”
李韶的语气平和,目光静静落在儿子脸上。
李睿正因功课过关而暗自轻松,闻言,小身板几不可察地一僵,脸上那点小得意瞬间凝固,眼神开始有些飘忽,不敢与母亲对视。
可恶啊,是谁走漏了风声,怎么传到阿娘的耳朵里了。
“啊?歌?什……什么歌?”
李韶也不急,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才缓缓道:“好似是……‘人之初,性本善,不写课业是好汉’?”
李韶将那句“歪歌”清晰地念了出来,语调平稳,却让李睿心头一紧。
“是不是下一句就得是,阿娘训斥怎么办,要跟阿娘对着干了?”
书房里侍立的丫鬟忍不住抿嘴偷笑,又赶紧低下头。
李睿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又连忙摆手。
“不,不是的,阿娘,我不敢跟阿娘对着干,我就是随口喊一喊,没有别的意思。”
只是觉得好玩儿.......
“哦?随口喊喊?”李韶放下茶杯,声音依旧温和:“没有别的意思,又怎么会喊出这样的话呢?狸奴,阿娘问你,可是最近的功课让你过于劳累了?”
李睿摇了摇头。
书院的其他学生的课程安排他也见过,可比自己的课业紧张多了。
这样一对比下来,自己的功课,算不上累。
尤其是,眼前的情况,自己要是说一声累,会不会下一刻,阿娘的板子就接触到自己的屁股了。
“功课不劳累,那就好。”李韶微微颔首,倒也没有抄起戒尺就开始爱的抚摸,而是缓缓开口,循循善诱。
“狸奴,读书明理,首先要的是态度端正,阿娘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功课有时候是枯燥了些,但是却是夯实根基的必经之路。”
“你这好汉之言,看似顽皮,实则是轻慢了学问,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李睿听着母亲的话,小脑袋越垂越低。
本就觉得有些理亏,此刻被母亲点破其中关窍,更是羞愧难当。
本来以为要挨一顿手板的,但是阿娘没有打自己,反倒是教导自己道理。
如此一来,李睿心里反倒是过意不去了。
“娘亲,孩儿知错了。”他声音细小如蚊蚋,“孩儿再不敢胡说了。”
李韶见孩子认错态度尚可,神色也更加缓和。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今日功课既已完成,便早些去歇息吧。”
“明日去书院,主动向颜先生说明此事,诚恳认错,请先生责罚。可能做到?”
李睿一听还要向先生认错,小脸顿时垮了一下,但看到母亲不容置疑的眼神,还是乖乖点头:“能做到。”
“去吧。”
宅邸前头的一处附属院子里,正屋内灯火通明。老赵面色沉静如水,端坐在椅子上,陈娘子站在他身侧,眼神里交织着对儿子的担忧心疼,却又不敢出声阻拦。
“跪下。”老赵轻轻开口。
赵硕心里“咯噔”一下,不敢迟疑,老老实实的跪在了带着凉意的地面上。
“说说吧,今日放课回家的路上,怎么回事。”老赵询问着儿子。
赵硕低头,小声地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爹,小郎君可能只是觉得好玩,随口喊一喊。”
“你喊了吗?”老赵问道。
赵硕摇头,神色认真。
“儿子不敢!儿子知道那话不对!”
老赵的目光依旧看着赵硕。
“你先莫要为小郎君辩解,阿爹问你,你跟在小郎君身边是做什么的?”
赵硕低头,小声回答:“是,是陪小郎君读书,是伴读。”
“伴读,伴读,不仅仅是陪着读书!”老赵的语气加重了些,“既然是小郎君的伴读,那么,当小郎君言行有失,比如今日这般瞎胡闹的时候,你为何不在旁边规劝?”
看着儿子有些茫然的眼神,知道这孩子年纪尚小,未必真懂其中深意,便语重心长地解释。
“郎主和夫人信任咱们,让你给小郎君伴读,狗儿,你也该知道,当小郎君犯错的时候,你要在旁边提醒,劝诫。”
“你没有跟着小郎君一起胡闹,阿爹很是欣慰,但是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莫要在一旁看热闹。”
“你也有你需要做的事情,明白吗?”
赵硕抬起头,脸上少了几分委屈,多了几分恍然和认真。
“阿爹,儿子……儿子明白了。以后,儿子一定记住自己的本分,会好好规劝小郎君的。”
老赵这才起身,伸手扶起了赵硕。
“记住今日的事,今日的话,起来吧,回去好好想想。”
夜深人静,屋内烛火柔和。
李复处理完一日事务回到房中,便见李韶正坐在梳妆台前梳理着长发,神色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还在想狸奴今日那‘豪言壮语’呢?”李复走到她身后,双手轻轻按在她肩上,笑着问道。
李韶透过铜镜白了他一眼,语气却带着无奈的笑意:“可不是嘛,这孩子,如今是越发跳脱了,竟敢在路上喊那样的话,若是让严苛些的先生听见,怕是要重罚。”
李复闻言,不由得莞尔一笑,脸上满是过来人的宽容。
“我当是什么大事。”他浑不在意地摆摆手,“孩子嘛,这个年纪,正是猫嫌狗厌……哦不,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偶尔蹦出几句顽皮话,实属正常。”
自己小时候喊的那些顺口溜,放在这时候,是要被老师家长抓去揍一顿的程度。
如今这些孩童喊什么‘先生胡子翘一翘,吓得我们跳三跳’、‘之乎者也真难熬,不如上山摘野枣’,这算什么?
自己小时候跟着伙伴们在大街上蹦蹦跳跳的喊‘xx头,像皮球,一脚踢到百货大楼.......’。
老师老师你别生气,都怪xx不争气,抽烟喝酒跳霹雳,男女厕所都敢去,正月十五进监狱,八月十五就枪毙!
李复想起自己曾经嚷嚷的这些不倒不正的话,也不由得哑然失笑。
小时候觉得有意思,好玩,但是长大了之后再听.......人甚至不能共情曾经的自己。
“孩童玩闹是天性,但是咱们做父母的,也不能万般都纵着孩子。”李韶感慨说着:“夫君你啊,有时候就是太溺爱狸奴了。”
“这就叫溺爱啊。”李复哑然失笑:“我只是觉得,咱们做父母的,偶尔学着放松一些也好,适当纠正,有时候矫枉过正也不是一件好事,狸奴现在这边无忧无虑,偶尔闯点小祸,被训斥了,长点教训,也挺好。”
“这倒也是。”李韶认真思索着:“想当年我小时候,也并非全然不犯错,说起来还真是的,自己小时候也这样,怎么到了这般年纪,成了阿娘,反倒是想要让孩子做的,比当年的自己都好呢?”
李复拉着李韶的手,坐在了床边,扶着她小心翼翼的到了榻上。
“这是对孩子有期盼,正常,不过做阿爹阿娘的能意识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了。”
“以前我小时候,连功课都不爱做呢。”
“如今咱们的狸奴,每日用工,还能把功课做好,这就让我这个做阿爹的汗颜了。”
......
两口子这会儿躺在床上盖好被子纯聊天,聊着聊着,也就睡下了。
庄子上一片安静祥和,平壤城里一阵暗流涌动。
王宫之中,高建武听着手底下的人的汇报,抄起桌案上的茶杯狠狠的砸在了地上。
“市井童谣说...世子殿下在长安用辽东地图换花酒。”禀报的人战战兢兢的跪在殿中,不敢继续说下去。
高建武突然抓住案角剧烈咳嗽,摊开掌心竟见血丝混着茶渍。
“到底是谁!谁在外面传这些话!!”
高建武暴怒。
“回大王,臣下,臣下不知。”
高建武抬起手,颤颤巍巍的指着外头。
“去,给我查!”
“查!!!”
高建武怒吼着。
“咳咳咳。”
“大王。”身边的近侍赶忙上前。
“快,快传医者。”
原本安静的王宫一阵兵荒马乱,高建武被扶着回了寝殿,医者提着药箱匆匆赶来。
高建武闭着眼睛躺在榻上,胸口剧烈起伏着,每一声咳嗽都像是破旧的风箱在拉扯,殿内昏黄的烛光映得他脸色蜡黄,嘴角还挂着没擦净的血沫子。
老医官跪在榻前,手指搭在高建武的手腕上。
“先取冰帕子来敷额!”
“大王这是急火攻心,肝气横逆伤了心脉。眼下最要紧的是静养,万万不能再动气了。”
老医官打开药箱,取出三寸长的银针。
“大王,臣要刺劳宫穴泄火,会有些酸麻。”
施针过后,老医官又开了药,让侍从去膳房熬药,又叮嘱了一番,一定要静养,不可再大动肝火。
殿内侍从点头应声。
是夜,殿外突然响起闷雷,紧接着,雨点噼里啪啦的砸在屋顶。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珠帘哗啦作响。
高恒疾步走到内室,来到高建武的床榻前。
“父王。”高恒扑到床榻边缘,牵起高建武的手。
高建武虚弱地睁开眼睛,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小儿子。
“你兄长远在长安,如今,父王又是这般模样,孩子,你要坚强,父王如今能依靠的,是你。”
高恒紧紧握住高建武的手。
“父王不要说这些丧气话,您好好听医者的嘱托,按时吃药,您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高建武叹息一声。
是,自己只要静养,身体会好起来的。
可是,时间不等人呐。
自己就算是想要安心养身体,但是渊盖苏文不会答应,外面的形势不能答应。
“孩子,你阿兄不争气,你要勤勉。”
高建武躺在榻上,自清醒过来之后,想了许多。
即便是高桓权能够回到平壤城,也不能继续做世子了。
外头传的沸沸扬扬,他的名声,已经不适合坐在世子的位子上了。
这次去长安,惹出了这么大的祸事,还如何能保他?
除非,他在长安,能将和亲的事情促成,那样事情还会有转机。
哪怕是看在大唐公主的面子上,世子的位子,还得是他的。
但是眼下,这件事,怕是要彻底黄了,即便是有谈的希望,高句丽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不能做高句丽的罪人。
“明日开始,你到外殿处理政事,父王会让你叔父来辅佐你。”高建武说道。
高恒连连点头。
“父王,儿臣明白了,儿臣一定不辜负父王的期望,但求父王一定要养好身体。”
高建武点点头。
“嗯,时候不早了,你也回去好好休息吧。”
着殿内的侍从送走高恒,高建武又着人去请高宝藏到王宫中来见他。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