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雍见有人来拿自己,吓得三魂没了七魄,忙爬起来一溜烟进了宫。
禁军统领王宗濋见王时雍跑了,也跟着回了宫,面见赵桓道:“陛下,群情激愤,陈东等人也是出于忧心国事,臣觉得可以答应他们的请求!”
赵桓心中叹息,百姓的要求可是和金人的要求正好相悖,自己谨小慎微,却落了个两头不满意,父皇当皇帝时整天吃喝玩乐,怎么到了自己这边,却尽是不解之局!
摆了摆手道:“朱拱之,宣李纲进宫!耿南仲,去宣读敕令!”
可笑耿南仲乃是枢密使,却半点也不懂军事,但做个跑腿的活还是可以的。
不多时,耿南仲见到众人,笑着对众人说:“喜事了,喜事了,陛下已经派内侍朱拱之宣李纲进宫!大伙莫要再喧闹了!失了礼数,总归不好!”
陈东等人暗自不语,且等一时就是了,盘腿坐在宫门前。
百姓们却仍然难藏心中不忿,许是常年对朝廷的不满让他们颇为极端,依然鼓噪不已!
此时有一队内侍出宫来,众人问道:“呔!太监!你可是朱拱之?去宣李相公的吗?”
那内侍吓得浑身哆嗦:“我不是朱拱之,我是去宣种相公的!”
百姓疑惑道:“为何朱拱之还未到?”
那内侍道:“朱公公先于我得了旨,我只管去宣旨,不知道朱公公的事!”
百姓放了那内侍过去,四处寻找朱拱之。
又过了许久,又一队内侍出宫来,耿南仲大笑道:“哈哈,此人便是朱拱之,大伙可以放心了!”
哪想百姓却反倒愤怒异常:“我等十万人在此等的心焦,你居然施施然安步当车!宣李相公安能如此磨蹭!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愤怒的众人一把扯住朱拱之,怒极之下,便失了分寸,可怜朱拱之,被众人寸碟而死!众人犹自不甘心,抓住众内侍暴打致死!
陈东等人大震,事情发展已然出乎了意料,上书是上书,其余大可不必!
陈东与众师弟大声阻止,但愤怒的百姓哪里理会得,处理完宦官又找上了其余人等。这一疯狂,罹难的还有朱御医,张太尉等三十七人!(注一)
辛文郁挤到陈东面前道:“陈师兄,事情变成这样,怎么办,不如你先跑吧!”
陈东叹道:“你说的什么话,我跑了,你们就是死罪,你们有什么错,错的只是我一人!”(注二)
辛文郁看着陈东的眼睛,什么是大丈夫!这才是大丈夫!
国家有难,便挺身而出!
利刃加身,而丝毫不惧!
布衣临官,而浩气凛然!
危机临头,而顶天立地!
辛文郁暗中暗自发誓,若此次过后还有命在,必然要做一个陈东这般的人物!
宫前的惨剧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呆立半晌,心道,我的国家已然到了这个地步吗?
进而又想,这些暴民会不会冲进宫来杀我?当愤怒冲昏头脑,自然做出什么事来都不稀奇!
想到此处,忙道:“李邦彦,吴敏,白时中,此事容不得我们慢慢商议了,我意,即刻恢复李纲与种师道官职!须等不得了!”
李邦彦,吴敏,白时中本就是此次上书针对之人,三人心中惊惧,比之皇帝尤甚,此时皇帝开了口,哪有不答应之理。
于是,宋朝开国以来最快成型的圣旨出现了,前无古人,想必也后无来者。
李纲、种师道即刻官复原职,着人请二人进宫安抚民愤!
吴敏战战兢兢到宫前告知众人,李纲种师道已官复原职。
但众人哪里肯信,换言之,其中夹杂了许多的暴民,他们不愿信!
暴民仍在呼喝砸抢,禁卫军严阵以待,不敢稍怠,暴民也自不敢直面禁卫军亮出的长刀!
不多时,种师道乘车至皇宫,侍卫扯开嗓子大喊:“小种经略相公进宫面圣,请诸位相让一让!”
有人喊道:“必是奸佞作戏,谁说里面便是种相公了!”
有人冲上马车掀开帘子,见里面那人白须飘飘,形容肃整,正是沙场老将种师道!
种师道为赵桓献了上中下三策,不想赵桓听信姚平仲之言,瞒着自己行了第四策,还是招险棋。种师道本就病体沉疴,经此一事,更是心力交瘁,老态毕显!
这些于百姓而言,并不重要!他们只知道,种相公是国家柱石,只要种相公在,国家固若金汤!,此时他回来了,国家自然有救了!十万百姓大声欢呼,适才的暴民也在种师道带来的希望中,再次转变回了良民!
十万百姓的欢呼能有多大声,或许我们无法感知,但这时开封城阴郁的天散开了乌云,阳光直射下来,映在十万百姓身上!映在种师道身上!映在陈东身上!
心中装着国家的,从来都是这些人,而不是朝堂上那些蝇营狗苟之辈!
少顷,李纲也到了,李纲自东华门一路走到右掖门,与众人招呼,众人大喜,缓缓散去!
种师道年老多病,不能亲临军营,李纲官复原职后,一面求学于种师道,一面整肃军队,提拔有为将领,不数日,军容为之一变!由于高俅领禁军时多曾玩乐,士兵孱弱,穿不得七十斤的步人甲!而这几日,吃得饱穿得暖的禁军士兵稍加训练便陆陆续续可以着步人甲巡视城墙!金兵的制式刀破不了步人甲,狼牙箭也不成,守城保命无虞,众军士自然加紧训练!
城外完颜宗望见开封城防卫日益加强,心中哀叹,攻城车,投石车尚未建造完成,宋兵的步人甲也破不得,有人提议制狼牙棒可破甲,只是一时之间,也造不了这许多兵器,为此烦恼不已!
正无奈间,那边王汭传来消息,宋廷愿意答应大部要求,以求和议!
正是瞌睡来送枕头,完颜宗望大抵是觉着要无功而返了,不想宋人依然答应了这离谱的和议条款。
喜出望外之际,快速签署了和议条款。金得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以枢王代康王为质!然后回师北返!
李纲得知和议的消息,气得大病一场,这几天自己日日训练士兵,巩固城防,没有时间进宫,不想这帮软骨头乘机达成了和议,反正不用花自己钱,国库的钱与他们无关,枢王与他们无关,三镇百姓与他们无关!
太学听到和议的消息,再次群情激愤,但李若水带来一个坏消息!
金兵北返,朝廷有了余暇,准备清算上书事件!
上书时确实引起了混乱,也确实死了许多无辜者,此事论罪,怕是难以逃脱!
注一:《靖康前录》
注二:《行状》
喜欢老子今朝,点检形骸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