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高原。
周远站在海拔5500米的矿址上,稀薄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咽刀片。远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近处,十几台重型机械像玩具般散落在褐红色的冻土上——这里是巨龙铜矿的主矿区,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铜矿开发项目。
周工,血氧又掉到80%以下了。林妍递过便携式氧气瓶,眉头紧锁,医生说你需要至少再适应两天才能——
设备清单核对完了吗?周远吸了口氧气,打断了她的话。他的视线固定在远处一片明显凹陷的区域,那是上周发生冻土层塌方的地方,也是天工系统即将部署的核心区域。
林妍叹了口气,切换到工作模式:十六台液压支柱已经到位,但低温测试显示液压油在零下25度时会——
会变得像蜂蜜一样粘稠,我知道。周远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我让实验室准备了新型纳米热剂。他转向身后正在组装设备的工程师们,小张!把A3到A7支柱先装到塌方区边缘,我要看它们在真实冻土环境下的表现。
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突然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三辆改装过的乌尼莫克越野车卷着尘土驶来,停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前。第一辆车的车门上喷着醒目的蓝色龙形logo——龙腾矿业。
见鬼,他们怎么提前来了?林妍低声咒骂。
周远整了整安全帽,迎向从越野车上跳下来的人群。领头的是个三十出头的男人,穿着明显是定制的高端冲锋衣,鼻梁上架着一副防雪盲的镀膜眼镜。他走路时微微踮脚,像是随时准备起跑。
周远!久仰大名!男人老远就伸出手,声音洪亮得不像在高原,我是姬彪飞,龙腾的技术总监。本来打算明天上山,听说你们提前到了,我就等不及要见见传说中的天工系统
周远握住了那只手,立刻感受到对方刻意施加的压力。姬彪飞,矿业界新贵,毕业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传言他父亲是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部高官。
姬总监。周远不动声色地抽回手,我们的设备还在调试阶段,正式演示要等到——
调试?姬彪飞笑着打断他,转向自己的团队,听见了吗?中矿集团的顶尖技术到了5500米就变成调试阶段他的随从们配合地发出轻笑。
周远注意到姬彪飞身后站着个皮肤黝黑的藏族男子,约莫四十岁左右,安静得像块石头。与其他龙腾员工不同,他没穿公司制服,而是套了件磨损严重的野外作业服,胸前别着褪色的地质队徽章。
这位是郑毅,我们的首席地质顾问。姬彪飞顺着周远的目光介绍道,他父亲是八十年代最早勘探巨龙铜矿的老地质,没人比他更了解这片冻土下的秘密。
郑毅微微点头,目光却越过周远,落在远处正在组装的液压支柱上:你们的系统,在冻融交界层用过吗?
声音低沉,带着浓重的藏区口音,却直指问题核心。周远心头一震——天工系统确实从未在季节性冻融层进行过大规模应用。
理论上——
矿山不讲理论。郑毅打断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布满绿色锈蚀的岩石样本,这是上周塌方区的岩芯,冻融使节理面形成了0.3毫米厚的冰膜。他将样本递给周远,你们的液压支柱,计算时考虑这个了吗?
周远接过样本,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岩石断面上的确有一层几乎不可见的透明薄膜,在指尖温度下正慢慢融化。这是个致命细节——冰膜会极大降低岩层间的摩擦系数,使支护系统的压力计算完全失效。
我们...需要调整算法参数。周远坦诚道。
姬彪飞突然大笑,拍了拍周远的背:喜欢老郑的直率吧?他当年可是拒绝了三家跨国公司的offer!他凑近周远耳边,压低声音,不过别担心,我们有解决方案。明天上午,龙腾团队会展示地热融冰技术,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说完,他带着团队扬长而去,只留下郑毅站在原地。等姬彪飞走远,藏族地质专家从内袋掏出个牛皮纸信封:张建国,你老师?
周远浑身一僵:你认识张工?
1998年,我父亲带他进藏找矿。郑毅将信封塞给周远,去年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可能对你有用。
信封里是一张发黄的地质草图,右下角有张工的签名和日期:2009年8月。图上标注的矿脉走向与当前巨龙铜矿的勘探结果惊人相似,但在边缘处画了个大大的问号,旁边写着异常热液活动?几个字。
这...张工来过巨龙铜矿?周远声音发紧。
郑毅摇摇头:不,这是阿鲁错地区的图。但地质构造...他指了指图上的断层线,和这里几乎一样。
周远突然明白郑毅想说什么:张工生前发现的异常地质现象,如今正在巨龙铜矿重现。而2009年8月,正是张工遇难前三个月。
---
临时食堂的灯光在寒风中摇曳。周远捧着热奶茶,仔细研究那张地质图。林妍匆匆走来,脸色异常:周工,我刚从龙腾的技术员那儿打听到,他们的地热融冰其实是把St集团的热棒技术改装了一下。
St集团?周远猛地抬头,确定吗?
千真万确。姬彪飞去年秘密访问过St的瑞士研发中心。林妍咬着嘴唇,更糟的是,他们给三个技术骨干开了双倍工资,小张有点动摇...
话音未落,帐篷外传来一阵骚动。周远冲出去,看到矿坑方向腾起一团尘雾。对讲机里传来小张急促的呼喊:塌方区扩大!A3支柱陷入地面!
周远抓起工具包就跑,高原反应让他的视线边缘发黑。赶到现场时,景象令人心惊——上午还稳定的塌方边缘正在缓慢下沉,一台价值百万的液压支柱已经倾斜成45度,随时可能被吞没。
停用所有支柱!周远命令道,清场!所有人退到安全线外!
让我看看。郑毅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他跪在塌方边缘,将一根金属探针插入地面,然后贴上耳朵听了几秒,不是整体塌陷,是地下冰层局部融化形成暗河。你们的支柱重量加速了过程。
姬彪飞带着他的团队也赶到了现场。看到倾斜的支柱,他吹了声口哨:看来中矿的不太适应高原啊!他转向郑毅,老郑,准备我们的热棒系统,明天就——
热棒会加速融化。郑毅冷冷地说,这里需要的是排水和加固,不是加热。
姬彪飞脸色一沉:你确定?
郑毅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周远:二十年前,我父亲用牦牛毛编织的网加固过类似的塌方。
周远脑中灵光一闪:纤维加固!他转向林妍,把我们备用的碳纤维网全拿来,还有速凝剂!又对小张说:调整所有支柱的压力值,减少地面接触压强。
姬彪飞皱眉:你们要干什么?
解决问题。周远已经跳下塌方区,开始测量下沉范围,郑工,我需要知道暗河的流向。
接下来的六小时,在零下十五度的寒风中,周远团队和郑毅配合完成了一场惊险的抢险作业。他们先用碳纤维网覆盖塌方区,注入速凝剂形成临时支撑;然后重新调整液压支柱的位置和压力,使其重量均匀分布在加固后的区域;最后在郑毅指引下,挖了一条导流沟将融水引出危险区。
当最后一台支柱被稳住时,已是深夜。周远精疲力竭地坐在雪地上,手指因寒冷而失去知觉。郑毅递给他一壶酥油茶:你老师当年也是这样,不听劝,非要亲自下矿。
周远捧着温热的茶壶:张工在西藏时,提到过St集团吗?
郑毅的目光变得深邃:他死前一周,收到过瑞士寄来的岩石样本。很生气,说有人偷梁换柱他指了指地质图上的问号,他要找的不是铜矿,是这个。
周远正要追问,林妍匆匆跑来:周工,姬总监说要开紧急会议,关于...关于合作方案。
会议室帐篷里,姬彪飞正在投影前侃侃而谈。屏幕上显示着龙腾-中矿联合技术方案的标题。
...所以单纯支护已经不够了,必须主动控制冻土层。姬彪飞指着效果图上插入地下的金属棒,我们的地热系统可以精确调节冻土温度,与天工系统形成完美互补。
周远注意到方案书角落的小字标注:技术来源:St集团专利授权。他站起身:姬总监,St的热棒技术在高寒地区有十二起事故记录,都是因为——
改良过了。姬彪飞不耐烦地挥手,关键是,董事会已经原则同意联合方案。杨总明天就到拉萨。
会议室一片哗然。周远握紧了口袋里的地质图。事情越来越清楚:姬彪飞背后是St集团,而他们想要的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天工系统的核心数据。
我需要和杨总单独谈谈。周远说。
当然可以。姬彪飞笑容灿烂,不过在那之前...他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到一份人员名单,龙腾愿意高薪聘请中矿的技术骨干参与联合项目。林工程师,考虑一下?年薪翻倍,外加日内瓦培训机会。
林妍的脸刷地变白。周远看到名单上还有小张和其他两名核心成员的名字。这不是合作,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挖角。
会议到此为止。周远冷冷地说,在杨总到达前,天工系统团队不接受任何人员变动。
走出帐篷,高原的星空格外明亮。郑毅靠在一辆越野车旁等他:姬彪飞的父亲,当年负责审批张建的勘探许可。
周远猛地转头:你是说...
明天我带你去阿鲁错。郑毅拉开车门,那里有答案。
远处,龙腾矿业的营地灯火通明。周远看到林妍被姬彪飞拦在路中间,两人似乎在激烈争执着什么。他正想上前,手机突然震动——李卫国发来一条简短消息:
【查实王建国与St有秘密账户往来。巨龙铜矿的地质数据与张工出事矿区相似度87%。小心郑毅,他与St也有联系。】
周远抬头,正对上郑毅深邃的目光。藏族地质专家轻声问:还去阿鲁错吗?
星光下,两个身影静静对峙。远处,又一轮冻土塌方的轰鸣声隐约传来。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