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皇宫,殿内气氛凝重。
吴主孙休手持紧急军报,面色变幻不定。
殿下文武百官分立两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薄薄的帛书上。
“诸位爱卿,”孙休缓缓开口,声音在殿中回荡。
“刚接到的消息,成济在潼关大破司马望十万大军,司马望仅率万余残兵退守长安。”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三万破十万?这成济是何方神圣?”
“司马望可是司马氏名将,怎会败得如此惨烈?”
“曹魏内乱,正是我东吴良机啊!”
丞相濮阳兴率先出列:“陛下,此讯可确实?”
孙休将帛书递给内侍:“军报在此,诸位传阅。”
当帛书在百官手中传递时,惊叹声、质疑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陆抗仔细阅读战报后,眼中闪过精光:“陛下,成济此人不简单。先守潼关月余,再出奇兵破敌,用兵如神啊!”
老将丁奉抚须道:“老夫与司马望交过手,知其能。成济能以少胜多,确实了得。但正因如此,我东吴更应趁其尚未平定雍凉,立即出兵!”
此言一出,殿内立即分成两派。
以张布为首的保守派立即反对:“陛下三思!曹魏虽乱,但根基犹在。我东吴近年来民生疲敝,不宜大动干戈。”
张布跪地陈情:“去岁江淮水患,今春瘟疫流行,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此时出兵,恐非良机啊!”
但以陆抗为首的主战派立即反驳:“张大人此言差矣!正是因曹魏内乱,才是我东吴千载难逢之机!”
陆抗走到殿中,慷慨陈词:“诸位想想,若待成济平定雍凉,整合司马氏旧部,届时曹魏重归一统,我东吴还有机会吗?”
施绩附和道:“陆将军所言极是。如今司马望新败,成济西征,曹魏关东防务空虚。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保守派仍不松口,中书令钟离牧道:“即便要出兵,也当谨慎。可先取小城试探,若事可为则进,不可为则退。”
“荒谬!”丁奉勃然大怒。
“用兵之道,当雷厉风行!如此畏首畏尾,岂能成事?”
老将军须发皆张:“当年赤壁之战,若也这般犹豫,哪有今日东吴?”
双方争论不休,孙休默默倾听,始终未发一言。
这时,一直沉默的丞相濮阳兴突然开口:“陛下,可否容老臣一言?”
孙休点头:“丞相请讲。”
濮阳兴缓缓道:“老臣以为,出兵与否,关键不在曹魏,而在成济。”
他环视众臣:“诸位想想,成济能以三万破十万,其才可知。若待其平定雍凉,挥师东进,关东那些司马氏余孽,岂是对手?届时我东吴要面对的,就是一个统一强大的曹魏,和一个用兵如神的统帅!”
这番话点醒了众人,殿内一时寂静。
陆抗趁机道:“丞相明鉴!正因如此,才要趁成济无暇东顾之时,夺取要地,扩大疆土。待其平定雍凉,我东吴已据长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
孙休终于开口:“诸位爱卿,朕有一问:若出兵,当攻何处?”
丁奉立即道:“老臣愿率扬州之兵,再攻合肥!此地乃江北要冲,若得合肥,建业无忧!”
陆抗接道:“臣请率荆州之兵,北上襄阳。若得襄阳,则江陵稳固,并可威胁中原!”
保守派忍不住道:“两面出击?我军兵力是否足够?若曹魏...”
“曹魏自顾不暇!”陆抗断然道。
“司马望新败,成济西征,关东司马氏群龙无首。此时正是我军良机!”
孙休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如此...传朕旨意:命陆抗为荆州都督,率兵五万,北上取襄阳;丁奉为扬州都督,率兵四万,再攻合肥!”
他顿了顿,又道:“同时,派人秘密联络关东司马氏族,许以好处,令其牵制曹魏兵力。”
旨意既下,主战派欢欣鼓舞,保守派也只能领命。
退朝后,孙休独留陆抗、丁奉二人。
“二位将军,”孙休神色凝重。
“此战关系东吴国运,务必慎重。”
陆抗道:“陛下放心,臣必竭尽全力!”
丁奉也道:“老臣此番必破合肥,雪前次之耻!”
孙休点头,又嘱咐道:“切记,成济非等闲之辈。若其迅速平定雍凉,回师东进,不可硬拼,当及时退守。”
“臣等明白!”
就在东吴紧锣密鼓准备出兵之时,建业城内各大世家的府邸中,也在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顾府内,家主顾雍之孙顾承召集族人:“此次出兵,我顾氏当全力支持。若得江北之地,我族在江淮的产业必将扩大。”
张府中,张昭之子张布却忧心忡忡:“兵凶战危,胜负难料。若战事不利,恐伤国本啊。”
朱府、陆府等大族则纷纷表态支持出兵,毕竟战功是提升家族地位的最佳途径。
整个东吴如同上紧的发条,迅速运转起来。
水师战舰在长江上集结,步骑在各郡整编,粮草军械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陆抗站在江陵城头,北望襄阳,心潮澎湃:“成济...就让我见识一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
丁奉在濡须口整顿水军,目光锐利:“合肥,这次定要拿下!”
此刻的孙休,正在宫中查看地图。
他的手指从建业移到合肥,再到襄阳,最后落在长安方向。
“成济啊成济,”他轻声自语。
“你可知你的胜利,正在搅动整个天下格局?”
江东的战鼓已经擂响,又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这个由成济的胜利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将整个天下卷入更加激烈的动荡之中。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