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首页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长宁帝军战场合同工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壮王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大漠狼烟起,穿越乱世情无敌天下天下王者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txt下载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8章 明修书信,暗调重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武十五年十月初五的夜,应天城已褪去白日的喧嚣,唯有宫城的巡夜侍卫脚步声,在寂静的街巷中格外清晰。坤宁宫的窗棂透出微弱的烛光,如同暗夜里的一点星火,映照着殿内压抑的气氛。自玄武门之变后,这是他第三次来看望马皇后,前两次都被马皇后以身体不适婉拒了。宫道两侧的侍卫见他前来,纷纷躬身行礼,神色中带着敬畏,不敢有半分懈怠。

朱棣身着常服,步履轻缓地踏入坤宁宫。殿内暖意融融,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马皇后自那日被诸子质问后,身子便一直虚弱,每日需服用汤药调理。

坤宁宫的殿门虚掩着,隐约能听到殿内传来的轻声交谈。朱棣推开门,只见马皇后半靠在软榻上,脸色依旧苍白,显然尚未从朱标之死与诸子争执的打击中完全恢复。朱橚坐在软榻旁的椅子上,手中端着一碗汤药,正低声劝马皇后服用。

朱橚正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为马皇后掖了掖被角,见朱棣进来,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连忙起身,轻声道:“娘,您该喝补药了,儿子去御膳房再给您煎一碗,您和四哥先聊着。”马皇后轻轻点头,并未多言。朱橚快步走出殿门,路过朱棣身边时,还不忘递给他一个“凡事莫急”的眼神——他深知母后与四哥之间的隔阂,也明白四哥此次前来,绝非单纯的探望。朱橚对着朱棣微微颔首,便匆匆退出殿外,将空间留给这对母子。

马皇后靠在软枕上,脸色苍白,眼神却依旧清明。她看着朱棣走到床边,语气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太子深夜前来,所谓何事?”

朱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软榻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扫过殿内熟悉的陈设——墙上挂着的《百子图》还是当年马皇后亲手绣制的,桌上的青瓷茶杯是父皇登基时特意赏赐的,这些物件都承载着他童年的记忆。目光落在马皇后鬓边的白发上,声音带着几分追忆:“娘,儿臣还记得,小时候陛下在外领兵打仗,大哥身为世子,要忙着处理自己的学业功课,我们兄弟四个的课业,都是娘亲自教的。那时候您总说,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知民心,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您教我们读《孟子》时,反复强调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娘说,不管将来是做王侯还是做百姓,都要记住,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失了民心,再好的江山也守不住。”

这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马皇后尘封的记忆。她的眼神渐渐柔和,仿佛回到了当年吴王府的岁月——那时朱元璋还未登基,一家人住在濠州的旧宅里,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情。朱元璋虽常年在外打仗,却会在归来时给孩子们带些小玩意儿;她每日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朱标稳重、朱棣聪慧、朱樉活泼、朱棡耿直、朱橚温和,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可这份幸福,在朱元璋登基后便戛然而止。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几分苦涩:“是啊,那时候多好。可自从你父皇当上皇帝,一切都变了。他变得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眼里只剩下皇权与猜忌。一个胡惟庸案,杀了几万人;十多年后一个蓝玉案,又牵连了上万人。他总以为,只要把‘隐患’都杀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却不知道,这样只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朱棣身上,语气带着几分复杂:“论起打仗的本事,你父皇与日后的永乐帝(天幕所示)不分伯仲。可你父皇比起永乐帝,唯一的优势,就是他当年身边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优秀的将帅,能为他冲锋陷阵;而永乐帝虽强,手上能用的底牌却太少了,只能事事亲力亲为。”

朱棣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知道,马皇后看似在评价朱元璋与永乐帝,实则是在点醒他——如今他虽掌控朝局,却也面临着无将可用、国库空匮的困境,需谨慎行事。

“老四,”马皇后话锋一转,眼神锐利了几分,“你深夜来娘这里,不光是为了叙旧吧?有什么事,直说吧。”

朱棣见马皇后已然识破,便不再隐瞒。他从袖中取出两封密信,递到马皇后面前,语气诚恳:“母后聪慧过人,儿臣确实有一事相求。这是儿臣派人截获的,父皇写给西南永昌侯蓝玉与西平侯沐英的密信,他想让二人伺机进京勤王,颠覆如今的朝局。儿臣希望娘能修书一封,告诫沐英大哥,莫要听信父皇的蛊惑,不要再同室操戈,大兴战事,让百姓陷入战乱之苦。”

马皇后接过密信,匆匆扫了一眼,嘴角却勾起一抹淡淡的笑:“老四,你这又是何必呢?太祖皇帝早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能左右一个开国侯爵的决定?何况,就算这两封信真的送到蓝玉与沐英手上,他们就一定会反吗?”

她将密信放在一旁,继续说道:“自从天幕播出蓝玉案后,朝中哪个武将勋贵敢再站在你父皇那边?蓝玉性子是莽,可他不是傻——如今你大哥已死,雄英、允熥也下落不明(实则已被朱棣处置),他就算想扶持,也没有能扶持的人了。再说沐英,他是你父皇与我一手养大的,素来重情重义,又怎会轻易起兵,让大明陷入内乱?”

朱棣心中一紧,马皇后竟连朱雄英、朱允熥的事都有所察觉。他苦笑一声,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母后,看破不说破,何必自添烦恼呢?他们俩不死,儿臣心不安啊——只要他们还在,前东宫的旧部就会心存侥幸,随时可能掀起波澜,儿臣也是为了大明的稳定,不得已而为之。”

他向前凑了凑,语气愈发恳切:“母后,您写信与儿臣下旨,是两个性质。沐英大哥是您看着长大的,对您极为敬重;蓝玉虽与儿臣不和,却也不敢公然违逆您的意愿。您修书,是母亲对孩子的告诫;儿臣下旨,是君主对臣子的命令——前者更能打动他们,也能让天下人看到儿臣的态度,并非嗜杀之人。”

马皇后看着朱棣眼中的恳切,又想起朱标已死,若是沐英与蓝玉再起兵,大明定会陷入更大的动荡,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她沉默良久,终于轻轻点头:“罢了,娘就帮你这一次。不过你要记住,凡事留一线,莫要赶尽杀绝,否则,终会反噬自身。”

说罢,她让宫女取来笔墨纸砚,在床榻上支撑着身子,缓缓写下两封信。信中没有提及朝堂争斗,只是以母亲的口吻,告诫沐英与蓝玉,要以大明社稷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先,莫要因私怨而兴兵,徒增杀戮。写完后,她将信交给宫女,吩咐道:“明日一早,派心腹之人将这两封信送到西南,务必亲手交给西平侯与永昌侯。”

“谢母后!”朱棣心中大喜,连忙躬身行礼。

“你退下吧,娘累了。”马皇后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

朱棣刚要转身离开,却被马皇后叫住:“棣儿,你打算如何处置你父皇?”

朱棣脚步一顿,沉默片刻,语气平静地说道:“儿臣不会伤他性命。日后,他一年四季锦罗绸缎,三餐饭食山珍海味,好生供养着。只是,他这辈子,别想踏出大报恩寺的庙墙一步。”

马皇后心中一叹——她早已从姚广孝口中得知朱棣要修建大报恩寺的消息,如今看来,朱棣是想将朱元璋软禁在寺中,了此残生。或许,这对朱元璋而言,已是最好的结局——既保全了他的性命,也断绝了他复辟的可能。她轻轻点头,不再多言。

离开坤宁宫后,朱棣没有返回东宫,而是径直前往朱元璋被软禁的偏殿。这座偏殿位于皇宫的西北角,平日里鲜有人至,殿内陈设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两把椅子,与朱元璋昔日居住的乾清宫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朱棣推开门,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照出朱元璋苍老的身影。曾经不可一世的洪武大帝,如今如同冢中枯骨般,坐在椅子上,身形佝偻,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浑浊,早已没了往日的威严。听到开门声,朱元璋缓缓抬头,看到朱棣,眼中瞬间燃起怒火,声音沙哑却充满了恨意:“逆子!朱老四!你来干嘛?来看咱的笑话吗?”

朱棣没有理会他的怒骂,而是走到桌前,将两道早已拟好的诏书放在桌上,又从袖中取出那枚象征皇权的国玺,放在诏书旁,语气平淡:“盖上吧。”

朱元璋疑惑地拿起诏书,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气得浑身发抖,差点一口血喷出来。一封上面写道:“朕以布衣起兵,赖天地眷顾、将士用命,方定天下,建元洪武。然临御以来,朕自省有三罪,今布告天下,以谢苍生。其一,用法过苛,失于仁厚。昔年为肃贪腐、固社稷,设严刑、兴大狱,虽初衷在保民生,却不免伤及无辜,使朝野多有惶惧。律法本为治世之器,当宽严相济,朕却偏执于“重典”,致民有怨声,此朕之过也。其二,猜忌过深,疏于信任。诸将随朕出生入死,本应共享太平,朕却因恐权柄旁落,屡兴党狱,诛戮功臣。昔日袍泽之谊,终为疑心所毁,既寒将士之心,亦失天下所望。帝王当以气度容人,朕却囿于私虑,此又一罪也。 其三,重农抑商,失于变通。朕深知农为邦本,故轻徭薄赋以劝农桑,然却过度抑商,使市井萧条、货物流通不畅。天下之富,当农工商并举,朕却固守旧念,阻民生财之道,致民生未能尽得宽裕,此亦朕之失也。今朕老矣,回首过往,悔之不及。自今而后,当命有司宽减律法、安抚群臣,稍弛商禁以利民生。朕虽不敏,愿以余生补过,望天地鉴朕诚心,百姓谅朕昔非。洪武十五年十月初五,洪武皇帝御笔。”

另一封上面写道:“朕承天命,肇启大明,定鼎中原十有五载。抚临四海,夙兴夜寐,惟念生民福祉、社稷永固。然今春秋高迈,精力渐衰,览遍诸子,惟燕王棣英武卓绝,雄才大略,类朕当年。昔者燕王镇守北平,屡拒蒙元,护我北疆,功在社稷;其性沉毅,识断明决,能恤民生,善纳忠言,实乃承继大统之最佳人选。朕思天道循环,帝位当传贤能,今顺天应人,决意禅位于燕王棣。自诏书下之日起,燕王即皇帝位,改元新元,布告天下。凡内外文武百官,皆当竭忠辅弼,共保大明基业,勿负朕与天下之望。钦此!洪武十五年十月初五,洪武皇帝御笔。”

“你做梦!”朱元璋将诏书狠狠摔在地上,怒声咆哮,“咱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就算死,也不会把皇位禅让给你这个逆子!你死了这条心吧!”

朱棣弯腰捡起诏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陛下以为,您现在还是大明的皇帝吗?”他拿起国玺,不等朱元璋反应,便在诏书的落款处重重盖了下去——鲜红的印玺,如同鲜血般,印在黄麻纸上,宣告着禅位诏书的“合法性”。

“你!你!”朱元璋气得说不出话来,手指着朱棣,浑身颤抖。

朱棣将盖好印玺的诏书收好,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陛下,您就别白费力气了。您写给蓝玉与沐英的密信,早就被儿臣截获了——就算那两封信真的送到他们手上,他们也不会帮您。沐英大哥感念母后的养育之恩,绝不会起兵;蓝玉虽有反心,却孤掌难鸣,更何况,儿臣已派俞通渊率领巢湖水师布防于长江一带,又令曹国公李景隆带着十万大军前往西南,协助傅友德、蓝玉镇守边境——就算他们想反,也没有机会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朱元璋苍白的脸上,语气冰冷:“您这辈子,就安心在大报恩寺里养老吧,别再想着复辟了。”

说完,朱棣不再理会朱元璋的破口大骂,转身离开了偏殿。殿内,朱元璋的怒骂声、诅咒声此起彼伏:“你这个混蛋!这个畜生!你就是来笑话咱的!你就是来羞辱咱的!朱棣,咱入你娘!你不得好死!你会遭报应的!”

这些诅咒,如同无力的嘶吼,消散在寂静的夜里。朱棣站在殿外,听着里面的怒骂,心中没有丝毫波澜。他知道,从他盖上国玺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可能,而他,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朱棣站在殿外,抬头望向夜空。今夜的月亮很圆,却带着几分清冷。他知道,从盖上国玺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大明名正言顺的皇帝了。可他心中没有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他要收拾朱元璋留下的烂摊子,要稳定朝局,要安抚百姓,要开创一个比洪武朝更辉煌的时代。

夜风吹过,带着深秋的寒意,朱棣却丝毫未觉。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在见证着这场皇权的更迭。

此时的应天城,尚不知皇宫深处发生的这场权力交易。百姓们沉浸在睡梦中,官员们则在为明日的朝议做准备——他们不知道,明日的奉天殿,将迎来一位新的君主,大明的历史,也将在明日,翻开新的一页。

而被软禁在偏殿的朱元璋,在怒骂过后,终于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他看着殿内摇曳的烛火,眼中满是绝望——他亲手建立的大明王朝,终究还是落入了他最不信任的儿子手中,而他,只能在这座冰冷的偏殿里,度过余生。

洪武十五年十月初五的夜,注定是大明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朱棣的时代,从这一刻起,正式拉开了序幕。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火爆禁区第一宠婚:老公,坏坏坏!重生抄袭做游戏,哪有原创来得爽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重生之财色天下萌宝快递:拐个妈咪送爹地法医毒妃美漫哥谭,阿卡姆的警长天武神帝云飞扬林雨初天眼仙医吴北打倒系统!亲吻我的小怪物超人漫威历险记林羽江颜最新章节列表先菌子,后小人签到千年,从凡尘仆役到仙界至尊万古神尊超级仙王在都市帝王冷妃主角叫楚剑秋柳天瑶的小说重生穿越,渣男放养改造
经典收藏火爆爱妃你和本侯提和离,我转头娶公主超次元战争游戏我在秦朝当神棍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穿越红楼之军功封王刘禅之一梦中兴明末枭臣崇祯有把枪大唐极品闲人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祖龙偷听我心声后封我为大秦国师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妖孽的小王爷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巧妇当家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最近更新山河劫之青云志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财倾山海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猎秦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大宋茶事案缔王志大夏九皇子与紫微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侯府杂役秒变大佬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txt下载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