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刑侦支队里,破获大案的兴奋感尚未完全消退,但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情绪已经开始弥漫。高鸿志被正式批捕,关进了看守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审判。证据链完整,逻辑清晰,似乎一切都已盖棺定论。
但林宸却独自一人坐在会议室里,面对着那面写满了证据关系的白板,眉头紧锁,久久没有说话。白板上,所有箭头最终都指向高鸿志的名字,看似严丝合缝,无可挑剔。
陈建国端着一个保温杯走进来,看到林宸的样子,笑了笑:“怎么了,林宸?案子破了,反而钻牛角尖了?高鸿志的作案动机、过程、证据都对得上,他自己也认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张猛也跟了进来,大大咧咧地坐下:“就是!这小子罪有应得!为了钱和前途,心黑手狠,差点就把我们给骗过去了!多亏了你啊,林宸!”
林宸缓缓转过身,眼神中带着一丝困惑和不确定:“陈队,张哥,我不是怀疑高鸿志的罪。他确实实施了犯罪,证据确凿。我只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哪里不对劲?”陈建国收敛了笑容,认真起来。他知道林宸的直觉往往非同一般。
“太‘完美’了。”林宸指着白板,“高鸿志的供述,和我们找到的证据,契合度太高了。高智商罪犯确实会精心策划,但高鸿志的策划,似乎……过于依赖诺亚科技的资源和赵启明实验室的便利了。他自己合成毒物,自己篡改系统,自己处理现场……这一切,都需要对那个实验室极其熟悉,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和权限。”
“他是项目负责人,有权限不是很正常吗?”张猛问道。
“有权限,和能如此不着痕迹地频繁使用,是两回事。”林宸沉吟道,“赵启明也是个谨慎的专家,对自己的核心实验室看管很严。高鸿志作为合作方负责人,频繁私下使用实验室角落合成毒物、长时间停留篡改系统程序而不被赵启明或其助手察觉?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
陈建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的意思是,可能还有内部人员协助他?或者……他利用了某个我们还没发现的、拥有更高权限或者更不易被察觉的内部身份?”
“我怀疑后者。”林宸的目光锐利起来,“而且,你们还记得那个最初的矛盾点吗?那颗灭火剂结晶。高鸿志的解释是,他安装毒物装置时可能不小心沾到的。但这和他极度谨慎、事后彻底清理现场的风格有点矛盾。更合理的解释是,那颗结晶,或许根本就不是他留下的!”
“不是他?”张猛瞪大了眼睛,“那是谁?”
林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了内部电话:“思妍,麻烦你再帮我查一下高鸿志和赵启明实验室那个助手李雯的所有通讯记录、资金往来,还有,重点查一下李雯的背景,她的人际关系里,有没有和高鸿志或焱腾科技产生交集的点?任何细微的可能都不要放过。”
赵思妍在电话那头简短地回应:“明白,正在扩大检索范围。”
等待的时间里,林宸再次沉浸到案件中。他重新翻阅着现场照片,尤其是那些被污染区域的细节特写。凶手泼洒化学试剂污染现场,手法熟练而精准,目的明确……这种对化学试剂的熟悉和运用,真的只是一个电子工程背景的项目经理能完全掌控的吗?高鸿志的化学知识,似乎更多体现在理论上和宏观管理上。
他的目光又落在那份第三方环境评估报告上。报告指出新型材料有潜在环境风险……这份报告,究竟是触犯了高鸿志的利益,还是触犯了……其他人的利益?
突然,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细节闪过他的脑海:案发后,那个助手李雯,表现出的是一种极致的、近乎崩溃的恐惧,而不仅仅是悲伤或震惊。当时以为是年轻人没见过世面吓坏了,但现在想来,那种恐惧似乎过于强烈了,甚至……带着某种负罪感?
就在这时,赵思妍的电话回了过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发现新大陆的惊讶:“林宸,有发现!非常奇怪的发现!” “说!” “我们深度挖掘了李雯的社交媒体和网络活动轨迹。她在一个小众的学术论坛上,使用的是一个匿名账号。在这个账号里,大概半年前开始,她多次抱怨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导师‘侵占’,署名权被忽略,长期被当作‘廉价劳动力’压榨,情绪非常抑郁和愤怒。而她提到的导师研究方向……正是赵启明研究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赵思妍顿了顿,“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关联发现,这个匿名账号,与高鸿志那个用于联系焱腾科技中间人的不记名手机号码,在案发前一周,有过几次极其短暂的、未接通的呼叫尝试!虽然没接通,但存在联系意图!”
导师侵占成果?署名权?廉价劳动力? 匿名账号试图联系高鸿志的秘密号码?
林宸的脑海中,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最后的迷雾!
所有线索在这一刻疯狂地重新组合、指向了一个全新的、却更加令人心寒的真相!
他猛地站起身,对陈建国和张猛说道:“我知道哪里不对劲了!高鸿志可能不是主谋!至少,不是唯一的知情人!那个李雯,她不是单纯的被吓坏的助手!她很可能才是真正熟悉实验室每一个角落、拥有最合理权限长时间停留、并且对赵启明抱有极度怨恨的人!”
“你的意思是……李雯才是真凶?高鸿志是替罪羊?”陈建国震惊了。
“不!是合谋!”林宸语速极快,“但关系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复杂!高鸿志提供的是动机(商业利益)、渠道(焱腾科技)和部分技术支持(比如程序篡改的思路)。而真正具体执行那些需要深度化学知识和实验室便利的环节的——合成毒物、实际篡改系统参数、安装装置、甚至可能包括后期污染现场——很可能正是这个看似柔弱无助的李雯!她利用了自己‘清洁工’(科研助手)的身份,完美地掩盖了所有行动!”
“高鸿志之所以供述得那么‘完美’,是因为他交代的都是他参与的部分!他下意识地保护了李雯,或许是因为感情,或许是因为李雯手握他的把柄,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李雯对他的怨恨和利用!而李雯,则巧妙地躲在后面,利用我们的调查,将一切罪责都引向了高鸿志!”
“那颗灭火剂结晶,很可能就是李雯在安装装置时不小心留下的!而她试图联系高鸿志的秘密号码,可能是在案发后感到恐惧,想寻求指示或安慰,但高鸿志当时可能已经慌了,没敢接!”
整个案件的性质彻底改变了!从一个商业阴谋引发的谋杀,变成了一个更加扭曲、掺杂了学术剥削、个人怨恨与互相利用的悲剧!
“立刻传唤李雯!”陈建国当机立断,声音冰冷,“不,直接申请逮捕令!基于她试图联系共犯嫌疑人的证据和重大作案嫌疑!”
审讯室里,灯光再次亮起。这一次,坐在对面的不再是看似儒雅的高鸿志,而是那个一直以来自称吓坏了、哭哭啼啼的年轻女孩李雯。
她的脸上早已没有了恐惧和泪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带着嘲讽和一丝解脱的平静。她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在警方摆出的新证据——她的匿名论坛发言、她试图联系高鸿志秘密号码的记录、以及对她所能接触的实验室资源和化学专业能力的分析——面前,她没有再做无谓的抵抗。
她承认了。语气平静得可怕。
她才是那个真正亲手将导师推向死亡的人。长期的成果被侵占、署名被忽略、被当作廉价劳动力压榨,早已让她对赵启明充满了怨恨。高鸿志的出现和抛出的商业诱惑,只是点燃了她内心早已积压的炸药桶。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高鸿志提供了思路和外部资源,而她,则利用了自己作为助手无人防备的便利,完美地执行了那些需要深入实验室核心的步骤。她熟悉导师的每一个习惯,知道监控的死角,能毫无痕迹地使用实验室仪器合成毒物,能找到修改系统程序而不立刻被发现的方法。
她冷静地描述了安装毒物装置、事后潜入确认、泼洒化学品污染现场的过程,细节详尽,甚至带着一种扭曲的“成就感”。那颗灭火剂结晶,确实是她不小心刮蹭留下的。
她以为自己是躲在幕后的操纵者,利用高鸿志达到报复和获取利益,高鸿志许诺事成后分她一笔钱的双重目的。她甚至以为,警方的调查会完全被高鸿志吸引过去。
直到林宸,最终看穿了她“清洁工”身份下的真面目。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真凶和帮凶双双落网。
走出审讯室,林宸的心情却没有丝毫轻松。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死于非命,一个原本有前途的年轻人因怨恨和贪婪走上了不归路,一个职业经理人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高智商的犯罪,最终败给了更高维度的逻辑推理和永不放弃的细节追寻。
这起案子最终不仅重建了物理的证据,更揭穿了人性的伪装。
喜欢罪域图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罪域图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