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炉上的水壶冒着白汽,易中海捏着茅台酒瓶,看着瓶里剩下的小半瓶酒,脸上带着满足的红晕。刚才跟周晋翼对饮,两人只喝了一瓶——他虽身子骨硬朗,可毕竟年近五十,酒量早不如年轻时,喝到微醺便停了手。
“剩下的您留着,往后跟朋友小聚时慢慢喝。”周晋翼起身收拾酒杯,把没喝完的茅台往易中海手边推了推,“这酒我那儿还有,您不用省着。”
易中海没推辞,笑着把酒瓶收进柜里——这酒可是稀罕物,往后不管是自己喝,还是招待重要客人,都是撑场面的宝贝。他心里清楚,周晋翼这是特意给他留面子,也记着这份姑侄情分。
此时院那头的老王家,王铁柱和小李刚帮着收拾完碗筷。桌上的腊肉还剩小半盘,老王媳妇非要让他们带点回去,却被两人婉拒了:“嫂子,我们营里有伙食,您留着给孩子补身子。”两人没喝酒,一来是王家就孤儿寡母,没那热闹氛围;二来是执行任务时本就尽量不饮酒,只陪着老王媳妇聊了会儿家常,说了些周营长惦记他们的话,便起身告辞了。
老王媳妇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眼眶又红了——自从老王牺牲后,除了周营长,很少有人这么真心实意地帮衬他们,这份情,她记在心里。
“营长,咱们回营吧。”小李帮周晋翼拉开车门,看着他手里拎着的空布包,知道年货都送完了。
周晋翼点头上车,车子刚驶出四合院,他就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张震山”三个字。回营的路上,他一直在琢磨给张震山的礼物——张震山虽说是养父,却待他如亲儿子,如今又位高权重,不少人想巴结都没门路。送普通东西显得没诚意,送太贵重的又容易落人口实,得挑既贴心又不失分寸的。
回到营地,周晋翼直接去了物资仓库。他在货架前翻找,最终拿起两盒包装精致的茶叶——这是之前从同仁堂顺带买的明前龙井,不算特别稀有,却胜在新鲜;又取了一块手工织的羊毛毯,是地方慰问团送的,质地柔软,正好适合张震山冬天用。“就这两样吧,实用,也不扎眼。”他把东西交给小李,叮嘱道,“明天出发前再检查一遍,别落下了。”
小李应声收下,心里佩服——营长做事向来周全,既顾着亲情,又懂人情世故,知道怎么合理利用资源和人脉,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而四合院这边,周晋翼刚走没多久,一大妈就拉着易中海坐在炕边,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老易,你有没有觉得,晋翼也老大不小了?今年都快二十五了吧?如今工作稳定了,在部队又有出息,咱们是不是该给他张罗个媳妇了?总一个人过,不是回事啊。”
易中海愣了愣,随即笑了:“你不说我还真没多想,不过你说得对。晋翼这条件,要模样有模样,要工作有工作,还孝顺,想找个好媳妇还不容易?过段时间我托人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他心里也觉得,周晋翼要是成了家,往后也有人照顾,他们做姑姑姑父的,也能少操心。
两人正聊着,院门口忽然传来贾张氏的大嗓门:“老易!老易在家吗?”
易中海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不用想也知道,贾张氏这是又来占便宜了。果然,没一会儿,贾张氏就拉着秦淮如,手里拎着个豁了口的大碗——说是“祖传的大碗”,其实就是个普通的粗瓷碗,往易中海家屋里闯。
“老易啊,你看晋翼刚走,我知道你家今天肉多。”贾张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厨房的方向,嘴里念叨着,“棒梗昨天没吃饱,今天看见晋翼带了那么多肉来,馋得直哭。你给匀点呗,就当可怜可怜孩子。”
秦淮如跟在后面,低着头没说话,手里攥着衣角,却也没阻止婆婆。
易中海看着贾张氏手里的大碗,心里又气又无奈。他知道贾张氏是故意的,周晋翼在的时候不敢闹,人一走就来要东西,可他还没彻底放弃贾家——毕竟贾东旭是他徒弟,要是真把关系闹僵,他多年的养老计划就泡汤了。
“就这么多,你拿去吧。”易中海叹了口气,从厨房端出一小盘剩肉,倒进贾张氏的大碗里。肉不多,也就够棒梗吃两顿,可贾张氏还是嫌少,还想再要,却被易中海冷冷地打断:“就这些了,再多没有了,我家也得留着吃。”
贾张氏见易中海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说,连忙端着碗拉着秦淮如走了,嘴里还小声嘀咕:“小气鬼,周晋翼在的时候那么大方,到咱们就给这么点。”
易中海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第一次有了几分动摇——或许,老太太说得对,指望贾东旭养老,真的是个错误?可这么多年的心思,哪能说放就放。
一大妈在旁边看得清楚,却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收拾起桌上的瓜子壳。她知道易中海的心思,也懂院里的人情世故,有些事,得让他自己想明白。
夕阳渐渐西斜,四合院的灯笼又亮了起来。周晋翼在营里准备着明天去张震山家的礼物,易中海在屋里琢磨着给周晋翼张罗婚事,贾张氏则在家看着碗里的肉,盘算着下次怎么再从易中海家多要些东西。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心思“积极准备”,而这四合院的故事,也在这份“准备”里,继续朝着未知的方向发展。
喜欢四合院:从组建肉联厂开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四合院:从组建肉联厂开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