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江叔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加入,加上改进过的弹棉工具,弹棉花的效率简直是突飞猛进。
“嘣嘣——嘣嘣——”富有节奏的弦鸣声日夜不息,原本板结的棉絮在一次次振动下,变得无比蓬松和柔软,如同天边最轻盈的云朵。
很快,堆积如山的棉絮全部变成了洁白蓬松的棉花。
接下来便是细致的称量分配。妇人们用大秤仔细称好重量,严格按照林小薇定下的标准,每十斤棉花做一床厚实保暖的冬被。
她们在宽大的木板上将称好的棉花细细铺开,用力压实,做成一个个圆滚滚、厚墩墩的——棉饼。
不过几天功夫,所有的棉花都变成了整齐码放的棉饼,像一堆巨大的白色糕点。
最后的工序便是装填。林小薇安排了村里几位年纪稍长,手脚稳重的妇人负责这项精细活。
她们将棉饼小心地塞进事先缝好的棉布被罩里,旁边另有手脚麻利的年轻妇人飞快地用针线缝合罩口,并用粗线纵横固定,防止棉花在被子里乱跑。就这样,一床床柔软厚实的新棉被在她们手中诞生了!
王姨的针线活更是让所有人惊叹。她带领着村里几个原本就会些女红的妇人,专门制作精美的被面。
只见彩线在她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喜鹊、梅花、缠枝莲等图案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素色布面上,给朴素的棉被增添了无数生气和雅致。
她给林小薇家准备的被面上,统一绣了寓意吉祥的“喜鹊登枝”图,既喜庆又别致,喜得苏荷合不拢嘴。
其他妇人纷纷围着她讨教,王姨也毫不藏私,耐心指点,妇女们在劳作之余,竟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刺绣的热潮。
众人的目光在关注棉被的同时,更心系着山脚下那片金色的海洋。
稻子已经完全成熟,金灿灿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在秋风中泛起层层波浪,散发着醉人的谷物醇香。
这可是所有人未来一年的口粮,由不得半点马虎!
选了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老村长站在田埂上,深吸一口带着稻香的空气,用尽力气高喊一声:“开镰——收稻啦!”
早已摩拳擦掌的村民们,如同听到冲锋号的士兵,操起磨得雪亮的镰刀,欢呼着冲进金色的稻田。
林小薇也撸了一把稻穗在手里,搓出几粒饱满的米粒,丢了一颗到嘴里。稻壳破开,清甜的米香瞬间充盈口腔,她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系统出品的高产稻种!
割稻的队伍如同移动的城墙,迅速向前推进。
前面的人弯腰挥镰,金黄的稻秆应声而断;后面紧跟着的人则抱起割下的稻捆,在一个特制的、四方形的大木桶(拌桶)边缘用力摔打,金黄的稻谷便“噼里啪啦”地脱落下来,落入桶中;
再有人负责将桶中打下的稻谷用背篓运到村里最大的晒场上,均匀地铺开晾晒。整个流程有条不紊,高效迅捷。
众人拾柴火焰高,原本预计需要更长时间的收割工作,在全体村民不分男女老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七八天,所有的稻谷便已收割完毕,金灿灿地铺满了整个晒场,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空气里都弥漫着丰收的富足感。
望着这片金黄,老农林老栓激动得胡须直颤,他抓起一把稻谷,任由谷粒从指缝流下,声音哽咽:“天爷啊!我林老栓种了一辈子地,也算是个好把式,可……可这辈子也没见过亩产五六百斤的稻谷啊!这……这简直是神仙赐下的种子!而且一亩地才用了两三斤种,这……这说出去谁信啊!”
“明年!明年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人群沸腾了,交头接耳,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希望。
“跟着小薇走,听小薇的,准没错!”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引来了所有人的共鸣。
晒场上的丰收景象也引来了成群结队的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地盘旋着,试图偷食。
这下,孩子们有了新任务——驱赶麻雀!他们举着小旗子,敲着破盆烂罐,在晒场边跑来跑去,大呼小叫,玩得不亦乐乎,也给繁忙的晒谷工作增添了许多童趣。
晒稻谷最怕的就是突如其来的雨水。林小薇几乎成了“望天石”,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怕什么来什么,这天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狂风骤起!
“要下雨了!快抢稻谷啊!” 林小薇心头一紧,扯开嗓子高声呼喊,声音传遍了整个山谷。
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所有人瞬间行动起来!无论是在做棉被的妇人,还是在修补工具的汉子,亦或是玩耍的孩子,全都扔下手里的活计,像潮水般涌向晒场。
拿扫帚的、扛撮(cuo)箕的、背背篓的……扫的扫,装的装,背的背,配合默契,动作快得惊人。(撮箕——是一种农村很常见的聚拢、取走东西的农具。)
庄户人家对粮食的珍惜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在最后一批稻谷被抢运进入临时搭建的粮仓里面,并用木材和油布遮盖得严严实实,而且还用油布和草席里三层外三层加固好后,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很快连成了雨幕。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虽然淋了些雨,但保住了命根子!
这场雨淅淅沥沥,断断续续竟下了将近半个月。
户外劳作暂停,但山谷内部却依旧忙碌。
妇人们聚在干燥的工棚里,飞针走线,继续赶制棉被。
这半个月里,又完成了五六十床厚实的新被。
闲暇时,便围着王姨,继续学习那精妙的刺绣手艺,王姨的好手艺俨然成了山谷里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天空终于放晴,被憋坏了的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出屋子。
子杰眼尖,看到之前收割过的水田里,因为雨水而聚集了不少河蚌,他想起娘亲说过河蚌喂鸡特别肥,便兴冲冲地挽起裤脚下去摸捡。
还有人将家里养的鸭子赶到芦苇荡里,让它们尽情啄食掉落在泥水里的稻粒。
雨后的山谷,又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喜欢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