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二年二月,多界民生联盟总部刚在巴塞罗那运转半月,意大利农耕城邦佛罗伦萨的急信就送到了苏砚微手中 —— 城邦地处阿诺河沿岸,是西洋重要的小麦、葡萄产区,却正遭遇双重困境:
灌溉器具破败:农民用的陶制灌溉罐多为本地粗陶,罐壁疏松,盛水半日就渗漏过半,阿诺河的水引到田间,只剩三成,春分播种的小麦秧苗因缺水已开始枯黄;
汛期即将来临:阿诺河春季汛期历来猛烈,城邦的土筑灌溉渠年久失修,去年就冲毁了百亩农田,今年若不加固,刚播种的秧苗恐全被淹毁。
更棘手的是,佛罗伦萨首领利奥在信中提到:“联盟承诺支援的抗涝瓷土(南洋浅海矿),因西班牙沿海风浪延误,至今未到;本地工匠尝试用普通陶土烧制灌溉渠构件,却因抗水性差,晒干后一泡就裂 —— 再拖十日,春耕就彻底误了!”
苏砚微看着信中附的农田照片:枯黄的秧苗歪在干裂的田垄上,农民蹲在田边,手里捧着漏得只剩底的陶罐,满脸愁容。她立刻召集联盟技术组(风澈、玛雅伊察、卡尔、奥托)与物流组议事:“佛罗伦萨是西洋农耕核心,若误了春耕,不仅城邦百姓缺粮,联盟的‘粮瓷互贸’(用中原瓷具换西洋粮食)也会受影响。必须双线并行:一是优化物流,尽快将抗涝瓷土送过去;二是因地制宜,用现有材料先研发适配农耕的灌溉器具。”
当日,苏砚微率技术团队启程赴佛罗伦萨,同时传信联盟总部:让西班牙城邦调运备用的贝壳粉(增强瓷的致密性),法兰克城邦加急赶制耐水玻璃釉(涂在瓷具内壁防渗漏),通过 “联盟短途接力” 的方式,先将应急材料送抵佛罗伦萨,缓解燃眉之急。
抵达佛罗伦萨的次日,苏砚微就带团队深入田间 —— 阿诺河畔的农田里,老农民乔瓦尼正用破陶罐往秧苗根部浇水,罐底的裂缝不断渗水,他的孙子小卢卡跟在后面,用木勺接漏下的水,却也只能接住零星几滴。“姑娘,再没好罐子,这麦子就全死了,” 乔瓦尼直起身,黝黑的脸上满是皱纹,“去年汛期冲了田,今年再没收成,我们就得饿肚子了。”
团队立刻展开调研,摸清佛罗伦萨的农耕需求:
灌溉需求:农民需要 “防渗漏、易搬运” 的灌溉罐,以及 “抗冲刷、易拼接” 的灌溉渠构件,适配阿诺河的水流速度(每秒 1.5 米);
抗涝需求:灌溉渠需能抵御汛期 3 米高的水位,构件之间的拼接要严密,不能被洪水冲开;
地域限制:佛罗伦萨多丘陵农田,大型灌溉设备难以运输,器具需轻便(单罐重量不超过 10 斤)、小巧(适配田间窄垄)。
玛雅伊察捧着本地陶土样本,眉头微蹙:“本地陶土含沙量高,单独烧制易裂,必须混合其他材料。现在抗涝瓷土没到,只能用‘应急配方’:本地陶土 + 西班牙贝壳粉(占比 30%)+ 法兰克玻璃粉(磨碎的废弃玻璃,增强抗水性),釉面涂法兰克耐水玻璃釉 —— 虽不如抗涝瓷土耐用,但应付春耕和汛期足够了。”
风澈补充道:“我用魂色术探查了阿诺河的水流轨迹,汛期时靠近河岸的农田水压最大,灌溉渠构件需要‘弧形防冲设计’,像中原的拱桥那样,分散水流冲击力。”
可新的难题又出现:佛罗伦萨的本地工匠只会烧制粗陶,不会做 “弧形瓷构件” 和 “防渗漏釉面”。卡尔(法兰克玻璃工匠)与奥托(日耳曼抗冻瓷工匠)主动请缨:“我们来教!法兰克的玻璃塑形技术,能帮他们做弧形胎;日耳曼的抗冻瓷上釉手法,适配耐水玻璃釉。”
三日后,佛罗伦萨的 “临时农耕瓷具工坊” 正式开工 ——
乔瓦尼和其他农民负责采集本地陶土、粉碎废弃玻璃;
卡尔指导工匠做 “弧形灌溉渠构件”:用木模固定陶土胎,外层裹一层薄玻璃粉,增强弧度稳定性;
奥托教工匠上釉:先涂一层本地陶釉打底,再涂两层法兰克耐水玻璃釉,入窑前用小火预烤,确保釉面紧密;
玛雅伊察则设计 “轻便灌溉罐”:罐身做成长圆形(适配田间窄垄),罐口装木柄(方便搬运),罐底加防滑瓷垫(防止浇水时倾倒)。
工坊外,苏砚微则在优化联盟物流:她发现抗涝瓷土延误,是因为西班牙到意大利的航线 “绕了远路”(走的是直布罗陀海峡,风浪大),便协调联盟总部,改走 “地中海近岸航线”,由意大利城邦派熟悉海域的渔船护航,同时让南洋城邦将后续的抗涝瓷土,直接运到法兰克港口,再通过陆路转运意大利(缩短海上运输时间)。
开工第五日,第一批 “应急农耕瓷具” 烧制完成 ——
防渗漏灌溉罐:装满水静置半日,渗漏量仅 5%,是本地陶罐的十分之一;小卢卡捧着新罐去浇水,罐身轻便,他一个人就能提,浇完半亩田,罐里还剩大半罐水;
弧形抗冲瓷构件:拼接成 10 米长的灌溉渠,风澈用魂色术模拟汛期水流冲击,构件纹丝不动,比土筑渠抗冲性强三倍。
苏砚微立刻组织农民 “抢修灌溉渠、更换灌溉罐”—— 老农民乔瓦尼带着村民,将弧形瓷构件铺在原有的土渠上,用陶土密封缝隙;妇女和孩子则分发新灌溉罐,田间很快响起 “哗啦啦” 的浇水声,枯黄的秧苗渐渐挺直了腰杆。
开工第七日,好消息传来:联盟物流优化后的第一船抗涝瓷土,顺利抵达佛罗伦萨港口。玛雅伊察笑着对苏砚微道:“有了抗涝瓷土,咱们能烧制‘长效农耕瓷具’,明年佛罗伦萨就不用再愁灌溉和汛期了!”
此时,鲁道夫的最后几名残部(东印度公司仅剩势力)想趁乱破坏工坊,却被联盟应急队(由中原水师士兵、西班牙渔民组成)当场抓获 —— 他们本想点燃工坊的柴堆,却不知风澈早已用魂色术标记了他们的行踪,刚靠近工坊就被发现。
汛期来临前五日,佛罗伦萨的灌溉渠修缮与瓷具更换全部完成 —— 阿诺河的水通过新瓷渠,顺畅地流进每一块农田;农民们用新灌溉罐浇水,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两倍,枯黄的秧苗全部恢复了翠绿。
利奥首领激动地握着苏砚微的手,在农田里举行 “佛罗伦萨入盟签约仪式”。盟约新增 “农耕协作” 条款,进一步完善多界民生联盟的体系:
技术适配:建立 “农耕瓷具研发组”,针对不同农耕区(如意大利的小麦田、西班牙的葡萄园、中原的稻田),研发专属瓷具(如小麦灌溉罐、葡萄施肥瓷勺、稻田分水瓷闸);
物流优化:设立 “联盟物流中枢”,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设 10 个中转港口,根据不同地域的需求,灵活调整运输路线(优先保障民生紧急物资);
粮瓷互贸:佛罗伦萨每年用 10 万石小麦,交换中原的农耕瓷具和南洋的抗潮瓷瓦,同时向其他联盟成员供应粮食,形成 “瓷具 - 粮食” 的互补贸易;
灾害预警:共享阿诺河、多瑙河等西洋河流的 “汛期魂色监测数据”(风澈团队定期用魂色术探查水流变化),提前半月向沿岸城邦发送预警,预留应对时间。
签约当天,乔瓦尼带着村民,给苏砚微和技术团队送来了 “农耕感恩瓷盘”—— 瓷盘上画着新瓷渠、新瓷罐,还有绿油油的麦田,盘底刻着 “中原瓷、西洋粮,民生共荣”。小卢卡捧着瓷盘,对苏砚微道:“姐姐,等麦子熟了,我要送你最好的面粉,做西洋面包给你吃!”
民生二年四月,佛罗伦萨迎来首次 “瓷具助农” 的丰收 —— 小麦产量比去年提高了 40%,葡萄也因灌溉充足,颗粒饱满。利奥首领按盟约,将第一批小麦运往中原、南洋:中原用小麦兑换的瓷具,送给了漠北的牧民(改善牧民的粮食储存条件);南洋用小麦兑换的抗潮瓷瓦,修缮了沿海的部落房屋。
联盟物流中枢也运转顺畅:抗涝瓷土从南洋到意大利的运输时间,从 20 天缩短到 12 天;西班牙的贝壳粉、法兰克的玻璃釉,能在 3 日内送达周边联盟成员的工坊。多界民生联盟的 “农耕链”,正式与之前的 “渔贸链”“游牧链”“互贸链” 衔接,形成了覆盖 “农、渔、牧、贸” 的完整民生网络。
京城御书房里,萧璟渊展开苏砚微送来的 “多界农耕民生图”—— 图上,意大利的瓷渠、西班牙的瓷渔具、日耳曼的瓷牧具、中原的瓷农具,用绿色的线条连接,旁边标注着 “粮瓷互贸量”“民生改善率”。他笑着对户部尚书道:“以前朕以为,江山安稳靠的是兵权和吏治,现在才明白,靠的是百姓的粮袋子、菜篮子、水罐子 —— 砚微和联盟,把这些都守住了。”
佛罗伦萨的麦田里,苏砚微、风澈、玛雅伊察与乔瓦尼、小卢卡一起,看着收割机收割金黄的小麦。小卢卡捧着刚磨好的面粉,递到苏砚微面前:“姐姐,这是用新瓷罐储存的面粉,一点都没受潮,做的面包可香了!”
风吹过麦田,麦浪翻滚,远处的阿诺河上,载着农耕瓷具的联盟商船正缓缓驶过 —— 多界民生的故事,不再是单一的技术交换,而是变成了 “你种的粮、我烧的瓷、他修的渠” 的共生图景,而这图景的底色,永远是 “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 的初心。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