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的白帝城如今已如孤悬的危卵。忠州、云安监、万州和涪州的援军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粮食和水源已被钟林倍麾下的三千将士占据,据守皇殿台和中间台(均设有环形城墙,周长约2余里)等高台区域的1500名弓弩手,以及外城和瓮城的1100名守军,他们的粮食和饮用水已濒临枯竭。
城内谣言和传单满天飞:西方邺两万七千人的四路援军尽悉被歼,整个夔州地区六州十八县除了白帝城尽告沦陷;城内粮草仅够支撑半日了;以都虞侯李沐风为首的荆楚帮(原籍归州和峡州的将士)准备献城起义;接过西方邺白帝城指挥权的洪承畴准备今晚突围;钟鹏举要求守军于酉时三刻前无条件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钟鹏举军队围城的炮火已经沉寂了七日。
城内守军惶惶不可终日。
酉时三刻,暴雨暂歇。钟鹏举旗舰上的号炮率先划破夜空,三十艘战船同时点燃火把,江面顿时被排列整齐的炮阵映照得亮如白昼。
两百门前膛炮早已褪去炮衣,炮手们依据先前精准测算的距离与角度,将炮口对准西门城墙——此前侦察兵已用绳索丈量过“战船至西门”的直线距离(约500米,远超守军床弩和抛石机的300米射程),并细致标记出城墙的薄弱部位(如城门两侧的砖石接缝)。此刻,每门炮的炮闩上都贴有纸条,清晰标注着“仰角15度”“装药量3斤”的精确参数。
现时只有荆州水军舰队的主炮新装备了能发射25斤重炮弹的中型前膛炮,钟鹏举西征舰队装备的还是早期小型前膛炮,发射五斤重的炮弹。
“放!”随着萧炎、叶凡、唐三和朱十八等炮长的嘶吼,第一排炮弹呼啸而出,火光在炮口喷涌,映得炮手们的脸通红。
实心炮弹带着尖锐的啸声撞向城墙,“轰隆”一声声巨响,西门城门和左右侧的城墙的城砖应声碎裂,烟尘瞬间腾起十余丈高。
西门守军从瓮城慌乱地奔向城头,有的搬起石块封堵缺口,有的架起弩箭对准江面,城墙上的弩阵和炮台上的抛石机开始向通红的江面还击。
第二排、第三排炮弹……接踵而至,此次目标转向西门后的瓮城城墙,瓮城的城墙也被轰开一段三丈宽的缺口。
接着轰天炮发射的火药包接踵而来,消灭缺口周边的守军将士和摧毁床弩、抛石机等远程火力打击点。为攻打白帝城核心工事(两个高台)的陆军将士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东门外的钟林倍麾下陆军原来攻城部队的野战机动炮却没有发射,只用箭矢压制原来炸开的城墙缺口,显然钟林倍攻城部队的主力放在西城门。
果然,钟鹏举海军舰队炮轰半个时辰后,两千陆军从西门口汹涌而入,但他们并没有立即通过“U”通道仰攻白帝城的核心——两座有城墙的高台。
他们并不打算与擅长山地战的白帝城守军硬碰硬,而架起野战机动炮(简化版“拿破仑炮”,本质是 “前装滑膛加农炮”)准备炮轰。
白帝城核心防御工事——高台城垣矗立在白帝城顶端,青灰色的条石垒砌出三丈高的两座壁垒,部署1500人,以弩兵为主。顶部架着十二具床子弩,弩箭如长矛般指向江面;二十座炮台,每座炮台配十人操作抛石机;城头每五尺设一名弩手,配备有效射程120步(约180米)的“神臂弓”——这是西方邺残部最后的防线,也是钟鹏举最后攻陷白帝城必须占领的制高点。
当钟鹏举军把荆州水军运来的十二门简化版“拿破仑炮”在高台西南侧的缓坡上架设完毕时,钟鹏举披着蓑衣,手指抚过炮身冰凉的精钢和灰口铁纹路,目光落在高台正中那面残破的“西”字军旗上。
综合优势与挑战,钟鹏举在轰击白帝城核心防御工事的最优策略是“精钢炮与灰口铁炮搭配使用”:
精钢炮(4门):作为“精锐特装”,部署在关键炮位(如轰击白帝城高台的西侧炮阵),负责击穿坚固壁垒、摧毁核心工事,利用其射程与威力优势打开突破口;
灰口铁炮(8门):作为“主力量产型”,部署在两翼,负责压制守军步兵、轰击补给通道,利用其成本低、量产快的优势,形成火力覆盖。
在白帝城高台轰击战中,4门精钢炮可集中火力轰击西侧壁垒,快速撕开缺口,而8门灰口铁炮则压制高台顶部的床子弩与守军,避免精钢炮被反击损毁。这种搭配既发挥了精钢炮的性能优势,又控制了成本与技术风险,符合十国的技术现实与战场需求。
精钢炮身需通过“反复锻打”消除内部气孔与杂质,每门炮需锻打2000次以上,且需在800c-1000c的“始锻温度”区间内完成,温度过低则精钢变硬,难以锻打;温度过高则易氧化。钟鹏举已经有锻打大型钢铁件的设备,工匠已经不缺乏锻打大型精钢件的经验,钟鹏举从江南地区招募擅长锻造兵器的工匠(如吴越国的铸剑师),培养3个月以上就能形成量产能力。
精钢的硬度更高,用传统的水力钻孔机加工炮膛(直径三寸,长度两丈)时,钻头(铁质)磨损速度比加工灰口铁快5倍,需频繁更换钻头,加工一门炮的炮膛需3天,而灰口铁仅需1天。需改进钻头材质(如在钻头表面镶嵌青铜,提升耐磨性),才能提高加工效率。
冶炼1吨精钢需消耗5吨生铁、3吨焦炭,成本是灰口铁的3倍。钟鹏举制造12门精钢炮,需投入的资源相当于制造36门灰口铁炮,在白帝城战役中,若有2门精钢炮损毁,损失相当于6门灰口铁炮,可能影响后续作战的火炮数量。若从头开始,从建设焦炭窑、培养工匠到制造12门精钢炮,需耗时10个月,而灰口铁炮仅需2个月。
“节帅,炮架已固定,弹丸备齐!”炮兵营长钟华通单膝跪地,手中捧着一枚青铜实心弹——这是简化版拿破仑炮的核心弹药,直径三寸,重十二斤,弹体打磨得光滑圆润,尾部刻着四道浅槽,用于减少飞行阻力。
与原版拿破仑炮不同,钟鹏举的简化版炮身用精钢或灰口铁铸造,炮管缩短至两丈(倍径约17倍),虽射程稍逊,却能承受黑火药的燃气压力,且重量控制在六百斤内,三匹马可拖拽机动,恰好适配蜀东的山地地形。
精钢的强度更高,可将炮身壁厚从灰口铁的15毫米减至10毫米,炮身重量从600斤降至450斤,仅需3匹马可拖拽,比灰口铁炮减少1匹战马,降低后勤压力。在向白帝城高台部署时,精钢炮可通过更狭窄的山间小道(如黄金滩峡谷旁的樵夫路),而灰口铁炮因重量较大,需绕行宽阔官道,可能延误炮击时机。
战术灵活性提升:轻量化的精钢炮可快速调整炮位——在高台轰击战中,若守军调整床子弩火力指向炮阵,精钢炮仅需5名士兵即可推动炮架转移,而灰口铁炮需8人,反应速度慢一倍,易被床子弩击中损毁。
“先试射三发,校准弹着点。”钟鹏举抬手,身后的旗手挥动红旗,第一门炮的炮手立刻行动起来。两名士兵合力将青铜实心弹填入炮口,另一名士兵用长勺将半斤黑火药(硝75%、硫10%、炭15%的改良配比)倒入药室,再用通条夯实。火夫点燃浸过桐油的麻绳引信,“嗤啦”一声,火星顺着引信窜向炮膛,片刻后,“轰隆”一声巨响,炮身猛地向后一缩,木架与基座碰撞发出“嘎吱”的闷响,炮口喷出的浓烟裹着火星,在夜雾中散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