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工匠虽然是第一次见到钟鹏举,但听他讲得头头是道,都很佩服地望着眼前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个个眼光炽热。
已经见过钟鹏举的工匠多是因为昨天那场退婚闹剧,他们见识了他文采斐然的另一面。
历朝历代,人们对读书人是有好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大家看这个弹簧材质就是生铁,很脆,韧性差,不堪反复的压逼,我们怎么办?”钟鹏举启发道。
钟华昌思索了一会小声说:“先把生铁通过反复加热、锻打和淬火的方式炼成钢,再把钢融化,再用钢水倒进铸范,这样成形后的弹簧就会很耐用。”
钟鹏举赞许地望住钟华昌强调道:“炼钢,就是使用火力将废铁或铁矿石熔化成铁水,然后进行提纯。铁矿石经过破碎、磨粉、烧结等工序后,送入高炉,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焦炭)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同时加入石灰石等熔剂去除硫和磷等杂质,生成含碳2%~4.3%的生铁。将生铁进一步处理,降低含碳量并去除其他杂质。这通常在转炉中进行,通过吹入氧气或加入氧化剂,去除钢液中的碳、磷等杂质,把多余的碳氧化成气体排出,把磷氧化生成磷酸钙等化合物,进入炉渣而被去除。我们目前没有转炉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反复加热、锻打和淬火,把碳等杂质去除。”
“具体来说就是:一渗碳成钢:将得到的块炼铁放在炭火中反复加热、锻打,使其与炭火中的碳充分接触,让碳元素逐渐渗入铁中。通过控制加热时间、温度和锻打次数等,调整铁中的含碳量,当含碳量达到一定范围时,就得到了钢。二百炼钢:先将块炼铁或炒钢等作为原料,加热至红热状态,然后放在铁砧上用锤子反复锻打。在锻打过程中,钢铁中的杂质会随着锻打的力量被挤出,同时钢铁的内部组织也会更加紧密。每次锻打后,将钢铁折叠起来再次加热锻打,如此反复进行多次,一般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锻打。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最终得到质量优良、质地坚韧的钢。”
“还要重点补充一点,刚才成形的弹簧没有经过特殊淬火处理。平时淬火时,我们常用的是水,但是做弹簧的话一定要尝试淬火油,这点至关重要,淬火油要用动物油或植物油,最平常的就用彘油吧。淬火油的使用温度应该在60-80c,这样会提高冷却能力。良好的冷却性能可保证淬火后的弹簧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合格的金相组织,可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对钟鹏举所讲的内容,闻所未闻,众人都十分好奇,个个都充满激情地按他的方法去做,想一探究竟。
两个时辰后,完全按照钟鹏举方法做出的弹簧果然成功了。
众人围在钟鹏举的身边,第一次看到叫做“弹簧”的合格实物,都好奇地去试一试,压一压,感受一下它的弹力。
钟鹏举说:“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你越用力压它,它的反方向的弹力也就越大;你越用力拉开它,它反方向的收缩力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
众人纷纷过来体验一次,都觉得比较神奇。
钟华昌带着思索的表情,问道:“弹簧除了你说的用来做避震器外,难道就没有其它应用了?我认为它可以用来制造抛射石头和发射弩箭的武器。”
钟鹏举听了,倒吸一口凉气。
他想不到钟华昌的思维这么活跃!
他用眼神鼓励钟华昌继续说下去。
“可以把石头用力压在弹簧上,对准目标,一松手,石头就会朝目标被反弹出去。压下去的力越大,把石头反弹抛射出去的力就越大。射出去的距离就越远。”
“对!想法不错!不管你的想法最后能否得到应用,但最起码你已经触到弹簧应用的本质了。”
难得!
聪明人呀!
钟鹏举不禁高声叫绝。心里想道:等自己有空,把初中、高中的物理和化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定律编写出来作为自己工场的基本培训教材。让他们提前一千或几百年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钟鹏举严肃而又郑重地所有人说:“不要小看弹簧,弹簧的首次发明及不断发展应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生产生活的改善,还可以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工具。”
众人听了,有点不明所以,似懂非懂。
“在工业生产中,弹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工具中,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在冲压机、压铸机等设备中,弹簧用于模具的复位和缓冲,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顺畅,提高了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在农业生产中,弹簧也应用于一些农具,如弹簧式犁具,能够根据土壤的阻力自动调整犁的深度,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耕种效率。”
听到这里,作为行内人的大多数人听懂了不少内容,听起来应该是可行的。
钟鹏举接着说:“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舒适。床垫中的弹簧能够根据人体的重量和形状提供合适的支撑,提高睡眠质量。沙发中的弹簧则使沙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舒适性,为人们提供更加惬意的休息环境。此外,弹簧还应用于各种家具的铰链、拉手等部件,使家具的使用更加灵活和方便。”
“床垫和沙发是什么?”听到这里,大家又不懂了,床垫和沙发都是第一次听到的名词,有人好奇地问。
钟鹏举心想不知道现在这块大陆的欧洲有沙发了没有,如果没有,那沙发就不宜叫“沙发了”,应该先由我们这里进行命名,那就不叫‘沙发’了,该叫什么呢?
钟鹏举微微一笑,解释道:“现在我们睡的床下面铺的是硬木板或者砖头,我可以做一张叫‘床垫’的东西,放在硬木板上,垫里面装上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弹簧,人睡上去非常的舒服;同样我也可以制作一种叫‘沙发’的凳子,外面用布或者皮革进行包裹,里面包着的也是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弹簧,坐上去也是非常的舒服。”
大家立即从钟鹏举的话里听出了画面感,虽然还没有做出来,但大家还是透过他的话想象得出来床垫和沙发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既然弹簧能够放在牛车上作为座凳使人免受颠簸之苦,相信同样也可以做成垫子和凳子使睡觉和坐变得更加舒服。
众工匠议论纷纷,大家的兴趣都被钟鹏举的话提了起来。
钟鹏举望着自己工场里的数百工匠,心里也是比较激动,他们可是自己未来改变这个世界的班底。
他高声说道:“大家请注意,下面我讲的话不苛求大家一下子听得懂,但以后我们会慢慢探讨。”
“弹簧为机械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动和控制方式。它可以在机械部件之间传递力和运动,实现缓冲、减震、复位等功能,使得机械装置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可靠。”
“我们现在计时的工具有利用日影计时的圭表和日晷,有利用流体的流速计时的漏刻和沙漏,有采用燃烧计时的香篆和定时蜡。但我以后可以发明一个可以长久计算时间的仪器而不用派人专门盯守,它名叫钟表,是以发条弹簧作为动力源,通过逐渐释放储存的能量,为钟表的齿轮系统提供持续的动力,保证了钟表的精确运行,计算出来的时间非常准确,可以精确到毫厘,从而推动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以钟华昌和钟华成为首的众工匠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虽然他们半信半疑。
但他们都选择信任钟鹏举。
他们想不到,今日他们花了大半天制造出来的一根小小的弹簧以后能有那么大的用途。
钟鹏举进一步阐述道:“弹簧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在利用材料弹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使人们能够将物体的弹性特性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功能,如储存和释放能量,为机械装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像早期的弓弩,就是利用了类似弹簧的弹性原理,将弦拉开储存能量,释放时转化为箭的动能,大大提高了狩猎和战斗的效率。”
“刚才华昌叔也提过这一点。他触类旁通,能够发散开来,想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受到赞扬的钟华昌,此刻心潮澎湃。自己这个侄子不简单,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接着由工场主管钟华昌安排分工开始制造新式牛车。
作为机械制造和力学专业科班出身的钟鹏举,则在各个工种间行来行去,时不时停下来指点一下。
人多力量大,四个时辰左右,一乘全新的牛车就此在钟家村诞生了。
钟剑平和钟飞国把车套在一头黄牛身上,开始试驾。有份参与的都先后上去体验一番。速度快、灵活、轻便、结实、舒适,不怕颠簸,加宽加高的带有辐条的车轮即使行驶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也如履平地。这乘车装载两百斤的东西也不会使黄牛感到吃力。
钟鹏举感到遗憾的是现在所处的这块大陆还没有橡胶树,如果有的话,可以把橡胶轮胎出来,那该多好呀。
据史书记载,橡胶树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森林,橡胶树的名字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1873年被移植到英国邱园,1877年22株三叶橡胶树被运至星加坡,1898年传到马来半岛,夏国南方于1904年引种。
现在即使是自己也是力有所不逮。
这个时候,很多放工的村民也行过来凑热闹,争着上去体验体验,他们都特地用力压压那个富有弹性的座位,感到很新鲜。
有了牛车可以节省很多劳动力。
拥有一乘牛车在当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钟鹏举那个世界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比拼豪车,今天晒林宝坚尼,明天炫玛莎拉蒂。
其实古代的豪族大户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秀的一般都是马车、牛车、骡车……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牲口车”上不了台面,在古代它们可是财富的象征、身份的彰显。上至一朝天子下至富甲商人,无论是车的内饰还是外在都有所区别,行车礼仪也都自成一派。
马车在夏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马车除了作为战争工具外,主要为皇室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与高贵的象征。秦汉马车的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辂,皇太子与诸侯王乘坐的王青盖车、“金钲车”,行猎用的“猎车”、丧葬用的“辒辌车”、载猛兽或犯人的“槛车”等等。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缛,这些令汉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倍感拘束。于是他们逐渐将喜好转向牛车。
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车厢宽敞高大。所以自魏晋以后,牛车逐渐得到了“土豪”们的青睐,乘坐牛车不仅不再是低贱之事,反而成为一种贵族间的时尚新潮流。特别是东晋南渡以后牛多马少,这也成为牛车兴盛的原因之一。
乘牛车也和乘马车一样,有上下等级之分。诸王乘犊车,因以云母饰车,故又称“云母车”。这是一种带屏障、配八牛的豪华“座驾”。三公有德行者乘“皂轮车”,配四牛。及至南北朝时,牛车更是日益风行。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的大楼辇,要配12头牛。
可见北朝使用牛车之盛,比两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北朝如此,南朝也毫不逊色。正是由于士族门阀们追求舒适,沉沦于享受,各种高级牛车便急速发展起来,以致行驶速度较快的汉代马车完全绝迹。甚至满朝上下,士大夫们皆“无乘马者”。谁要骑马或乘马车,还会遭人弹劾。
牛车兴盛之风,直至隋唐五代也未有变化。《新唐书·车服志》曰:“一品乘白铜饰犊车,青油纁,朱里通幰,朱丝络网。二品以下云油纁、络网。四品有青偏幰。”综上所述可知当时统治者乘坐的高等牛车主要有“通幰牛车”和“偏幰牛车”两种。“偏幰”,即牛车的帷幔只遮住车的前半部。通幰牛车形象最早见于甘肃嘉峪关晋墓壁画中。该车双辕双轮,车厢形似太师椅,有卷席篷顶,上面覆盖一张大帷幔。这种通幰车装饰比较简朴,以后逐渐向豪华奢侈发展。
明清时的车多用一或二骡挽行,因此统称“骡车”。但为区别乘人与载物,又有“大、小”之分。乘人的车为小车,因其有篷子、围子,形如轿子,因此习惯上又称之为“轿车”。跟那个世界的小轿车无论是在用途上还是名称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载物的骡车就叫大车或“敞车”,其车厢没有车围和其它装饰。轿车都是木质的,普通百姓的“座驾”一般用柳木、榆木、槐木、桦木等制作,皇室和贵族坐的则用楠木、紫檀、花梨等名贵木料制作。车子成型后,再涂以栗壳色或黑色的油漆;而好木料制成的木车通常用本色做漆,称为“清油车”。车厢内的“座位”一般用木板铺垫,讲究点的木板中心用极密的细藤绷扎,在其上放置车垫子。
钟鹏举此举是要把牛车普及化,让它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
钟鹏举把钟剑平和钟飞国叫过来,从明天起两人将各驾一两牛车拉柴去卖,每天定额完成一贯钱的小目标,每人每日工钱二十文,超额完成一贯钱的收入,每人各拿两成的提成。他太需要钱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卖木柴只是权宜之计,一日赚一贯钱,细水长流,一个月能赚到一二十两银子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第十五日
钟鹏举在自己的家里写资料和画图纸。
当他简单收拾一下房间的杂物时,他看到一个包裹,打开包裹,里面躺着一小袋沉甸甸的东西。
由于自己太忙了,穿越后还没有收拾过一次房间。对这个自己当初带去县城卖柴的包裹
自从回来后就再没有使用过。
钟鹏举顺手打开一看,顿时呆住了。凭在那个世界的经验,他确认是黄金,而不是铜。
在那个世界,他很少接触过黄金,摸是摸过,但没有拥有过黄金,连黄金饰品也没有买过。
这可是金元宝。在目前在这个世界,不要说黄金,就是白银也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平时更多使用的是铁钱,铜钱也很少。
现时白银购买力较高。黄金作为贵金属,多用于大额交易或财富贮藏,其实际价值远超铜钱。各国政权因铜矿短缺,曾铸造铁钱、铅钱等低值货币,导致货币体系混乱,金银的实际价值进一步上升。
按现时正常米家“一斗米三钱”(约合3文铜钱),按一两白银=1000文铜钱计算,一两白银可购约333斗米,可见反映出当时白银购买力较高。再按1两黄金=10两白银计算,一两黄金约合10,000–15,000文铜钱和10,0000–15,0000文铁钱,即一两黄金等于100贯–150贯铁钱。
他想起了那个翩翩青衣公子。
他给了他两斤黄金!
钟鹏举毫不犹豫地把这些黄金的一半拿出来兑现成一千贯铁钱投入到工场的日常运营中去。
当钟华昌和钟华成看到这十分沉重的一千贯钱时都惊呆了。
每文铁钱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铁钱(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现在这个年代一斤约为661克,六斤四两即为4131.25克。一千贯就是六千四百斤。
钟鹏举拍拍他们两个的肩膀,有点心虚地说:“这么大的一个工场,没有点经费就使不动人,空有一大堆设备和材料,那是运转不起来的。族长那里也是穷得叮当响。这些是我以前从山寨里运出来偷偷藏起来的,你们放心使用。”
只要工匠们知道目前工场的运作是由钟鹏举垫资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从此以后他们会慢慢开始把有技术又有钱的钟鹏举当成为这个工场的主人。
这一日钟鹏举和工匠们制造出六乘牛车,两乘小牛车留给村里公用,该车的轮子可以绑上链条,方便行走在细滑泥泞的田野之间,谁要用就套上自家的牛去拉东西。
第三乘大牛车,再加上造出来的第一乘,钟鹏举交由钟剑平等用来拉柴草去县城和州城去卖。这样等于成立了一个拥有两乘牛车的专门贩卖柴草的公司,每天可以带来一贯钱的收入。当然这不是钟鹏举努力的主要方向。
其余两乘由族长送给李县令由县衙支配使用。
钟鹏举同工匠们约定,以后每天可以造几乘储备起来卖给有需要的官员、商贾和村民。基本款每乘卖500文钱,另外根据牛车的规格大小、装饰的繁杂议价,也可以接受用户的特别要求定制。除掉成本,出资方钟鹏举分两成利,村里里分两成利,工场留两成利作为发展的储备资金,其余的四成分给各个有份参与的工匠作为工钱。
这样工匠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起来,争着报名排班参与制造牛车。
鹏举总的设想就是日后牛车分三大款:民用运输款;军用运输款;官民出行款。
钟家村工场装有钢轮毂、钢车轴、弹簧座位、弹簧底盘和可变速的快捷安全舒适的牛车迅速开始流行起来,半个月后每天都可以接到县里用户的一些订单,甚至江州城和下属三个县也有不少军民商用户上门订造和求购。
钟鹏举同钟华昌等主要骨干商议后决定在确保农事不被耽误的前提下每天生产几十乘。
工场里本来就有三百来户迁移过来的职业匠户,虽然也按流民身份入了籍分了田地,但春耕还未到,空闲时间用来制造牛车还是可以的。
牛车的关键部件是可变速钢齿轮、钢车轴、钢轮毂和钢弹簧,目前关键要把刚加工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上。作为零部件的钢质变速齿轮、车轴、轮毂和弹簧等一概不对外单独销售。
下一步钟鹏举的打算就是改造冶炼和锻造工场的设备,研发、生产一批改良的农具和纺织机械。
钟鹏举对工匠们解释道,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工场的制造水平和效率;二是提高纺织的水平,生产高质量的绢帛、麻布和棉布;三是为了提高耕作的效率,解放人力;四是发展农桑和手工业,发展经济和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我们工场研发什么要以社会需要为中心,以切实提高生产力为出发点,以为老百姓带来实际的好处和提高生活水平为归宿。
工场里的人现在对钟鹏举都是言听计从,族内以族长为首的村民也普遍表示赞同和支持。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