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峰的洞府内,寂静无声。
柳玉盘膝而坐,双目微阖,周身气息与脚下大地隐隐相连。
她并未急于吸纳那稀薄且逸散的灵气进行修炼,而是将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万脉归魂洞天真经》的运用以及对白凤峰灵脉的深度感知中。
初境·融脉篇的精要,在于一个“融”字。
非是强行驾驭,而是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以自身魂念去贴合、去理解、去共鸣灵脉的每一次“呼吸”与“脉动”。
她的魂念,此刻已不再是一道模糊的感应,而是化作了成千上万缕比发丝还要纤细的灵犀丝线,沿着岩石缝隙,穿透土壤层,如同拥有生命的根须,向着地底深处那庞大而沉寂的灵脉网络蔓延而去。
这是一种极其精微的操控,对神魂的负荷极大。
若非她重生后神魂本质强大,又经《噬灵夺魄炼神录》初步淬炼和冰龙血脉滋养,绝难在筑基期做到如此地步。
魂念丝线触及到了那沉睡的“巨龙”。
感知愈发清晰了。
这条灵脉主干并非枯竭,其内蕴藏的灵力总量甚至颇为可观,远超这表面呈现的贫瘠之象。
问题正如她所料,在于“泄漏”。
她的魂念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沿着灵脉主干及主要支脉细细“扫描”。
很快,三处最为关键的“逸散点”被精准定位!
第一处,位于白凤峰东侧山腰之下,深约百丈。
此地灵脉节点处,天然形成了一道细微的“灵隙”,如同水桶的一道裂缝,精纯的土行元炁正持续不断地从中流失,导致山峰东侧植被虽看似茂盛,却难以孕育灵植,灵气浮躁不宁。
第二处,位于峰顶旧演武场正下方,深约五十丈。
这里的问题更为棘手,并非天然形成,而像是多年前某次激烈斗法或试验失败,留下的暗伤。
一道灼热暴烈的异种法力残留如同跗骨之蛆,盘踞在灵脉节点上,不断侵蚀、灼烧着流转至此的灵气,使其化为燥热的火煞之气,不仅无法利用,反而会干扰修士心神。
这或许也是此地被逐渐废弃的原因之一。
第三处,也是最隐秘、影响最大的一处,位于柳玉此刻洞府的正下方,灵脉主干的一个隐蔽转折点。
这里的地脉结构因某种古老的地壳变动而产生了极其细微的错位,导致灵脉之力在此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漩涡”,庞大的灵力在此无序冲撞、抵消,最终大部分能量都耗散在了这种内耗之中,仅有少部分能顺畅流转。
此地灵气并非稀薄,而是极度混乱,难以吸纳。
“原来症结在此。”柳玉缓缓睁开双眸,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与睿智的光芒。
东侧灵隙是“漏”,峰顶暗伤是“毒”,洞府下的地脉错位则是“堵”。
三处弊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白凤峰灵脉的“半死不活”。
修复之法,在她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轮廓:
· 以《万脉归魂洞天真经》的“归元”之意,引导周遭地气,缓慢滋养、弥合东侧灵隙。
· 需以精纯的水行或冰寒之力,中和、化去峰顶的火煞暗伤。 她识海中那三丝冰龙血脉以及初步掌握的【冰息吐纳】,正是对症良药!
· 最难的在于纠正地脉错位。 这需要极其精准的魂念操控和对地脉走势的深刻理解,以自身魂念为“杠杆”,引导灵脉之力缓缓冲刷、抚平那错位之处,理顺通道。这对《洞天经》的修炼要求极高,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最大。
这并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步她都看到了明确的路径。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深入探查,她对《万脉归魂洞天真经》的领悟又深了一层。
那魂念与地脉交融的玄妙感觉,让她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境有了一丝朦胧的触碰。
她的神魂在这种与宏大存在的共鸣中,仿佛也得到了某种洗涤,变得更加凝练通透。
“程天坤长老……”柳玉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嘴角微勾,“想必,试探很快就会来了。”
她修复灵脉的计划,需要宗门的资源配合,至少是需要一个名正言顺动手的许可。
而如何让那位稳重的程长老相信一个筑基客卿能解决宗门多年未解的难题,并愿意投资,这本身就需要一番谋划。
她并不打算立刻主动去找程天坤。
那样会显得过于急切,落了下乘。
她要等。
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对方先出招。
届时,她将以对方无法质疑的“事实”与“见识”,来赢得这场对话的主导权。
心念既定,柳玉不再耽搁。
她开始引导魂念,优先处理洞府正下方那处地脉错位带来的灵气混乱。
虽无法立刻根治,但稍作疏导,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修炼小环境,还是可以做到的。
同时,她也分出一丝心神,默默锤炼着那三丝冰龙血脉,为化解峰顶火煞做准备。
洞府之内,灵气依旧不算浓郁,却渐渐多了一份井然有序的流转。
柳玉置身其中,如同蛰伏的潜龙,静待风起。
白凤峰的灵脉微澜,已然被她洞察。
接下来,便是要引动这场波澜,席卷整个落云宗的前奏了。
喜欢重生柳玉:开局拒绝韩立收徒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柳玉:开局拒绝韩立收徒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